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484章

作者:三月麻竹

听到月入三亿,背后的廖芸有些恍惚。

就算她丈夫位高权重,就算她身居银行高层,就算她家庭条件再好,也从不敢想象月入三亿是什么概念?

而且钱还是其次的,廖芸惊叹于这些钱都是靠张宣写作挣来的。

心里这般思绪着,视线从女儿身上再次移到张宣背上。

忍不住想:婷婷到底是有眼光。

廖芸恍惚了。阳台上的三人也开始发怔。

面面相觑一阵后,陶歌严肃地说:“得给你安排一个保镖才行。”

听到保镖,张宣有些反感,但还是没反驳。

陶歌认真问:“你要男保镖还是女保镖?姐给你安排。”

莉莉丝好奇:“陶姐,你从哪里请人?”

陶歌说:“部队每年都有优秀的退伍军人。”

莉莉丝第一次知道陶歌的家世背景,非常惊讶:“姐,你还有这层关系啊?”

陶歌撩一下头发:“姐没有,我也得从大伯那里要人。”

至于大伯是谁,陶歌不说。

莉莉丝看一眼张宣后也识趣地不再问。

张宣也听得暗暗惊心。

心想自己认识的这便宜姐姐家里到底是干啥的?

有点恐怖。

算了,他不是多嘴之人。

不过他决定了,这么粗的大腿必须转正,她以后就是我姐,老男人无耻地这般想。

见他没回答,陶歌说:“你先想,回国之前告诉我。”

张宣直接开口:“不用想了,就女的吧,男的膈应。”

陶歌一副果然的神色看他,“女的可以,平日里充当你的助理角色,这样介入你的生活不会太突兀。

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干涉你生活的话,让她躲在暗处也行。”

接着她又问:“外形有什么要求?”

张宣提要求:“没有特别要求,最好年纪大一些的,长相不丑就行。”

陶歌笑道:“放心,姐也不会给你安排美女。”

就在这时,陶歌的手机又响了,一接,是媒体电话。

她敷衍一番后,直接挂断。

陶歌说:“今早到现在,这是第7家媒体。”

莉莉丝问:“有国内的吗?”

陶歌摇头:“我的号码国内没几人知道,知道的不会随便打我电话。”

莉莉丝问张宣:“你的手机怎么这么安静?”

张宣笑了:“和她的一样,知道我手机号码的人就那么几个。”

吃完中饭,廖芸要去拜访一位故人。莉莉丝跟着去了,谢琪充当司机。

闲得无聊,陶歌问他:“你下午要写作吗?”

张宣从书房里拿出一封信和2张碟片,“我去寄东西,你去不去?”

陶歌起身,“我跟你去。”

路上,她瞅了瞅信封,“这是寄给文慧?”

“嗯。”

“我认识的那个文慧?”

“嗯。”

“你寄这个东西给她干什么?”

“文慧知道我要来英国后,拜托我帮她找。”

“真话?”

“当然。”

陶歌说:“姐不信。”

张宣回:“你信不信没关系,我又不在乎。”

陶歌转移话题:“姐突然有些紧张了。”

张宣停下步子:“我这个当事人都不紧张,你为什么要紧张?”

陶歌想了想说:“可能这是我30年来做的最认真的一件事吧,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你不知道,现在那些英国人给我打电话都是客客气气的,可尊敬了。”

张宣听笑了:“这就是名望和金钱的力量。”

第472章 21个口红印记

陶歌走在前头:“所以我希望明天的数据依旧,再不济也要保持。”

张宣给她打预防针:“这种数据是长久宣传、厚积薄发的结果。

明天不一定有了,要有个心理准备。”

陶歌表示:“我知道,但只要后面的落差不是太大,我都能接受。”

说着,陶歌转身戏谑道:“要是这个月卖出500万册,姐真跟你睡一觉。”

张宣如今已经差不多把她摸透了,喜欢玩、口是心非说的就是她。

当即道:“成啊,睡就睡,我又不亏。”

陶歌探头问:“你技术怎么样?”

张宣煞有介事地说:“我估计你坚持不了5分钟。”

陶歌视线在他身上扫描一番,落在某处:“这么厉害?姐一点也不信?”

张宣说:“莉莉丝开始也不信。”

陶歌忍了忍,瞬间笑歪了。

把信和两张碟片以包裹的形势寄出去。

张宣准备给文慧家里打个电话。

可号码才调出来,老男人又停住了。自己答应过米见的,第一个电话要打给她,不能食言。

心里这般想着,对陶歌说:“跟我去书店买几本书。”

陶歌问:“什么书?”

张宣回:“发条女孩?”

陶歌若有所思:“寄往国内?”

张宣回答:“对。”

陶歌说:“那犯不着去买,我明天要南希送一些样本过来。”

张宣拒绝:“还是去买吧,代表我的心意。”

陶歌吐一个词:“矫情。”

就近找到一家书店,望着人满为患的店内,有了Good Man餐厅经验的老男人没敢靠近。

张宣说:“我在这路口等你。”

“买多少?”陶歌问。

张宣回:“四本。”

“嗯。”陶歌过马路走进了书店。

20分钟后,陶歌出来了。

一见面就开心地抱怨:“里面人太多了些,都是冲着发条女孩去的,买书还得排队。”

张宣再次瞧一瞧店内,高兴地说:“不来书店看,心里没底,看完后,我有些期待明天的数据了。”

陶歌点头,笑道:“姐也是,心里没那么紧张了,这趟来得值。”

就在两人有说有笑、转身打算离去的时候,突然被人堵住了。

确切地说是被两个记者堵住了。

一个女记者,一个摄影师,两人正在街头采访。

见陶歌手里拿着四本“发条女孩”,女记者立马拦住两人问:“你们是留学生吗?”

看到是记者,陶歌立即主动揽过话茬。

张宣则下意识往后退一步,躲着。

陶歌说:“曾经是,已经毕业了。”

女记者问:“哪个大学?”

陶歌回答:“剑桥。”

“剑桥!”女记者惊叹:“你们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陶歌回答:“中国人。”

女记者问:“可以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买‘发条女孩’吗?”

陶歌伶俐地说:“是看了泰晤士报,报纸上说有智慧的人应该看看‘发条女孩’。

上一篇:从山海经复苏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