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穹之鱼
羌人耐苦寒、生猛的特性也非常适合辽东和漠北。
所以提升羌人地位是杨峥必然的选择。
匈奴、鲜卑目前还靠不住,杨峥也不敢完全信任他们。
汉朝内迁匈奴两百多年,也未能完全融合他们。
而鲜卑的威胁还在匈奴之上,毕竟人口基数在哪里摆着,这几年鲜卑中涌现出大量杰出人才,在大秦开始崭露头角。
拓跋、慕容、宇文、段氏,都曾出现名震一时的雄杰。
不要低估一个英雄对本民族的激励。
慕容恪将实力并不怎么强盛的慕容部,一举推向天下霸主的地位。
慕容垂几乎重现了燕国的盛况,却又被拓跋珪按了下去。
拓跋家牛起来了,又出了个宇文泰……
至少在这几十年内,杨峥还要暗中提防他们。
大秦进军高原,简直是一气呵成,没有受到任何阻力,这年头周边没人敢跟大秦叫板。
曾经与钟羌分庭抗礼,拥十万胜兵,三十余万之众的发羌,在一万羌裔子弟的组成大军面前没有丝毫抵抗力。
发羌、唐旄羌聚集五万大军与秦军决战。
同是羌人,但大秦的羌裔已经从精神完成了蜕变。
他们骑着健壮的河湟马,穿着坚固的盔甲,腰跨环首刀,手提长槊,勇猛的向五万衣衫褴褛的敌人发起了进攻。
这不能被称之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羌裔将士们对大秦的敌人恨之入骨,出手无情。
将羌人的剽悍发挥到了极致。
一万步骑追着五万人杀,五万人东躲西藏鬼哭狼嚎,连还手之力都没有,阵斩六千余,俘虏两万余。
姜伐野的孙子姜恪,也就是杨峥的外甥,表现尤为英勇,两手各持一把环首刀,在战场上所向无敌,无人能挡。
也是他率五百精骑追杀两百里,擒发羌、唐旄羌豪酋一百三十六人。
发羌、唐旄羌一战而亡。
高原上的士气被彻底打下去了。
尸骨填满山川,任由天上的秃鹫野谷里的狼群啃食。
姜恪为了震慑高原诸部,筑起三座京观,效法霍去病,立石碑以记功。
这一年姜恪二十六岁,成为大秦第三代将领中的佼佼者。
历史上的吐蕃正是由发羌为核心,融合其他诸羌而形成。
此战之后,再无人敢挑战秦军,高原诸部纷纷归降大秦,连象雄国也遣使遵奉大秦为宗主,正式进入大秦的宗藩体系之中。
随即,秦军在高原上修建城池、坞堡。
只维持军事存在,却并不干涉当地部族的生活。
还向他们提供中原的丝绸、茶叶、书籍、棉衣、盐、饴糖等等。
华夏文明有绝对的优势,新式生活很快就融入当地。
通过贸易,大秦也在逐渐改造高原。
不过佛门比朝廷更心急,一拥而入,进入高原,扩张的异常积极。
这时代无论是佛教不会简单的吃斋念佛,未经华夏改造之前,对权力的渴望极大。
历史上的西域出现了不少佛国,直到清代还掌控着高原和草原。
同样的问题,高原百姓面临严酷的生存考验,还停留在奴隶社会阶段,指望奴隶们去读书识字之乎者也?
上层贵族对儒家的那套也没多少兴趣。
西域之所以能接受儒家,是因为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且两汉经营多年,有一定的基础。
儒家不行,就只能佛门来。
不过佛门在进入象雄国时,引起了苯教的不适。
两边剑拔弩张,碍于大秦的面子,没有大打出手。
佛门也知道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暂时退了一步。
历史上正是佛门与苯教的冲突,导致了吐蕃的矛盾大爆发。
高原上埋下一颗钉子,对大秦自然是好事,一来限制佛门的过度扩张,二来,将来若是高原崛起,佛门也是一着暗棋。
不到半年,高原的咽喉要道基本被秦军控制。
当地羌人对秦军并不反感。
打仗的时候,秦军凶残、凶猛、狂暴,但不打仗的时候,秦军军纪严明,从不骚扰当地人。
高原上的人心也就快速镇定下来。
高原一安定,河湟立即迎来第二春,大量人口涌入,让这些边荒之地繁华起来。
一个河曲郡的人口就高达十一万户。
这么多的人口挤在一个地区,生存压力过大,容易滋生新问题。
杨峥遂下达迁徙令,鼓励高原上下来的羌民迁徙到西域和中亚,每户百亩耕田或者牧场,并且分赐屋舍。
愿意走下高原的人,肯定过的不怎么样,一百亩土地的吸引力极大。
愿去者多如牛毛。
不过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杨毅,毕竟他身体里一半流的是羌人的血,对羌民的号召力极大。
杨峥无所谓,只要愿意去即可。
有西域都护府在,能平衡夏、汉两国。
第九百五十九章 兄弟
萨珊和罗马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两年。
双方是千年的宿敌,不死不休的那种,只要对方还活着,这场大战就不可能停歇。
战争消耗最大的不是粮食,也是人口。
西地无数族群无数平民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到处弥漫着厌战情绪。
而当他们举目四望,发现周围唯一的净土只能是大秦,也只有大秦能接纳他们。
正如当年的汉匈大战,月氏、嚈哒、龟兹西迁避战一样,西地的部族和厌恶战争之人大量东迁,进入汉国和夏国。
他们带来大量的人口和财富,极大的促进了两国的繁荣。
但萨珊和罗马当然不肯放过这群叛徒,派出骑兵追杀。
西域都护府当机立断,派出骑兵救援,两国大战,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三国小规模混战。
大秦出兵救援,本身就是对东迁之人的鼓励和支持。
意识到不妙的萨珊和罗马暂时停止了战争,各自派出使者要求归还他们的人。
吃下去的东西自然不会吐出来。
这时候中原的传统技能开始发挥出威力,安西都护府将球推给汉国,汉国推给夏国,夏国推回安西都护府。
一来一去,半年就过去了,生米早已煮成熟饭。
汉国和夏国的实力在那里摆着,萨珊和波斯鏖战的时候,他们也没闲着,训练将士,积蓄粮草,加固城池,将河中和七河流域打造成铁通。
此刻,夏王杨毅和汉王杨旻以及安西都护杜预齐聚贵山城,按照规定,各带一千精锐护卫。
三人虽然坐在一起,但三方的将士却各有特点。
夏国的士卒全是骑兵,装备精良,多是羌裔、胡裔,北上挎着长弓,眼神凶悍,一看就是百战老卒。
汉国的士卒则清一色全是人高马大的汉民,腰悬环首刀,马上挂着弩机,三百重骑,七百重甲,仅凭这支力量,中亚诸势力就不敢轻视合格新崛起封国。
夏国的背后有羌裔。
汉国的背后是蜀汉士人的大力支持。
当然,最精锐的还是西域都护府,一千骑兵人人手持长槊,若仔细看,会发现他们的盔甲各有细微的不同,身为士卒,很多人居然穿上了将领才能拥有的明光甲、黑光甲、冷锻甲。
每人除了锋利的长槊之外,腰间还按照个人喜好,携带其他兵器,钉锤、骨朵、短戟、刀、剑五花八门。
气势上,也是他们最为雄浑。
这些人便是来自雍凉的良家子和青营子弟。
几乎每人都能文能武,若是放在其他军中,至少是曲长、都尉一级的军官。
装备倒是其次,他们脸上洋溢的从容、自信,以及虔诚,瞬间就把其他两军比了下去。
一向自负勇武的杨毅看到这支人马之后,脸上也低调了许多。
对杜预的敬畏再度高涨。
“两位殿下。”杜预分别向两人拱手,“萨珊人不会放弃河中之地,迟早会卷土重来,罗马人对大秦也并非真心结盟,为我华夏计,我等同心协力,抵御外敌!”
从汉国立起来的时候,夏国就对汉国有些看不顺眼了。
当然,汉国也对夏国看不顺眼。
两边的关系再明显不过了,夏国吞并汉国,就可以一跃成为中亚霸主。
汉国除了要防备萨珊人,也要防备夏国的突然袭击。
尽管杨旻对自己的亲大哥并无恶感,但两国的形势使然。
杨旻更知道杨峥之所以立起汉国,就是不希望夏国过于膨胀,穷兵黩武。
“大都护所言甚是,一切为了我大秦的百年大计!”杨旻跟杜预基本穿一条裤子。
杨毅却目光一闪,“大都护,我三方联手,有精兵五万,加上府兵、牧骑、诸部义从,起二十万大军不难,有此二十万大军,何惧萨珊罗马!”
杜预摇摇头,笑道:“二十万大军,加上战马,人吃马嚼,粮草从何而来?”
上一篇:签到八年,被校花外甥女曝光!
下一篇:河洛仙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