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538章

作者:苍穹之鱼

细致到发型也有严格要求,禁止髡发、刺青等等,规定所有编户齐民必须束发右衽。

杨峥不介意人家的发型和穿戴,但士人儒生却异常在乎。

什么事都要有个仪式感,不然诸族在心理上仍然无法融入。

“若诸族因此混乱,岂非得不偿失?”杨峥是实用主义者。

但索靖明显是理想主义,充满了士人的崇高理想,“若连束发右衽都愿,谈何融于华夏?不过是缴利之徒耳,称大王均田,来分一杯羹而已!”

“有道理!”杨峥忽然就想起了历史上的野猪皮们的留发不留头……

南匈奴为何一直不能完全融合?

因为他们心气还在,传承还在,习俗还在!

束发右衽就是灭他们的心性!

要融合就彻底一些,不然几十年后,秦国在均田制下崛起,这帮人也跟着崛起了。

既想占便宜,又不愿付出代价,这当然不行!

“可!”杨峥点头同意了。

有异心的部落总有异心,要反的人,迟早也会反,只是他们的机会没有到来而已。

不如借此机会逼他们主动一些。

杨峥的刀子上也不差这一抹鲜血了,民族融合可以温和,但不能一味的温和。

既要施恩,也要立威。

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镇抚司随你调用!”杨峥道。

“谢大王!”索靖拱手道。

除了镇抚司,还有宣义司、抚慰司、折冲府等衙配合。

氐人、賨人其实跟汉人已经一般无二,衣冠发饰全部都是汉家模样,语言也是如此。

羌人成分复杂,但他们对杨峥是无条件支持。

羌人中刺头,当年也被杨峥一根根的拔了。

而且羌人一向仰慕中土,自然没有阻力。

唯一有阻力的是鲜卑、胡人、匈奴。

他们都有自己的传承,动不动就是当年大匈奴的什么左贤王什么大人的。

匈奴也就那回事,早就不行了。

杨峥的法令也很简单,你要当秦人分田地,就忘记这些陈芝麻乱谷子的破事,若是想当匈奴人,也别客气,回到漠北去喝西北风。

既想占大秦的便宜,又想当匈奴、鲜卑,天底下自然没有这种好事。

这种时候当然有人跳出来。

匈奴屠各部跳了出来,在贺兰山之西的荒漠上斩青牛白狼盟誓:秦有五罪,其一压迫我甚,其二欲灭我族类,其三断我祭祀,其四秦王贪婪残暴,动辄筑京观,血流遍地,天下谓之“贪狼”,其五,夺我草原,掳我百姓,占我城池!凡草原沙漠之众,皆当奋起,共抗暴秦,匈奴永不为奴!

姑臧当年是霍去病从休屠王手上夺下的。

所以屠各部的夺我城池,说的也没错,不过这都几百年的旧账了,拿出来翻有些不合适。

喊的慷慨激昂,真正愿意跟随的,也就两三千人,加上游荡在阴山附近的叫花子们,一共也才四千骑……

还不够秦军塞牙缝的。

河西四郡,河湟三郡,陇右四郡、河套四郡都出奇的平静。

一个刺头都没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汉人重衣冠,知廉耻,但雍凉诸部还未上升到这个层面,有饭吃,有田分就行了,谁还管发型怎么弄,衣服怎么穿?

很多部落压根就没有正经衣服,随便几块破布几块羊皮披身上就得了……

只有部落的贵人大人们才吃饱了撑的,关心这些事。

这让屠各部异常尴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在贺兰山磨蹭了半个月,长安的骑兵刚刚出城,这帮人非常自觉的一溜烟窜入漠北去了。

事实上,这时代华夏文化对周边有压倒性的优势。

即便杨峥不束发右衽,很多羌胡也以此为荣,有条件的主动效仿。

武威不仅有屠各部,还有独孤、呼延、綦毋、兰氏,都差不多成了汉姓。

辽东慕容部的首领莫护跋看到北方汉人流行戴步摇冠,莫护跋甚是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逐渐成为风俗,族人称之为“步摇”,步摇读音与慕容同,后改为慕容部。

当然,这只是流传的传说而已,但已经能窥见诸夷对华夏文明的仰慕和渴望。

第五百九十二章 布防

移风易俗并没有遇到多少阻力。

这年头吃上饭就不错了,没多少人关心发型和衣服。

索靖推行起来没费多少功夫,本来这么多年,杨峥已经打好基础,现在不过是收获的时候。

庞青与霍彪的身体也渐渐好起来。

霍弋大破东吴,斩杀东吴交州刺史、大将修则,拿下大半个交州的捷报传入长安,朝堂上人人振奋。

形同于大秦不费一兵一卒,而牢牢占据南中,以及交州偌大的疆土。

这种军功代表什么,不言而喻。

霍彪一跃成为长安城的红人。

霍弋还主动请求朝廷派遣官员,设宣义司、抚慰司,其忠心已经不需多言。

霍弋也一跃成为能与张特、杜预并肩的秦国第三位帅才。

秦王长女与霍彪的婚事更是轰动一时。

这意味着大秦的南面彻底稳固下来。

秦国朝野自然对霍弋祖孙赞不绝口。

杨峥也不吝啬,封霍弋为镇南将军,都督南中、交州诸军事,加护军,封高乡侯。

杨稷为交州刺史,威远将军,虎贲郎将,董元为郁林太守,明威将军,鹰扬郎将,毛炅为日南太守,定远将军,鹰扬郎将,孟月为九真太守,宣信将军,鹰扬郎将,四人全部进封关内侯。

其他十名将领,皆为关中侯,虎卫郎,按功劳大小擢为偏将军、校尉等。

赐以精制明光甲、百炼宝剑,旌旗、牙仗等物,表彰其功。

参与征讨的十五家豪强,皆封关外侯,赐以骁骑郎、鹰击郎等勋位,宝甲利刃,旌旗牙仗这些荣誉之物自然也少不了。

总之荣誉给他们拉满。

实质性的好处,则靠他们自己去外边拿了。

不过豪强们要的就是长安的承认,确保他们在南中、交州的正当性。

此战不仅南中高枕无忧,还拿下大半个交州,给上蹿下跳的东吴当头一棒。

“东吴遭此大败,必定恼羞成怒,反攻交州,大王当早做准备。”卫瓘却没有杨峥这么乐观。

杨峥眉头一皱,这种可能性极大,现在晋、吴结盟,虽然是纸糊的盟友,但面子上还是撑着的。

司马昭元气大伤,杨峥也要均田徙民,都没有发动大战的精力。

东吴就不一样了。

寿春之战,损失也就文钦、唐咨这帮北国降军,全端全怿都是全氏部曲,东吴主力并未折损,司马昭还故作大方的放了数万俘虏。

东吴实力尚存,精力旺盛。

“可令蜀中大军屯于永安,以作随时出击之态,牵制吴军?”杨峥转眼就想出一策。

把吴国的精力都耗在永安城下。

卫瓘摇摇头,“吴国亦有能人,必能窥破大王之谋,交州鞭长莫及,东吴水军转眼既至,我军难与东吴争锋,不如徙其民入南中!”

交州大胜,一方面是霍弋、杨稷、毛炅等人奋勇作战,豪强支持,另一方面,是刘俊、修则这些人不堪大用,东吴也被打的措手不及。

秦国的国力投入蜀中已是极限,能得南中,还是靠霍弋鼎力支持,至于交州,则已经超过了目前秦国的力量投送极限。

杨稷等人固然可以防守,但修建城池训练士卒开辟屯田,也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吴国不会给这个机会。

东吴水军渡海可以直接攻打交阯。

杨稷等人的兵力处于严重劣势。

如果是两三万、四五万这种级别的大战,霍弋杨稷应该能对付。

但东吴若是疯狗一样,十几万大军水陆并进,交州肯定守不住。

卫瓘担心的也在于此。

东吴那帮人不能以常理揣测。

明明应该秦吴结盟共同瓜分中原,但人家偏不,就是要跟你死磕。

这种性格跟孙权很像,早年英明神武,赤壁迎战曹操,启用鲁肃、陆逊,晚年一言难尽,二宫之乱就是孙权一手弄出的,直到现在,还未跳出其阴影。

毫无疑问,东吴已经步入晚年。

“伯玉之言是也,不过既然以霍弋都督南面诸军事,孤去信一封,征询他的意见。”

该给的尊重还是要给。

杨稷、毛炅、董元这些人都是霍弋旧部,还是听听霍弋的看法。

而且霍弋本人也是名将。

卫瓘亦点点头,“大王所言极是。”

说到军事,杨峥目光转向沙盘,秦国迁都长安,蜀中百姓纷纷北迁。

但潼关不在手中,心里始终有些发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