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181章

作者:我思故我菜

周易说道。

挂了电话之后,周易就把初稿发给了缪来与杨民院士。

他们表示巴蜀这两个地方是没任何问题的,一有反馈都会及时给周易消息。

周易编撰的教材名字就叫《周氏几何基础》,现在只是一个初稿,想要彻底完善,还得根据反馈来调整。

其实只是这份初稿,周易也可以跟系统提交任务,但是周易为了更好地推广周氏几何,

才这么麻烦的。

周易想的是,争取把周氏几何推广到学基础数学的硕士之中,让这门课成为硕士的一个研究方向。

毕竟周氏几何的应用性很强,到时候读博或许可以走应用方向,也算是一条出路。

也等于变相给国家培养一批应用型的高技术工程师。

当理论扎实,去做应用,那种画面,想想就美。

做完事情之后,周易对着袁震说道:

“袁老兄啊,今晚我就准备休息了。”

看着桌子上的资料,周易准备一个人看,袁震在这里,会影响到周易的专注度。

袁震立马说道:

“好,我这就走,周神有什么需要就跟我打电话。”

“嗯。”

当袁震走了之后,周易就拿起了手中的资料开始看了起来。

沥青路面的改良,涉及的因素太多了,光是数学模型,都多得不了。

车辆振动模型作用下不平整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温度对材料的影响模型、力学模型、透水沥青路面的储水渗透模型,

不同路面的结构聚类和评估、车辙的压痕精度、路面的弯沉精度等等很多很多。

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让一个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专研,

如果在下细去研究里面的物理问题,化学材料,

周易在想,这恐怕不是一个大学能够完成的,得打包分配到很多大学才行。

但是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考虑进去,或许会带来一个真正的革新。

到时候可能不仅是沥青路寿命的延长,还可能是材料质量的提升。

周易叹了一口气,

“真是个大工程,这不变相就是上千亿的大项目吗。”

周易一边看,一边让牡丹做记录,很多模型的改良进展情况,明天还得去问曹院士他们。

周易一个人肯定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的任务的。

负责某一个方向,或者某几个方向还行,全部让周易负责,周易表示,等几个月还差不多。

第172章 大突破

翌日六点,周易习惯性的早起,简单的洗了一把脸就出门晨跑。

大概在七点左右,周易晨跑完毕,回到房间,简单的做了一点吃的就直接带着资料去了办公室。

往返的路线周易已经十分熟悉了,不会不认识路。

一路上,行人还是挺多的,基本都是东大的学生,路过图书馆,周易还能看到这个时间点在背书的人。

按理说考研都已经结束了,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了,这种时间段,不应该有如此多的人才对。

但是周易还是低估了东大学子努力的程度。

有着清晰的人生目标,并且为之努力,或早或晚都会成为大才。

比如张益唐老先生,多年如一日的努力,在去年十月十五日ZOOM会议上,在300多人的见证下,宣布解决了零点(ndau—Siege)猜想。

一旦审稿通过,其效果不亚于周易当初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号报告厅宣布证明3n+1猜想。

其重要程度,比起3n+1猜想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当真是老当益壮,勇猛无比。

数学这碗饭,太吃年龄了,越老,对于数学的想象力就会越差,除了足够多的技巧能够弥补之外,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大的成果。

多年如一日的专注,这世界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

不多时,周易来到办公室,果不其然,座无虚席,只有周易来得最晚。

周易尴尬说道:

“晨跑锻炼了一下,所以来晚了。”

“不晚,我们也才到。”

曹院士十分客气的说道。

陆忠华问道:

“周教授吃了早饭没,没有让袁震去给你买一份。”

一旁的袁震一脸麻木,跑腿已经是他的常事了。

“吃了,谢谢。我们还是分配一下任务吧,我之前想得有点简单了,这里面涉及的东西比起电网来说,还要复杂。”

周易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曹院士笑道:

“不急不急,这几天周神先熟悉一下,你之前要的关于物理与化学方面的资料下午才会送过来。”

周易说道:

“好,反正昨晚我资料也没看完,今天再看一上午,下午就分一下任务,尽量早点解决吧。”

周易还等着做任务呢。

要做三个大型项目才能完成任务三,而且还得用到希尔伯特第十八问里面的数学知识才算完成。

到目前为止,周易没发现希尔伯特第十八问能够应用在哪个方面。

只能在多看看他们的资料与数据。

这么多的方向,周易觉得总能找到几个属于自己的任务。

不仅是周易在看,手机里面的牡丹也在看,昨晚所有的资料已经被周易录入了进去,

U盘里面的文献与资料也都传了进去。

周易浏览了一上午,看了很多,最终才选定了两个方向。

这时候袁震问道:

“周神,我们的午饭是点的外卖,你在这里吃还是去食堂吃饭?”…

周易说道:

“就在这里吃,我准备选择沥青路面积水分布检测与回归模型的排水沥青路面排水强度分析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这两个问题好像有些重合了,模型有些问题,我准备先从这个方向入手。”

周易一边看资料,一边对着曹院士说道。

曹院士说道:

“那好,我们负责其他的,这个方向的任务还挺有意思,对于无人车的应用有着一定的推动。”

周易说道:

“对没错,我就是看中这一点才准备细细研究一下,而且这部分的解决,项目的进度会大大的推进。”

吃过午饭,直到下午四点多,周易需要关于物理与化学方面的资料才送了过来。

这时候周易起身说道:

“那我就先回自己的房间闭关了,关于数学方面的成果我会尽快给出一个比较可靠的模型。”

众人早就是已经见怪不怪了。

曹院士说道:

“好。”

不多时,周易带着需要的东西回到了寝室。

随后打开电脑,录入了进去。

短短十来天的时间,是肯定研究不透其中的问题。

能够勉强把两个问题的模型给糅合清楚就是不小的成功。

一连数天,周易发现关于回归模型的排水沥青路面排水强度分析这个方向的模型确实是不是很精确。

他那个论文的结果是利用回归模型对排水强度影响因素进行表达,得出排水层结构厚度、路拱横坡坡度呈现出一次线性关系,

然而给周易的直觉恐怕没那么简单。

至少还得考虑一个变量或许才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周易想了想,然后一直查看各项资料,

最后才觉得与排水强度还有一个因果关系。

回归模型建立为:

Q=αd+βi+γV+δ;

Q=αd+βi+γVη+δ;

Q=αd+βi+γeV/ξ+δ,

周易最后写下这三个回归模型,然后在房间对着牡丹说道:

“牡丹,综合采集的40条数据,按8:2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500次迭代,给我一个可靠的结果,但是我觉得这个数据与模型还是不可靠。”

不多时,在白色的墙壁上,牡丹投影出来三个数学式子

Q=17.5d+52.3i+91.5V-23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