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789章

作者:苍穹之鱼

杜预拱手道:“陛下文治武功不亚于孝武皇帝,封禅泰山亦无不可,陛下出身阳夏,就食许昌,正可收拢中原人心。”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汉高成功之后,也曾回乡祭祖,华夏讲究的就是这一套。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做。

杨峥点点头,“朕也应该去中原走走了!”

关中和关西不能是对立的关系,此番东行,不仅要封禅,还要拜祭一下杨家的祖坟,加强与中原之间的联系。

计议已定,朝堂上也迅速通过。

封禅的请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几年前就有人进谏,当时一穷二白,怕劳民伤财,也就不了了之了。

中原经过两年的减赋,经济有所恢复,是时候看一看自己打下的江山了。

五万中军,十万战马,四万牛和骆驼,文武百官宫中侍女宦官,加上随行的大兴士民,一共二十余万,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向东而去。

太子杨旭与太傅鲁芝留镇大兴。

沿途官府早有准备,囤积了粮食。

第一站弘农,夹杂河东与南阳之间,土地肥沃,粮草戳戳有余,当地本身就是一个粮草中转站。

不过到了第二站洛阳的时候,杨峥忽然感觉洛阳如此宏伟,当年攻打此城的时候,仓皇一瞥,还没感觉,这几年战火消弭,洛阳竟然也如此繁华。

人口繁密,百业兴旺。

经过曹魏几十年的经营,宫阙别有一番韵味。

大兴是一座面向未来,包容兼续的城市,而洛阳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铜驼大街上,钟虡、九龙、翁仲、铜驼、飞廉相对而立,气势恢宏。

明帝曹睿和司马炎都曾大兴土木,造许昌宫、洛阳宫、昭阳太极殿、总章观、陵云台、承露台等宫殿,奢华程度比之大兴犹有过之,现在全部便宜了杨峥。

恰逢天降大雪,杨峥遂驻陛于此。

洛阳百姓喜不自胜,进献猪羊,犒劳大秦将士。

一些富户主动进献钱帛、奇珍异宝、秀女……

其热情远远超过了杨峥的想象。

不过有些东西能收,有些东西不能收。

遂下了一道诏令:“天下承平才数年,四时不正,百姓有啼饥号寒之困,不可重开奢靡之风,中原父老爱护之心,朕已知晓,钱粮珍宝,一概不取,望中原父老知朕抚民之心也……”

人心才是最大的财富,天下能走到今日也不容易。

这一道诏令下去,整个洛阳都沸腾起来,百姓纷纷拈香为杨峥祈福。

“洛阳繁华,地处中原腹地,有八门金锁,当立为都也。”杜预建议道。

洛阳的地缘优势实在太大了。

西面是关中,西南是南阳,东南是宛许,东面则是中原腹地,北面承接并州,东北连接河北……

也难怪历朝历代都如此看中此地。

如果只想守成,洛阳绝对是上上之选,不过为了控制河套、河湟、西域,杨峥还是更青睐关中一些。

将洛阳立为陪都也不错。

这么宏伟的宫殿,放弃了可惜。

曹魏有五都,大秦再立一个都城也不错。

直辖洛阳,更有利于控制中原。

“干脆洛阳、许昌全部立为都城”杨峥点头答应了。

随行的百官立即进入商讨阶段。

其实也用不着商讨,洛阳两个字在人心中的地位不必多言。

三省迅速通过,杨峥加盖了传国玉玺。

洛阳、许昌正式成为大秦的陪都。

地缘上,关中、河东、洛阳、许昌、邺城宛如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穿梭在大河两岸,挑起了华夏的脊梁。

从关中到关西,大秦再无地缘短板。

即便天下有事,凭借这条长龙,也可迅速平息。

消息传出,整个洛阳沉浸在一片欢喜声中。

百姓奔走相告,到处都是欢笑庆祝之声。

而洛阳城的宅邸也跟着水涨船高,随行的豪贵之家,大量购置宅邸,洛阳的宅邸价格冲天而起,向大兴看齐了……

杨峥看着锦衣卫呈上情报,不仅一阵苦笑,看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在洛阳停驻了十几日,风雪稍停,杨峥率五万将士与百官赶赴许昌,随行的士民就留在洛阳。

洛阳百姓依依不舍,出城十里相送。

杨峥忍不住心中感慨,华夏的百姓就是这么容易满足,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皇帝应该做的,就让百姓如此感恩戴德……

大秦迅速统一中原,让百姓少遭受了些战火。

中原的繁华远在关中之上。

尤其是豪强们被忽悠去辽东之后,中原更加生机勃勃。

人口和土地都被释放出来。

大秦一向轻徭薄赋,生存的压力大大减小,沿途村落,孩童哭号欢笑之声遍地。

到了许昌,百姓也是出城十多里翘首期盼。

乌压压的人山人海,就是为了一睹大秦皇帝的风姿。

杨峥骑在马上,一身盔甲,披大红斗篷,华盖羽麾,旌旗仪仗,环列周围,左右精骑环绕,甲士步伐整齐,马上天子的气势喷薄而出。

百姓远远望见,便拱手跪在雪地里。

“杨氏亦出于中原,父老乡亲不必多礼!”杨峥在马上抬手虚扶。

身边的护卫大声重复。

百姓这才起身道谢。

一句话就拉近与中原士民的关系。

进入城中,大街小巷里站满了人,都在观望皇帝仪仗。

杨峥微笑示意,频频拱手,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阵欢呼声:“陛下万安。”

许昌原本就有宫殿,早就被官府收拾好。

杨峥直接入住。

第九百零三章 腐坏

整个冬天,杨峥也没闲着,处理了上百名贪官污吏。

杨峥本以为在宣义司、镇抚司、御史台三双眼睛下,官吏们会廉洁一些,但这显然高估了他们的道德水平,低估了人性里的贪婪。

让杨峥心痛的是,青营出身的人在这方面并没有比士族出身的高洁多少。

有些人甚至比传统士族更加贪婪。

传统士族还有道德约束,讲些脸面,至少不过做的太过分。

而青营、寒门、庶族出身的人,一旦腐坏,则根本没有底线。

陈留太守赵俊,侵占良田一万三千亩,府邸的奢华程度堪比皇宫。

豫州刺史王芝,蓄女奴一千七百二十三人,规模跟杨峥的后宫也差不多了,这么多女人,当然不会吃糠咽菜,荆钗布裙,女人用的胭脂水粉绫罗绸缎,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这么大的用度哪里来?当然是巧立名目,以朝廷的名义收取苛捐杂税。

还有东郡太守孙昭,此人是青营出身,当年还被杨峥赐“忠明”的表字,是忠字辈的人,被寄以厚望,没想到到了地方,为了博取政绩,疯狂压榨东郡百姓,虚构政绩,向上汇报。

朝廷派人下来审核,他以天子门生的身份,强迁周围郡县的百姓,造成“人口繁盛”的假象……

总之,贪官污吏们的手段,令杨峥叹为观止。

此行本来是像看看自己的功绩,没想到揭开了一个个黑幕……

“你们镇抚司、宣义司、御史台难道都是吃白饭的?还是跟他们沆瀣一气?”杨峥真的怒了。

大秦立国才几年?地方就到了这种地步,这无异于“啪啪”打杨峥的脸。

看来很多事不可想当然,治理腐坏,永远任重道远。

每一个被查到的人,背后都是一长串的人,一郡、一县的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杨峥盛怒之下,三司的官员跪了一地。

被发现的污吏,居然是文学馆的学士们算出来的。

他们推算地方上报的税表,审核文书,发现很多数字对不上,与去年的相差甚大。

数字永远不会造假。

很多细节就隐藏在里面。

文学馆里的算士发现漏洞,然后锦衣卫去摸底,不查不要紧,一查全都藏不住了。

“看来朕对他们太手软了。”杨峥不由杀心大起。

按说自己对官吏不错了,地方上有公廨田,收取的租赋为官员的办公经费,每年朝廷还有俸禄,官员谈不上荣华富贵,但衣食无忧,体面的养活一家老小绝对没问题。

若政绩突出,还有朝廷赏赐。

杨峥绝对做到了仁至义尽。

只是人心永远是贪婪的。

侥幸心理无处不在,洪武大帝剥皮揎草人家都不怕,更何况是区区《邪佞录》?

不就是上个名字吗?有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