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389章

作者:我思故我菜

当刘冰走后,周易才开始查看起了自己的积分。

一共21134积分。

想来换一下6G的部分核心技术应该是够的。

但是周易还是准备做一个尝试,

“系统,兑换6G所有技术需要多少积分。”

周易对着系统默念。

系统冰冷的声音在周易耳边响起,

“宿主积分不够。”

周易额头起了一个井字,2万多积分竟然不够兑换全套的6G技术。

这可是周易攒了两三年的积分。

现在周易手中还有个开普勒猜想应用任务没有提交,因为周易想6G技术做完再提交。

因为可以经验、福利最大化。

周易叹了一口气,只能换个方式问道:

“那兑换太赫兹通信技术与可见光通信技术需要多少积分。”

系统冰冷的声音很快就响了起来,

“叮,需要积分8000。请问宿主是否兑换。”

“八千!?”

周易惊呼了出来,

四舍五入一下都赶上一万了。

特喵的。

周易可舍不得。

积分可以换的东西很多,至少可以换健康药剂。

万一出个三长两短,有至亲需要,没积分,可就难受了。

周易只得继续退而求其次。

“太赫兹通信技术需要的硬件图纸与可见光通信技术需要的硬件图纸需要多少积分?”

系统冰冷的声音在周易的耳边响起。

“叮,需要4000积分!”

4000积分?

倒也合理了,其余的四千积分估计就是理论方面的东西了。

周易暗暗猜测。

而且周易兑换的关键图纸数量远远大于理论的东西,

太赫兹通信技术的收发架构三种设计、基于锗化硅、磷化铟等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射频器件图纸与思路、太赫兹天线方面设计图以及通信感知方面的各种图纸。…

所以周易综合分析了一下,硬件方面的图纸的积分比起理论来说,是要便宜很多的。

也许硬件方面多花点钱,多做几百次实验估计就能出来。

但是理论方面,不是有钱就可以的啊。

七大千禧难题悬赏百万镁金,不也只解决了一个吗?

那个庞加莱猜想还是前人做了无数的铺垫才成功解决。

难的永远是理论。

“兑换吧。”

周易最后决定兑换。

4000积分还是可以花费的,后面还能做任务继续赚。

“叮,消耗4000积分,获得太赫兹通信技术与可见光通信技术硬件各类图纸。

图纸以电子版论文形式发放至宿主的量子笔记本电脑,剩余积分17134。”

这个图纸肯定不是简单的一张图纸,肯定是以论文的形式存在。

真要一两张图纸就解决了这些6G核心技术难题,6G技术也就太水了。

七八篇PDF格式的论文在周易电脑的文件里面。

每一篇PDF论文都是上百页的存在,还有各种设计图原理。

周易表示很淦。

无异于7、8百页的论文等着他去看。

还好这些难度没有数学高,不然以周易的水平估计也要看很久。

世界上,没有任何学科的难度会比数学还要高。

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

数学永远是他们的爸爸。

距离过年还有二十来天,

周易除去每天的工作之外,倒也能抽出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研读这些论文。

配合强化版专注胶囊至少可以读完并且彻底理解大半。

周易还有60颗强化版专注胶囊,而且还有十次抽奖的机会,

不够可以抽奖。

日子一成不变的这么过,

每天晚上周易都要熬夜到一两点,夏雪心疼得直哆嗦。

“哥哥~,该放松休息一下啦~。”

沉浸于论文之中的周易这才想起这几天专注于文章,晚上有些冷落夏雪了。

想着夏雪那雪白的身子,周易觉得没必要天天看这些叼毛论文。

以后十点下班之后就不在进行科研,夫妻之间的交流也是必备的。

人活着只是为了科研,那将毫无疑义。

不多时,迷离暧昧的气息就充斥着整个房间。

微弱的喘息声,令人无限遐想。

良久之后,夏雪依偎在周易怀中,带着一丝虚弱的声音问道:

“哥哥,我们啥时候要孩子啊?”

“孩子?”

周易一愣,结婚两三个月了,周易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周易想了一会说道:

“今年我才正式满22,你也才21,会不会太早了?

而且我们每天都要忙各自的事业,后面几年我会更忙,感觉现在不是要孩子的时候。”

夏雪想了想,说道:

“确实如此,我们还年轻,晚几年再要孩子也不迟。”

“睡吧,夫人。”

“嗯。”

周易抱着夏雪,一股属于牡丹特有的芳香萦绕在鼻尖,周易十分疲倦的睡了过去。…

每天工作量很多,加上夫妻之间的鱼水之欢,周易就算天天锻炼,

身体遭得住,脑子不行啊。

繁重的用脑量,其实不必繁重的体力活差多少。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白发,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用脑过量。

翌日,周易摸了摸腰子,有些腿虚的离开了房间。

哪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周易在渝高院食堂简单的吃了一点早餐之后,

就开始了上午的半个小时组会。

陈丹琦、郑刻羽、楚璃等人都要汇报每一日的进度。

此刻楚璃说道:

“周老师,诸位教授,算网状态感知、算力节点选择、计算任务传输、算网资源管理四个关键技术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但是我们在这期间又诞生了其余的几个方面问题。”

听到这里,周易眼中放出一丝精光,

真不错。

自己徒弟竟然还能推陈出新,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

整套方案都是周易大致规划,周易也肯定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可以进一步精进。

留这些地方故意不说,就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

带徒弟、带心腹做项目,不是简单地完成一个项目,

而是让他们成长,从这些项目之中学到新的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某些问题的敏感度。

如果一个超级大的项目不能够获得这些东西,

那么无疑是一次十分失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