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830章

作者:苍穹之鱼

咚、咚、咚……

孟观脑袋在木板上磕来磕去的。

杨峥并没有劝阻,以他的身板,就算把木板磕破了,也伤不到他。

过了好一阵,杨峥心中的怒气才消了大半,孟观额头上全是血,周围的亲卫面色不忍。

“行了。”杨峥没空看他表演。

孟观抬起头,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杨峥。

“这些年你是否对朕有怨言?”

“臣不敢。”孟观当然不会承认。

“是不敢还是没有?”杨峥继续逼问。

孟观唯唯诺诺,一个字都敢说。

“朕不是不知道你的才能,但你年纪尚轻,骤登高位,别人怎么看你?你能坐的长久吗?朕还准备将你留给太子,可惜呀,你不愿意等。”杨峥唏嘘道。

“陛下……”孟观抬起脸,这一次脸上悔恨的神情不似作伪。

“错就是错了,不可不罚!”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罪臣愿领罪。”孟观低下了头。

杨峥踱了两步,经此一事,孟观肯定不能留在中土了,被人利用,说明他的政治手腕并不高明,这么多人没出事,偏偏他出事,足以说明问题了。

他的长处是领兵作战,而不是挤在朝堂上玩心眼。

“免去在朝所有官职、爵位、勋位,降为安汉校尉,发配汉国,辅佐汉王。”杨峥盯着地上的孟观道。

这个处罚说重也重说轻也轻。

作为一个曾经的凌烟阁功臣,贬为属国的校尉,还要发配万里之外,很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回返故土。

但不管怎么说,命是保住了。

汉国正是用人之际,急缺领兵大将,正好发挥孟观的长处。

他的年纪也不大,四十不到,将来大有可为。

现在多一些挫折对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谢陛下!”孟观声音中多了几分悲凉。

杨峥心中也颇多感慨,这一去,也许就后会无期了,“你在凌烟阁的画像,朕给你留着。”

霎时间,孟观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簌簌滑落。

嘴里支支吾吾的,却说不出一个字。

杨峥背过身去,“去吧,好自为之。”

只听见背后再次传来三声额头撞木板的闷响,几声脚步响,然后一切都归于安静了。

人年纪大了,也就更看中亲情一些。

大秦偌大的江山,不应该全是铁血和冰冷,在允许的范围内,还应该有些温度,有些人情味。

杨峥召来卫瓘,将此事的前后跟他说了一遍。

毕竟他是当事人,有知悉权,这么做也算是对他的尊重。

其实卫瓘从未将此事放在心中,孟观也不是他的对手。

第九百五十六章 草原

关东被上上下下清理了一遍。

为太学毕业的士子提供了大量空缺,很多人已经坐了多年的冷板凳。

退役的将士也有了容身之地。

此次清查关东,对大秦而言无异于一场手术,清理了腐坏的病体,让整个国家更加健康起来。

整个关东的真实家底也出来了,两亿三千七百六十八万亩,人口二百七十三万户,一千五百万左右。

这个数据与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泰康盛世基本吻合。

加上关中、蜀中、西域、江东的人口、田地,大秦人口在两千四百万左右,耕地面积在四亿亩上下。

知道多少人口就能准确的收多少税,知道多少耕田,就能收多少赋,国家才能正常而健康的运行。

当然,现在的大秦比历史上的西晋疆域大多了。

实际控制辽东、南疆、漠南。

丝绸之路沿线的重地,也基本捏在手中,还增加了大宛盆地、七河流域、河中等富饶地区。

反而显得这些人口有些单薄了。

正是因为人口不足,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原、关中等黄河流域,南方的长江流域开发不完全,主要集中在江淮、荆襄二地,以及更南方的交趾。

土地开发杨峥倒是不急,总要为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亿多亩耕田,加上草原上的牧场,足够大秦现在的人口吃喝了。

杨旭上书请求继续清查整个江东。

他身边带着三万多中军精锐,江东还有王濬配合,问题应该不大。

统一天下后,杨峥对江东其实没怎么关注,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人口土地都是按吴国典籍中的数据计算。

以吴国朝廷的乌烟瘴气,士族豪强都快上房揭瓦了,数据中有多少水分可想而知。

杨峥遂回信,让杨旭放手去做。

只有见到最真实的大秦,将来才能更好的治理。

杨峥的心思放在牧场上。

后世漠南逐渐沙漠化,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过度放牧,羊多了,草就少了。

历史上的河南地,在秦汉时代还是匈奴的肥沃草原。

赫连勃勃被此地的青山秀水迷住了,征夫十万,六年劳作,耗资亿万,建了一座统万城。

但到了中唐,因迁入太多的党项人,过度放牧,逐渐变成了沙漠。

漠南也是如此。

阴山以北,大漠连天,也是因为匈奴人、鲜卑人过度放牧导致。

好在这个时代沙漠化并不是很严重。

很多河流也没有干涸。

在与三省的官员商议之后,决定采取与当年檀石槐相同的策略,将漠南分成五部。

一来将草原打碎,便于管理,防止诸部兴起,二来,采取轮牧制度,让草原得到修养。

金山山脉为设金山府,居延与燕然山之间的草原设为燕然府,贺兰山至代郡以北的草原设为漠南府,上谷郡至大鲜卑山以西设为兴安府,改大鲜卑山为大兴安山,大兴安山以北以东的草原设为松漠府。

每府驻扎一千精锐骑兵,五千牧骑,再分四到五个牧场。

将整个草原打散,避免出现强大部族。

凡是不再大秦户籍之上的部族,可随意征讨之。

任何一个部族人口达到五千帐,强制迁徙一半至内地。

每个部族的贵人子弟,需在太学留学三年,杨峥为了他们准备了一屋子的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以及佛经道藏,鼓励他们出家为僧为道,不想出家,就学儒。

当然,草原实在太大了。

现在的大秦能控制的区域也就燕然山和姑衍山以南的地区,更北更西的地区还覆盖不到。

即便能短暂的占领,却无法长期控制。

连鲜卑、匈奴裔的秦人都适应不了那里的苦寒和恶劣的环境。

任何事都讲究性价比。

强制在那些地区筑城,很可能几十年后,漠北的野生部族接触到华夏文明的火光,成为他们的兴起之地。

贪多嚼不烂,大秦的土地已经足够多了。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实在无法控制那么远的地方。

所以杨峥只能在人心上做文章。

鼓励高僧、大儒、道人入大漠,教化诸部,在草原上修建佛寺、道馆、儒庙,宣义司也是各种造势。

即便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有大片大片的人被西方舆论忽悠瘸了,更何况是这个时代?

大秦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中,对草原部族最温和的了。

一般情况下,能不动刀子就尽量不动刀。

还积极的接纳他们,奴隶、待归、治民,一条龙服务,熬个十几年,就能成为秦人。

这在汉魏时代是不可想象。

不过,最有进取心的还是佛门。

一听说可以随意在草原传播佛教,姑臧的僧人们仿佛被打了鸡血。

在中原传播,又是度牒又是户籍的,管理极其严格,僧人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寺庙也不是想开就能开的。

草原上,可以随意扩张。

这对僧人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他们能从天竺跋涉数万里,一路穿过中亚、西域,进入中原,就说明的他们的活力。

在这方面儒道就差了一些。

此时的道门还处在发展阶段,宗、教理论还不成熟,加上道门主张的就是一个任性自然,所以也就没什么扩张兴趣。

儒家一向鄙视周边夷狄,加上草原上的部民穷的裤衩子都没得穿,天天喝西北风,能指望他们安心向学?

读书习武都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漠北部民饭都吃不饱,还有心思搞这些?

不像佛门和西方教,天天磕几个头就是虔诚信徒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