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357章

作者:苍穹之鱼

一旦自己点头,那么就是叛魏了,以前发出的讨伐司马氏的豪言壮语,全都是放屁。

这是杨峥手上的一把利器,非常好用。

骂司马师、司马昭,他兄弟们连屁都放不了一个。

在魏国,除了皇帝,杨峥谁人骂不得?

当了蜀国的凉王,就是别人骂自己了,反倒是自己还不了嘴。

而且刘禅这么拉拢自己,无非是利用自己当挡箭牌,吸引司马昭的火力,雍凉两败俱伤,蜀国渔翁得利。

都说刘禅是老实人,这是老实人干的事儿?

“此事是陛下亲口应允,届时蜀凉联手,司马氏不足为虑。”黄崇一脸真诚的继续忽悠。

“某乃魏臣,岂能受敌国之封?此事休要再谈,使者远来劳顿,不妨在姑臧休养几日,看看北国风光。”杨峥直接回绝了。

如果是诸葛武侯活着,杨峥还能考虑考虑。

毕竟他是真北伐,诸葛武侯去了,蜀国的北伐总是一副有心无力的样儿,捞到好处就撤退。

黄崇呆呆的望着杨峥,“司马昭在洛阳厉兵秣马,中军扩张至二十余万,其意在谁,不言而喻,将军难道不深思之?”

“说不定意在汉中呢?”杨峥笑道。

黄崇长叹一声,拱了拱手,“将军如此自欺欺人,在下就不再多言了,告辞!”

“不送。”

嘴上说不慌,心中难免忐忑,自己在裁军,司马昭在爆兵,这就有些可怕了。

“二十万大军千里迢迢攻打凉州,粮草几何?军资几何?司马昭断不会如此愚蠢。”卫瓘拱手道。

“那么司马昭意在何处?”

“淮南。”卫瓘相当笃定道。

司马昭兵略不及司马懿,心狠手辣不及司马师,但权谋却是不差。

不然根本架不住洛阳的局面。

权臣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历史上有几个权臣能成事的?

曹操的天下是自己一刀一矛打下来的,不算权臣。

跟扬州比,凉州的威胁弱了很多。

“这两年蜀地的商贾越来越多,或许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卫瓘眯着眼睛道。

“此话怎讲?”

“姜维历次北伐,并非蜀国真有恢复汉室之志,自诸葛亮故去,董允、蒋琬、费祎相继亡故,荆州派系实力大损,益州士人被压制多年,岂能甘心?是以蜀主借姜维北伐,整合荆、益士人,然姜维终究不是荆州出身,前些年为了北伐与费祎不睦,费祎遇刺,蜀人皆以为姜维为之,这些年为了北伐与陈祗走近,陈祗与黄皓交好,所以姜维与荆州系更加离心,荆益不合,乃蜀国之大患!若姜维北伐遭受重挫,则蜀国有亡国之危!”

卫瓘侃侃而言。

杨峥听得入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世上从来就没有铁板一块的势力。

别看三国演义对蜀国大书特书,其实蜀国的破事也不少。

“若是如此,蜀主当真不简单。”杨峥对刘禅佩服起来。

“当然不简单,依属下所见,刺杀费祎,有可能是蜀主所为!”

“你……”杨峥简直是目瞪口呆。

卫瓘阴仄仄的笑道:“属下闲来无事,心思多放在蜀国之上,蜀主刘禅亲政以来,不设丞相,自掌大权,而费祎任大将军以来,多次求任丞相之位,蜀主一推再推,费祎岂能没有怨怼之心?蜀主又怎能没有警惕之意?”

杨峥感觉自己三观都被刷新了。

“此乃属下揣度而已,并无真凭实据,出属下之口,入将军之耳,不必当真,然则,蜀国之弊由来已久,近些年愈演愈烈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蜀主推出黄皓,以为众人之口实,区区一内宦,若无蜀主支持,安能左右蜀国之局?”

蜀国与魏国一样吸取东汉十常侍的教训,也采取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勋官制度,宦官势力被压入内宫,根本无法左右朝局。

再说一个宦官,没有任何根基,又岂能在荆益两大派系间兴风作浪?

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证据,只要合理推测就行了。

杨峥倒抽一口凉气,若真如卫瓘所言,这刘禅就太不简单了。

“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机会?”杨峥问道。

攻打蜀国?杨峥想也不敢想。

曹真曹爽父子,十几万大军都栽进去了,自己这点家当,还是算了。

卫瓘眯着的眼睛缓缓睁开,冒出一缕精光,“这两年,蜀中商贾日渐增多,倒卖粮食、兵备、蜀锦、茶叶、漆器,此必是益州大族暗中所为,将军不妨抬高蜀锦、茶叶、漆器的价格,让利与蜀中士族。”

杨峥大概听懂了,这是要玩贸易战。

“其利有三,一,可与益州士族利益捆绑,其二,蜀中多蜀锦、茶叶、漆器,则必然少粮食、兵备等物,百姓皆趋利,则蜀国越发疲敝,其三,益州士族得利,则必然与姜维矛盾加剧。蜀国内耗,败亡不远,此为阳谋也!”

第三百七十五章 谋划

计是好计,只是河西走廊刚刚疏通,自己手上也没多少积蓄。

“若是抬高蜀锦、茶叶、漆器的价格,只怕其他势力也来鱼目混珠,凉州承受不住,可适当减免益州士族的赋税,暗中与其交好。”杨峥还是倾向于保守一些,做任何事不能想当然,要一步一步来。

卫瓘眼神闪了闪,“属下思虑不周,将军恕罪,此事不妨交由属下来办。”

专人负责也好,这方面也是卫瓘的长处。

“那就有劳伯玉了。”

“敢不尽心效力?”卫瓘拱手而退。

留下杨峥一个人独思。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眼下凉州的压力也极大。

到处百废待兴,到处要用钱。

玩不起贸易战。

不过与益州士族利益绑定是对的。

如卫瓘所言,蜀主刘禅借北伐暂时整合荆、益士人,其实是在玩火,一旦姜维战败,蜀国的矛盾会越发凸显。

随着魏国的持续壮大,吴蜀两国不断衰落,三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一个淮南二叛,司马师就调动了二十多万人马。

还没过去两年,司马昭在洛阳又弄出二十万中军。

中原国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曹魏得汉中,将汉中百姓迁往关中。

得淮南,将淮南百姓迁往淮北,以致淮南出现大片无人区,吴国得之无用,只能老老实实与魏国在合肥死磕。

司马懿灭辽东,迁四万户百姓入河北,虽然造成辽东空虚,但河北人口繁盛。

这些年魏国朝堂虽然动荡,但司马懿快刀斩乱麻,五日之间便诛灭曹爽一党,完成了高平陵之变。

其后讨王凌、毌丘俭,都没有形成对峙,迅速平定,司马氏的威望也被推到了顶点。

照这个趋势下去,三国统一是必然的。

照这个趋势,蜀国反而岌岌可危。

与益州士族利益捆绑,将来说不定有什么意外收获。

正元三年,魏帝曹髦改元甘露,以祈求天下风调雨顺。

然而天下没有风调雨顺,只有风吹草动。

诸葛诞攻占寿春之后,收买人心,大肆蓄养死士,不断扩军,加筑寿春城防。

司马昭没找诸葛诞的麻烦,诸葛诞却在不断试探司马昭。

三月,以东吴有意进攻淮南为由,向朝廷请求增调青徐兖豫十万大军,沿淮河修筑城防。

吴国进攻淮南,首先要突破合肥新城,然后是寿春。

诸葛诞不沿淝水修建城防,而沿淮河修城,其意自然是防备魏国征讨。

司马昭不允。

但司马昭也不是省油的灯,刚刚上任,便有些迫不及待,长史贾充建议派出使者,慰劳四镇,以试探其心意,观察其志向。

贾充亲自前往寿春面见诸葛诞,论说时事,开门见山,“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

诸葛诞当场色变,“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

贾充之父贾逵,三朝元老,对曹魏忠心耿耿,临死之际对左右人言:“我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概不得有所修作。”

面对诸葛诞斥责,贾充羞愧而退,返回洛阳。

而其他三镇中,征南大将军王昶早与司马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任征北将军何曾乃陈郡何氏出身,高平陵之变时,便投奔司马氏,司马师废帝弑后,何曾亦参与其中。

征西将军陈泰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明确反对。

“诸葛诞在扬州,威名夙著,民心皆归,能得人死力。今征召其入朝,彼必不来,祸小事浅;不征,事迟祸大。”贾充进言道。

淮南新的叛乱近在眼前。

司马昭若是只当一个权臣,则诸葛诞不一定会反,很大概率维持现状。

但司马氏苦心孤诣三代,岂会止步不前?

真若如此,恐怕司马氏转眼会被士族抛弃。

魏国的天下,不仅仅是司马氏的,也是士族的。

曹氏已然奄奄一息。

地方、军中、朝堂,没有任何根基。

汉献帝还有一批忠心汉室的臣子,地方有刘姓诸侯,而曹魏什么都没有,形势比汉献帝还不如……

“然则征淮南,则杨贼必寇略长安,长安有失,天下震动!”司马昭没有忘记西边的威胁。

这几年杨峥叫唤的越发大声了,口口声声曹氏忠臣,动不动指着司马懿、司马师的脸骂。

这口气司马昭当然咽不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