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497章

作者:苍穹之鱼

今天吴国若能与魏国结盟,明天杨峥就能跟司马昭喝酒聊天,都打了几十年,结盟这一套早就玩不转了。

庞青一脸崇拜之意,“君侯之气度,天下无人可及。”

杨峥笑了两声。

庞青忽然话锋一转,“今天下十分,君侯得其三,横跨雍凉并益,兼领西域草原之众,若还是曹魏柱国大将军,多有不妥。”

“这是你一个人的意思,还是其他人也这么想。”杨峥面无表情道。

庞青立即双膝跪地,“此是属下一人所思所想。”

“行了,你我之间不必如此,不用猜就知道他们不敢找我,所以找你来探探口风。”

“君侯英明。”庞青一脸冷汗。

杨峥最不喜部下聚众,裹挟众议。

有什么事完全可以摊在明面上说,没必要遮遮掩掩。

“你觉得如何?”杨峥反问道。

庞青脸上又渗出几滴冷汗,“全凭君侯心意。”

“我的心意是我的心意,当然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凉州发展到现在这个体量,不向前迈出一步,对那些舍命搏杀的将士的确不妥。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当然不是为了匡扶曹魏……

再说自己这个柱国大将军,都不好册封蜀国君臣。

总不能刘禅为安乐公,自己还是亭侯?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没错,但天下就剩这么三家,低调给谁看?

“称帝略有不妥,称王正可。”庞青拱手道。

以前摸着司马家过河,现在都跑司马家前面去了。

司马昭没有称王,自己却先走了一步。

什么事都需要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

征战至此,中原士族不可能投附自己。

司马家给的东西太多了,中原士族不会接受一个融合夷狄的二元势力,更不会接受寒门庶族、青营大规模侵占他们的利益。

也就是说以后都是硬仗。

只能靠刀子解决。

“称王太快,先称公,看看内外反应。”杨峥觉得还是应该稳妥起见。

毕竟立了这么多年匡扶大魏的牌坊,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而且内部有一些人真的忠心曹魏。

“属下遵令!”庞青大喜道。

第五百四十三章 隐户

除了永安,各地战事基本平息。

春耕也如火如荼的开战。

不过汉中没有人口,姜维坚壁清野,良田也被毁弃了,杨峥无田可屯。

鲁芝、杜预、索靖、杨嚣、杨济等人的信陆续送来。

对府兵移屯长安之事大加赞赏,称是利国利民利军之事。

索靖与杨济隐隐提及,应该迁治所于长安。

姑臧好是好,但太过偏远。

不利与蜀中联系,也没有大国气象。

就像凉州的“凉”一样,跟秦晋吴楚齐这些名号比起来,气势天然的弱了几分。

毫无疑问,长安是最佳的定都之地。

这时代土地还相当肥沃,人口压力也不大。

不过眼前关中一片废墟,需要几年的恢复时间,现在讨论迁治所之事有些过早。

历来迁都都不是小事,劳民伤财不说,对地缘格局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眼下潼关、武关还在司马氏手中,现在迁过去,军事隐患较大。

杨峥遂将分田的消息传达军中,府兵人人大喜。

这时代人对土地的渴求无比强烈。

两百亩永业田,子孙世袭,形同这些府兵一个个都成了中小地主,自然人人欢喜。

古往今来,华夏文明的基本逻辑就是土地和人的关系,所有财富都是依附在土地之上。

关中土地之肥沃更不需多言。

秦、汉以来修建了多条水渠,让渭南渭北遍地都是良田。

仅汉武帝在位期间,就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等多项水利工程。

三万府兵洒在关中平原上,每人两百亩,简直是毛毛雨。

历史上,大隋在关中开垦的田地就有两千五百万亩。

还不算陇西与河西。

也就是说,现在地盘大了,人口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杨峥目光望向南面,蜀国的粮食很难运出来,但蜀国的人完全可以走出来。

未来肯定是要将蜀中填补汉中与关中。

“杜都督整理蜀国户籍,在籍编户九十三万。”庞青掏出小本道。

杨峥留在汉中,也是为了跟蜀中更好交接。

原本想去成都看看,但现在身份变了,一举一动都要合规制。

就这么去蜀中,反而像是去参拜刘禅。

只有姑臧的迎接事宜准备好之后,杨峥才能与刘禅会面。

“这么少?”杨峥忍不住皱眉了,这还没有凉州在籍人口多……

庞青道:“此为在籍人口,另外,杜都督已查明,荫附士家豪族的户口有四十余万户,以每户四人保守计,共一百八十余万口!此外还有兵户和吏户,蜀军十万二千,合四十三万九千口,吏四万,合十六万口,计有两百四十万口不在编户上!”

除了这些,还有山中偏远地区不好统计的隐户。

魏晋时期,秦岭中的一个略阳,就养了十几万的氐人,历史上的苻坚、李特都是从此地走出。

蜀中到处都是山,有多少百姓不在统计之内?

偌大的蜀中,遍地锦绣,气候宜人,只有九十多万人,实在说不过去了……

凉州喝西北风也养了百多万人口。

也难怪刘禅要投降。

皇帝控制的人口居然只是士家豪族的一半,这还怎么玩下去?

杨峥背着手踱了几步。

释放人口是一定的。

自己手上还憋着大招,但眼下蜀中刚刚平定,东吴这帮瘪犊子玩意儿还在做梦趁火打劫。

若是操之过急,弄不好,蜀中震荡,内外勾结,陆抗就杀入巴东了。

话说吴国的那一套,蜀中豪强们肯定喜欢。

田是自己的,兵也是自己的……

“眼下当镇之以静。”杨峥决定还是温水煮青蛙。

而且凉州的触角还未渗透进来,对蜀地的掌控尚不完全。

这个时候搞清丈土地,无疑是自己找不痛快了,一百八十万人乱起来,就不是杜预三万大军能镇压的了。

即便镇压下去,也是元气大伤。

杜预也是此意,不能操之过急,当徐徐图之。

“投鼠忌器啊!”杨峥伸了个懒腰。

“蜀中宣义司、九野营正在组建之中。”庞青道。

九野营、九野营,杨峥越听越觉得的这个名字不顺耳,更没有压迫感和威慑力。

细作的规模早就超过一营了。

天下间越来越多的说书人全是九野营派出去的,中原的情报网已经相当完善。

杨峥心中一动,“改九野营为镇抚司,细作以后更名为锦衣卫!”

汉朝就有绣衣使者,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亦称“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等。

最早出现于元鼎二年,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奸益不胜,绣衣使者开始出现。

直接听命于皇帝,打击地方不法,压制豪强。

杨峥根基单薄,没有宗族势力,所以必须有听命于自己的强有力部门。

锦衣卫在后世被污名化,实际上,极大的维护了皇权。

他们对付的就是明朝的文人士绅集团,当然会被文人污名化。

现在设立镇抚司,以锦衣卫对付士族豪强,再合适不过了。

锦衣卫这个名字,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卫者,近卫也,相当于杨峥的私人卫队。

身为君主,战场已经不局限于外敌,还有内部。

至于镇抚司丞,早有人选,没人比赵阿七合适了。

十多年来,他一直留在江油,任劳任怨,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