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722章

作者:苍穹之鱼

而曹髦即使冲到司马昭面前,也不可能杀的了司马昭。

乱世之中,趋利避害,人之本性而已。

不过出卖君主这种行为,杨峥若不追究,岂不是开了一个坏头?

“传召各郡各县,务必搜捕王沈!”

“唯!”文吏们立即起草诏书。

卫瓘道:“此事恐怕没这么简单。”

“哦?”杨峥倒是没往深处想。

“能隐匿王沈三族者,绝非寻常人物,而陛下亦不能轻视此事,若臣所料不差,此事或许是关东士族在向陛下示威!”

杨峥眉头一皱,是说话,自己已经对关东士族退了一步,没有追究他们。

若按二十年前的脾气,只怕中原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

但今时不同往日,皇帝不是割据一方的军头,需要考量的东西太多。

世上的事往往都是如此,你退一步,别人就会进一步!

卫瓘眸中升起一道微芒,“陛下不妨拭目以待,他们必有后手!”

“有意思!”忽然之间,杨峥反而有些期待了。

期待他们能作死到什么地步。

天下的争斗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若不能平定内部,也就无从谈起灭吴了。

关西关东的对立不是一天两天了。

没让杨峥等多久,仅仅两天,事情就来了。

驻守兖州的王浑上表密奏王濬在青兖擅自封赏士卒,结纳晋军降将降卒,又赈济青兖百姓,不提大秦,士民只知有王濬而不知有朝廷,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前前后后十一条罪状,每一条后面都有人证。

最厉害的谎言,六分真,三分假,剩下的一分留着空白,给人遐想。

王濬在青兖有没有问题?

当然是有的。

锦衣卫的密报跟王浑的相差不大,王濬在收编青兖降卒时,的确有很多出格的举动。

只不过杨峥没有往其他方向想。

而在如今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王濬的行迹就未免太惹人注目了。

刚刚看完王浑的密报,王濬的密报也来了,说王浑有可能收容王沈,还与山东士卒不清不楚,提醒朝廷早做防备。

历史上的两人就是一对冤家,没想到这个时代依然如此。

杨峥暗自苦笑。

“王浑、王沈乃堂兄弟,王濬所奏,应该为真!”卫瓘看完两份密报后道。

王濬祖上阔过,但到了他这一代早就没落成寒门。

王浑心高气傲,看不上王濬是正常的。

“臣建议,不妨让二人斗上一斗,把幕后之人全部牵出来!”卫瓘幽幽道。

“就依伯玉之策!”杨峥不想中原再流血了,但架不住人家要往刀口上撞啊。

为了以防万一,杨峥令孟观集合一支八千人精骑,随时应对山东乱局。

“陛下,王祥、郑冲、荀顗求见!”

杨峥与卫瓘对视一眼,来的还真快。

或许王浑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戏在这里。

“宣!”

三人联袂入殿,同时拱手行礼,“拜见陛下!”

“三位见朕,所为何事?”

王祥拱手道:“陛下宵衣旰食,天下一统,指日可待,然陛下子嗣不盛,臣等为陛下选秀女十人,入宫伺候陛下!”

“哦?”杨峥一愣,没想到他们一开口居然是此事。

不用说,这些秀女肯定都出自他们几家。

这其实也是士族渗透的一种方式。

杨峥忽然嗅出一种不一样的东西,似乎……这是士族们的一次试探。

你今天要了这些秀女,大家就有了进一步合作下去的前提,若是不要,说明大秦将关东士族拒之门外。

别看他们一个个老态龙钟的,实则全都是经历了汉魏以来的多次大风大浪。

而司马懿的事迹证明,越是装老装病的人越是危险。

“难得诸位替朕考虑,不过,邺城后宫有五六千之众,朕已经遴品貌上乘者五百人充实后宫,就不劳诸位费心了!”杨峥非常和善的笑道。

斗争永远是复杂,妥协可以,但必须是士族向自己妥协。

有些事情退不得。

归根结底,这些人想要当初司马家给了一切权力,而杨峥为了顾全大局,至今没有表态,他们便一步一步的来试探底线。

有时候,杨峥真想一杀了之。

但真若这么做了,中原立即大乱。

要知道,很多地方都还没有秦军的进驻,掌握在士族豪强手中。

三人小心翼翼的望着杨峥,杨峥也望着他们。

目光一接触,三人又低下头,“陛下勤政爱民,不近女色,真乃明君也,天下有望!万民之大幸也!”

高帽子一顶一顶的戴下来。

杨峥哈哈一笑,“朕虽是明君,然天下大治,也需诸位的辅佐!”

他们话中有话,自己也一样。

其实这场争锋,就看兖州的王浑、王濬事态如何发展。

大家心照不宣。

第八百一十六章 作乱

“朝廷还没有消息传来么?”王濬略有些焦急的问道。

主簿李毅:“目前未有消息,王浑先向邺城送出密奏,依在下之见,恐怕所奏之事,必是明公,若陛下被其蒙蔽,大事不妙也!”

整个兖州都在王濬的控制下,王浑的密信自然逃不过他的双眼。

“明公当初就不该放这封密奏出去。”李毅惋惜道。

王濬摇摇头,“我本一介降将,陛下却敢委以重任,岂会在意区区谗言?”

其实就算王濬想要割据青兖,手下的士卒也不会答应。

其中掺杂了大量的宣义郎,士卒们也是均田制的受益者。

这支大军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王濬还不至于如此愚蠢。

更何况割据青兖又能如何?

大秦灭晋,皇帝杨峥的武功达到巅峰,天下还有谁敢在武力上挑战他?大秦铁骑一到,灰飞烟灭。

除非……

王濬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火花,“明白了。”

主簿李毅还在云里雾里,“明公想到了什么?”

“一个王浑有这么大的胆量收容朝廷钦犯否?”

“难道是太原王氏?”李毅惊讶道。

他们之所以不敢动王浑,就是忌惮王浑背后的士族力量。

太原王氏、东海王氏、琅琊王氏……

其中东海王氏曾经还与司马昭姻亲。

王濬笑道:“何为大秦?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而置郡县,当今陛下比秦始皇更雄才大略,岂会容忍士族继续作威作福?”

“难道陛下要动关东士族?”

这个想法太让人震惊了。

汉魏以来,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其实就是士族豪强。

光武帝借河北豪强之力,一举夺得天下,魏武本人就是士族豪强出身,司马家也是士族豪强选出来的。

“哎,若果真如此,只怕天下又将大乱。”李毅担忧不已。

好不容易看到天下太平的曙光,没想到又要乱了。

山东一乱,徐州、豫州也会跟着乱,到时候吴国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当然,李毅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大秦,但中原不知又要增添多少尸骨,流多少血泪……

“你错了,这场暗斗不是陛下掀起的,而是士族豪强在向大秦发出挑战,你说陛下能后退否?”顷刻之间,王濬已经将前前后后串联起来,并且敏锐的捕捉到皇帝的想法。

王濬文武双全,举秀才出身,宦海沉浮五十载,已非寻常将领。

而历史上,他亦名列武庙之中。

“如此说来,此番是明公的一个机会?”李毅也明白过来。

王濬眼中掠过阵阵精光。

以前司马昭对他不错了,把他从河东从事提拔为弘农太守,镇守潼关。

但对一个过了知天命年纪的人来说,远远不够。

尤其在大秦,少年将军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