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245章

作者:三月麻竹

说完,陶歌就一屁股坐在了中年人对面。压根不给两人介绍介绍,拿过一杯茶喝一口,然后饶有兴致地瞧着张宣。

晕!这姐们真不靠谱。

陶歌口中的爸,是个典型的国字脸,大背头,一半是白发,一半是黑发,黑白相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灰色单衣,休闲西裤,皮鞋。

得,张宣只打望一眼,就有一种直觉告诉他,这人是在体制里吃饭的,而且还身居高位。不然一般人没这种气势。

人的脸可以变,性情也可以短暂的藏匿,但气质这东西,玄乎的很,没到那境界的人,装也装不像。

张宣在打量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无声无息打量他。

四目相视,如今有钱有名望的张宣压根不怵,走过去笑着打招呼:

“陶叔晚上好。”

陶显温润地伸手示意,“晚上好,来,坐,先喝杯茶。”

张宣依言挨着陶歌坐下。

陶显和气地问:“饿了吗?”

张宣回答说:“我中餐吃得比较晚,还不饿。”

陶显一下就听出了张宣的意思,这是已经吃了过来的,给他倒杯茶就讲:

“听陶歌说,有个大作家弟弟在这边读书,我初来乍到,对羊城不是太熟悉,所以就想找个亲近的人聊聊天,希望没打扰到你的创作。”

张宣接过茶,道声谢谢就说:“哪里,这是我的荣幸。”

面对体制里这类人,张宣一般都是遵循言简意赅的原则,不多说、不多问、不延伸。

陶显很健谈,张宣也不拘束,两人以文学为切入口,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

陶显可能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对张宣的新书“潜伏”非常感兴趣,旁敲侧击问了好多问题。

陶显问:“你的新书大概什么时候能完成?”

张宣回答说:“还要写3万字左右,预计一个星期完成初稿。”

陶显点点头,儒雅地说:“人民文学的洪总编对你的新书评价很高。我都有些期待了。”

闻弦知雅意,张宣顺着说:“洪总编过誉了。等定稿了,到时候还请陶叔掌掌眼。”

陶显嘴巴张张,这时服务员端菜进来了,他把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等服务员把菜摆好,酒摆好,离去后,陶显拿起酒问:“三月,能喝酒的吗?”

张宣微笑着应答:“还好,能喝一点。”

听到倍感熟悉的酒场文字“还好”,陶显当即就不再客气,给他倒了半杯白的。

喝酒,吃饭,三人又是一阵热聊。

饭到中间,陶显突然问他:“你对新书冲击茅盾文学奖有信心吗?”

张宣一愣,不着痕迹扫了眼陶歌,见陶歌微微点头后,他就谦虚地道:

“这个怎么说呢,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

也不瞒叔叔,走文坛这条路,只能用‘志存高远、事在人为、为者常成’来勉励自己不懈怠。”

陶显似乎很满意这回答,后面喝酒的氛围明显比之前更浓烈了。

虽然频频举起酒杯,但三人其实都控制着酒量,一顿饭吃下来,谁也没多喝,谁也没醉。

结完账,出包厢,下楼梯的时候,三人在拐角处遇到了一个秃头男人。

陶歌见这人用一种惊讶的眼神看着自己三人时。

就悄悄问张宣:“你认识这人?”

张宣望着已然快速离开粤菜馆的陌生男子,摇摇头,一脸迷糊。

街边寒暄几句,司机送陶显先一步离开了。

陶歌没一起走,打算跟张宣回租房。

理由嘛,她迫不及待地想看“潜伏”小说的剩余部分。

张宣在拦出租车时,刚才的秃头男人躲在不远处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

电话响了6声才接通。

那边的声音不大,但有点不耐烦:“怎么这么晚了还打电话。”

秃头男子说:“游姐,我在饭馆遇到了张宣。”

游慧云问:“张宣?他不是吃了晚餐的吗?怎么还在粤菜馆?你没看错?”

秃头男子瞄一眼不远处打的的张宣,确认道:“就是他,他现在和一个女人站在路边打的。

您以前让我调查他那么久,不会认错的。”

游慧云问:“女人?他女朋友?”

秃头男子说:“不是,是人民文学的那个女编辑。”

接着不等游慧云再问,秃头男子急急说:“游姐,您知道我还看见谁了么?”

游慧云问:“谁?”

秃头男子压低声音:“我看到新来的银角大王了。他跟张宣还有那个女编辑一起吃饭。”

游慧云紧着问:“北边来的那位?”

秃头男子说:“对。”

“确定吗?”

“百分百确定,游姐。”

游慧云回忆一番,又问:“那个女编辑是不是姓陶?”

秃头男子说:“姓陶。游姐,这两人应该是父女,我听到那女编辑叫‘爸’。”

游慧云震惊了,缓了好一阵才

嘱咐道:“把这事忘掉吧,就当今天从来没看到。”

“知道了,游姐。”

挂完电话,游慧云闭着眼睛想了一番,又熟练地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一通,游慧云就说:“别调查了,回来吧。”

那边一脸懵逼,才到地方,就又要回去?但还是说:“是。”

接着又问:“游姐,那以后还……”

游慧云说:“以后也不用了。”

“好的,游姐。”

再次挂完电话,游慧云找出电话薄,拨打了一个号码。

“是我。”

“游姐。”

游慧云说:“计划变一变,你尽快抢先把纺织厂拿到手,然后转手卖给李梅。”

那边沉默了几秒,消化完信息就问:“怎么个卖法,还请您指示。”

游慧云说了八个字:“干干净净,公事公办。”

“好,我知道了。”那边应一声儿,又问:“那这次要隐瞒吗?”

游慧云说:“完成交易后,让李梅知道,我需要这个人情。”

“是。”

……

晚上的出租车通常不好打,但这次运道不错。

前面两次没成功,第三次得手了,遇到空车。

回到中大,时间悄悄走到了11:14。

双伶还没回来,三楼的灯也是熄的,三人果然在宿舍住了。

洗漱一番,两人一前一后进了书房。

张宣继续写作。

陶歌则捧着“潜伏”小说,呆在一边安静地阅读起来。

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人没反应。

三个小时过去了,两人还是反应。

凌晨三点过,陶歌终于抬起了头,刚才还聚精会神的她,骤然歇息的一刹那,就感觉满满都是困意。

坚持不住了。

她起身站在张宣身后观望一番,最后还是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

来到厨房,陶歌转了一圈,结果发现自己手艺生疏,无从下手,最后对着冷锅发呆一阵。临了临了,捂着有点饿的肚子进了次卧。

门一关,倒头就睡。

这个晚上,张宣状态不错,一直熬到早上八点才出书房。

桌上有早餐,还有一张字条。

字条是陶歌留的,意思是说:有事,先走了,傍晚再来。

吃过早餐,张宣溜进了卧室。

这一觉睡得舒服,张宣再次醒来时,已然是下午时分。

屋子里还是空荡荡的,倒是三楼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了钢琴声。

铮铮铿铿,缓缓流淌,听起来很是舒服。

张宣估摸着双伶在三楼,但他没选择去打扰文慧练琴。心道陶歌傍晚会来,于是下楼,打算去菜市场买点菜。

一楼,老邓在屋檐下看报纸,旁边石凳上放着一壶茶,二郎腿悠哉悠哉翘起,显得很惬意。

上一篇:从山海经复苏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