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185章

作者:三月麻竹

写:花有重开日,人无常少年。你和心选之人有阻碍,这道坎如果迈不过,容易孤独终老。

有阻碍……孤独终老……

有阻碍……孤独终老……

米见在心里默默念叨两遍,接着把钢笔帽拧好,把笔记本合好,拉开抽屉,把笔记本放里面。

当要关上抽屉时,手突兀停了。

米见的视线落在了五个彩色纸包糖上。

五秒后……

米见伸手捻出一颗红色的纸包糖,剥开,缓缓放进嘴里。

关上抽屉,出房门。

米见劲直来到米沛跟前,安然坐在一边,观摩父亲雕刻“百鸟朝凤”。

第212章 花正开

农历二十七。

今天冲糍粑,老张家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了。

由于大家爱吃,又加上亲戚多,还要给阮得志带一些糍粑出去。阮秀琴这次准备充足,打了4斗糯米。

糯米隔夜浸泡,清早就装木桶上锅蒸。

冲糍粑欧阳勇和张宣是主力,两人一人杵一根160长的圆木,在石窠里冲啊冲。

“诶哟!嗨哟!诶哟!嗨哟!……”

你提上来,我冲下去,你冲下去,我提上来。

他娘的,不到半小时,张宣累的钉子汗都出来了。

一个小时后,张宣不行了,换人,换大肚男阮得志上。

20分钟后,阮得志不行了,气喘吁吁的样子,把杨迎曼和杨蔓菁看得脸都丢尽了。

继续换人,换姑父上。

65岁的姑父还是有把子力气的,坚持了40分钟,后来也吃不消了,没人换了,张宣继续上。

再后来欧阳祝来帮忙了,这下局面瞬间开朗,欧阳父子和张宣三人轮流歇息。

姑父是出糍粑的好手,冲烂的糯米团团,在他手里温驯地变成了大小同一的糍粑芥子。

阮秀琴负责印日本红。

而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人,包括杨迎曼母女在内,都围成一圈帮忙攥粑。

早上七点开始忙碌,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糍粑才做完。

拢共出炉418个糍粑。

……

下午。

小卖部老板杀黄牛,张宣花钱如流水,买了15斤。

后来听到有人杀羊卖,张宣又风风火火跟了一帮子人去,又买了30斤羊肉。

羊肉是亲妈和大姐最爱的肉食,就是贵,比猪肉贵,比牛肉贵,比狗肉也贵。以前老张家不敢吃,吃不起,舍不得买来吃。现如今有钱了,张宣使劲造。

把羊肉提回家,还没得及休息,阮秀琴又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去河对门堂叔家里分鱼。

每年都是他去分鱼,阮秀琴都习惯喊他了。

张宣吹个口哨,闻母狗味儿的黄狗吓得赶紧放弃造狗计划,乖乖跟上。

见杨蔓菁闲的打摆子,张宣也对她吹了个口哨。

杨蔓菁脸色瞬间pia青,气得哟……

要不是顾忌这是十字路口人多,要不是顾忌亲妈和姑姑在,她真想脱鞋砸过去。

竟然把她当狗子一样使唤。

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宣又吹了下口哨,斜着眼睛问:“去不去?”

杨蔓菁瞪他一眼,还是跟上了。

半路上她咬牙切齿地说:“我真没看出来你哪里像个大作家?”

张宣反问:“那你觉得大作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杨蔓菁没好气道:“不应该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吗?”

张宣吹个花样口哨,前头的黄狗立即屁股一拱,抬起前腿站起身,耽着脑袋直立行走。

那两颗狗眼睛啊,一直轱辘轱辘瞟,瞟狗侧的杨蔓菁。

张宣一边走,一边对狗子呶呶嘴:“你说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是这个样子吗?”

杨蔓菁咬咬嘴,捂着心口赶紧离狗子远点儿。

去年分鱼是两斤。

今年分了三斤。

张宣提醒道,“叔,是不是弄错了?”

堂叔吸口旱烟,老神在在说:“没错,今年你们家不是多了两口人吗。你大姐生了个儿子,还有你媳妇杜双伶,6个人3斤鱼,哪里错了。”

张宣听傻了。

惊为天人!

马屁还能这么拍?

大姐明明嫁出去了,户口也迁到隔壁组了。

而杜双伶,还没过门呢。

老张家户口本上现在只有三个人,硬是变成了6个人。

厉害厉害,了不得了不得啊!

人家这次诚心送鱼,张宣也懒得瞎矫情,挑挑选选又买了两条大草鱼。还要了一些田螺回去,打算做嗦螺吃。

……

农历二十八。

老张家今天杀年猪,这可是过年前的大戏。

十字路口好多人来围观,特别热闹。有些人会买一些肉,有些人端个盆来接猪血。

嗯,更多的人是来喊吆喝的,是来蹭一顿饭的,蹭一顿酒的。毕竟老张家如今不同往日了嘛,这点东西不看在眼里。

舍得!

就算阮秀琴心疼死了,心疼死了,还是温温笑着招呼大家吃好喝好。

小卖部老板主刀,事后得给人家一包烟,一块3斤2两的五花肉,这是规矩。

猪太大。张宣、欧阳祝父子、还加一个阮得志,在小卖部老板的指挥下,花了好久才把猪按住,抬到条凳上gigi了。

杀了260斤肉,阮秀琴欢天喜地。

上午十点过,阮秀琴准备了一条5斤重的草鱼,一块6斤重的猪后腿肉,一只煮熟了的全鸡,还有22个糍粑,两包白砂糖,两瓶酒。

帮着把东西绑到摩托车上,就嘱咐张宣说:“你头一年送年祭,杜家会打发一叠花生瓜子的,你要受了,别空着袋子回来。”

张宣点头,“老妈,晓得个,走了啊。”

阮秀琴跟出来,“慢点开,路上注意安全。”

哎,还在读书呢,就要给女方送年祭了,这亲妈真是作啊!

生怕双伶同志跑了似地,也是没谁了。

15分钟,这次因为在路上多看了几眼姑娘,比往常多花了点时间。

见张宣以准女婿的身份来送年祭,杜克栋和艾青是意外,是又不意外。

更多的是高兴!

这可是大作家啊,十里八乡都知名的天才作家,在好多人的眼睛下,今年进了杜家大门。

艾青明显比以往开心了,比以往更热情了,拉着张宣坐好,还亲自倒了一杯热茶。

嚯!艾青永远年少,这些活以前都是其他人干的。什么时候干这活了?

张宣接过茶喝一口,就对喜上眉梢的杜双伶附耳说:“我做的不错吧。”

“不错。”杜双伶挨着他坐好,笑得眉毛弯弯,表示对他今天的举动很满意。

张宣趁机问:“有奖励么?”

杜双伶说:“你要什么奖励。”

张宣眨巴眼:“今天到我家歇一晚。”

“不要。”

杜双伶脸色通红地白了眼,压低声音补充一句:“回学校再说。”

中午,杜克栋和艾青热情地留张宣吃饭,老镇长坐上首,杜静伶夫妻作陪。

大家围一桌,都心里明白,这顿饭意义不一样。

吃完这顿饭,张宣和杜双伶的事情算是板上钉钉了。

按习俗,这顿饭得喝酒,正所谓酒品即人品,是杜家人检验张宣人品的手段。

有些人喝醉了,喜欢敲桌子,喜欢大嗓门,喜欢把岳父当兄弟,把岳母当姐们。

更有甚者爱发酒癫,碗一摔,岳父岳母都成了鸡仔儿,随便打。

这种事这种人虽然少,但隔三差五总有女方家中彩,倒霉透了的碰上一个。

上一篇:从山海经复苏开始

下一篇:夜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