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398章

作者:苍穹之鱼

“好!索靖为凉州立了大功!”杨峥不吝赞赏之词,“今后凉州、西海、河套马场,便以此马为主!”

索靖解决了杨峥最迫切的问题。

战马可以不需精饲。

按照养一个战马等于养五个士卒的标准,索靖为凉州节省了多少粮食?

战场之上,再搭配凉州马、河湟马组成的重骑。

配上马鞍、马镫、马蹄铁,凉州军还不无敌于天下?

可以想象,左手农耕稳定内部,右手游牧对外开拓,华夏文明将再上一个层级!

一个结合农耕与游牧的二元帝国呼之欲出!

第四百二十六章 浮云

淮南,鏖战了大半年的寿春有些形势不妙。

自五月至今,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下一滴雨。

淮河不仅没有上涨,反而有干涸的趋势。

司马昭听从钟会之计,白日不断从淮北征集粮草、辎重至寿春城下,夜晚又送回淮北,如此反复,造成魏军粮草辎重源源不绝的假象。

寿春城中诸将心慌意乱,纷纷请求诸葛诞决战。

诸葛诞明知是计,却也无可奈何。

令蒋班领数万众出战,被士气高昂的魏军轻松击退。

寿春守军士气日渐衰弱。

而诸葛诞当初聚集的一年粮草,在十几万人的坐吃山空下,变得捉襟见肘起来。

不得已,诸葛诞只能将自己的谋划公之于众。

“淮南九十月秋雨缠绵,淮河暴涨,淹至寿春城下,只需稍待两月,司马昭几十万大军将为鱼鳖矣!是固不攻而自败也。”诸葛诞指着头顶上的云层道。

看样子似乎真要下雨一般。

众将心中稍安。

诸葛诞镇守淮南十余年,对淮南水土也是了如指掌。

这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的,没道理今年会干旱。

决定起兵之间,诸葛诞便为自己卜了几卦,卦象显示都是遇水大吉。

他也请教过军中老卒、田间老农,皆言今年没有大旱。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这雨迟迟下不了。

让他心中也开始慌了。

“就算没有大雨相助,以寿春之坚固,吾亦能阻挡司马昭几十万大军!”诸葛诞非常善于安慰自己。

“数十万大军集于城下,国内必定空虚,南有东吴,西有凉州,应该能抵挡些时日。”焦彝顺着诸葛诞的话道。

寿春能坚持多久,其实也看吴军和凉州军能取得多少战果。

只是城外的形势并不如诸葛诞想象的乐观。

司马昭为了征发援兵和粮草,斩杀消极称病的泰山太守常时,以及将军李广,以示对寿春志在必得之意。

朱异、丁奉猛攻黎浆水口,与王基、州泰苦战,却不料庞会、路蕃骑兵偷袭都陆。

朱异、丁奉不得不退回安丰固守,缺衣少食,士卒以野草浆果充饥。

孙綝对淮南也是势在必得,又从东吴征召三万人马,拨给朱异,令其与魏军死战。

吴军鏖战日久,两番受挫,士气大跌。

朱异夜巡军营,见士卒怨声大起,知事不可为,遂请命休战,回军休整。

孙綝大怒,以为朱异抗命不遵,召其至镬里相见。

当是时,柴桑督、奋威将军陆抗急谏,此去必定凶多吉少。

朱异不疑有他,自以为功勋卓著,前有东关之功,后有逐孙壹之劳,“子通,家人耳,当何所疑乎!”

只是,他将孙綝当成家人,孙綝早已把他当成仇人。

朱异入镬里,当即令力士拿下。

朱异犹大呼不止:“我吴国忠臣,有何罪乎?”

孙綝依旧将其斩杀。

诸葛恪死后,朱异为吴国重将,数有大功,声望卓著,孙綝临阵斩帅,吴军士气更加一落千丈。

孙綝乃命其弟孙恩虚张声势前往救援,自己则退回建业。

陆抗且战且走,领军退回夏口。

魏军大营。

得知朱异被斩后,钟会长叹一声,“朱异死的早了一些,为吴国保存了数万精锐,陆抗此人也非比寻常,灭吴恐怕一时难以成功。”

其实一切原本都在钟会的计划之中。

吴军继续添兵。

魏军继续消耗吴军。

只是朱异不愿再战,孙綝更是肆意妄为,直接杀了吴国重将。

让吴军无力再战。

司马昭道:“朱异进军不利,非他之罪,孙綝斩国之宿将,必不能长久,他日必生内乱,吴国衰败指日可待,如今唯一要担心的是诸葛诞全军突围而走。”

此时的诸葛诞手握十万大军,犹有一战之力。

钟会笑道:“可再令民夫贩运粮草,成我军粮草不足的假象,以固诸葛诞坚守之心。”

司马昭从之,又派人散播孙綝在东吴聚集人马随时北上驰援的假消息。

寿春城墙上,诸葛诞看到从淮北输送的粮草越来越少,大喜,“数十万大军倾国而来,大战数月,今粮草不支,败退之日不远矣!”

文钦也觉得大有可为,“城中有全怿、全端、唐咨等三万吴军,孙綝岂会弃之不顾?必回建康重整旗鼓,来日再战。”

焦彝与蒋班急劝道:“寿春已成死地,不可寄希望于外人,当集中兵力向东南猛攻,突围而出。”

突围就意味着放弃寿春,寄他人篱下。

割据淮南自守、左右逢源的大计付之东流。

诸葛诞怎么看怎么觉得还未到这一步,城外的魏军似乎也差不多了。

这时天上浮云涌动,又给了诸葛诞一丝希望。

“休要多言,我意已决,与此城同生共死!”诸葛诞决然道。

焦彝与诸葛诞共事多年,不愿见故主兵败身死,一意苦劝,“司马昭既是倾国而来,不破寿春,岂可轻易退走?”

而这些话正是一旁静听的马隆心中所想。

朱异水陆并进,在黎浆水口苦战多日,不能击破魏军的围困,已经预示这场淮南大战的结果了。

可惜诸葛诞仍旧抱有侥幸心理,还在期望渺茫的老天爷能降下暴雨。

其实马隆在寿春城中处境也非常尴尬。

不是文钦的嫡系,所以文钦也没有多待见他,诸葛诞对他隐隐有敌意。

所以明知诸葛诞的计策不妥,现在也不敢出声。

正如他所料一般,诸葛诞早已没有昔日的雍容大度,“放肆,你一再惑乱军心,罪在不赦,来人,拖下去斩了!”

此时蒋班也出来求请。

诸葛诞盛怒不已,深恨二人不能体谅自己,连蒋班也要一同斩首。

二人为诸葛诞心腹多年,在淮南军中也有不少人脉,众人纷纷为其求情。

诸葛诞这才饶了二人性命,当众鞭笞一顿。

二人受辱,最后一点情分也没有了,知诸葛诞必败,连夜逃出寿春,投降司马昭。

将城中虚实俱报于司马昭。

而寿春城中士气更为低落,连蒋班、焦彝两个跟随诸葛诞多年的心腹都弃城投敌,其他人心中能怎么想?

马隆望着飘荡在寿春城上空的浮云,忍不住长叹一声。

淮南大战,即将迎来最后阶段。

第四百二十七章 远交

诸葛诞能不能救,怎么救。

杨峥一直在思考这两个问题。

人的性格就是其命运,诸葛诞一心一意割据淮南,不图进取,其败亡就已经注定了。

这也是历史的巨大惯性所在。

东吴倾国驰援,与魏军连连血战,诸葛诞却在寿春城中袖手旁观,只让文钦等东吴兵马出城接应。

算计太多,有时候反而会害了自己。

都两座泰山压顶了,还这么多心思,这样的人救不了,也救不过来。

即便杨峥派人去说今年淮南大旱,恐怕诸葛诞第一反应是杀自己派去的使者,而不是思索对策。

再说以如今的形势,淮南战场上已经不需要对策,就是你死我活的扳手腕。

天下大势基本清晰明朗,司马昭平定淮南之后,一定会出兵西北。

这是毫无疑问的。

从淮南传回的情报看,孙綝退兵之后,诸葛诞就岌岌可危了。

其实这种泰山压顶的搞法最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