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352章

作者:苍穹之鱼

“林森、林森!”

林森推门而入,两只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将军!”

“你们是怎么搞的,这两个女人怎么爬到我床上的?”

万一是刺客,自己不就交代了吗?

“回将军,二女是马延将军亲自送来服侍将军,属下已经检查过,没有携带兵器,是以……将军若是不喜,属下这就带走!”林森极有军人风范道。

二女都听得懂汉话,呢喃两声,风情无限。

杨峥咳嗽一声,“算了,盛情难却,下、下不为例。”

“唯。”林森退出屋,又轻手轻脚的把门关上。

来都来了,再送出去就有些不讲情面了。

再说外面天还是黑的,留人家夜宿一晚似乎并不过分……

西域很大,高昌也很大。

安顿好城内军民之后,杨峥分遣诸将带着马延的檄文收复其他城池。

任何时候都有不知天高地厚之辈。

高昌天高皇帝远,有些人在西域呆久了,难免不知天高地厚。

居然有人拒不受命。

“正始四年,伊吾便为鲜卑阿罗多部侵占,不过这些人一向恭谨,赋税钱粮从不短缺,当时属下刚刚赴任,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马延眼珠子转了转。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杨峥也不好意思怪罪他,毕竟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不过鲜卑人的触角居然也伸到西域来,着实让杨峥有些惊讶。

“属下愿领一军,讨伐伊吾,若不能提阿罗多之头回来,便提我头谢罪!”马循拜在杨峥面前,慷慨激昂道。

“你需多少兵马?”杨峥也正好想看看他的真实能力。

“本部三千足矣!”

“你这逆子!阿罗多有两万之众,加上胡人诸部,岂是你三千人就能讨平的?”马延气急败坏道。

但马循紧咬嘴唇,一副你不要我去我偏要去的叛逆青年样儿。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有如此雄心壮志,某岂能不允?你可召集三千旧部。”

“唯!”马循沉声应命。

马延却在旁苦着一张脸。

“令郎英武过人,他日必是良将,马将军何必束他手脚?鲜卑人乌合之众,不擅守城,见孤军而来,定会恃人多势众围攻之,令郎骁勇善战,必能一战而破贼军。”这么多年,杨峥也增长了几分看人的眼力。

当日在阳关之下,便觉得马循非同一般。

后能从西平精锐的合围中突围而出,本事不小。

与杨峥顶嘴时,说的有几分道理,一个月后西域天寒地冻,西平军虽然未必会败,但攻城一定会受到影响。

攻城的难度会增大。

其实打仗,就是打的个士气和心气,只要敢战,结果一般都不会坏到哪儿去。

马延长叹一声,“这逆子没有一处像我!”

杨峥脸上不禁涌起古怪笑意。

不像你才有出息,若是跟你一样……

不过这是人家的家事,也不好意思多嘴。

仅仅三日之后,东北边就传来捷报。

“阿罗多见马少将军兵少,驱众掩杀之,少将军浴血冲杀在前,阵斩阿罗多,此战斩首四千余级,获生九千余人,鲜卑胡人皆降!”斥候激动回报。

马延目瞪口呆,旋即苦笑,“虎父无犬子也!”

杨峥白了他两眼,前两天还说没有一处像他,现在又厚着脸皮来沾亲生儿子的光。

这一战带来的红利不仅是鲜卑和胡人归降,整个西域都震动了。

龟兹、鄯善、于阗纷纷遣使至高昌,带来各国的国书,表达恭顺之意。

中原王朝的传统盟友乌孙国亦派来使者。

高昌诸地全都乖乖的开城迎接杨峥王师入城。

蒲昌海东北的海头城献出西域长史府的图册,以示归顺之意。

蒲昌海即为后世的罗布泊,这个时代还不是死亡之海,而是一片水草丰美之地,曾有楼兰国。

东汉罢西域都护府,置西域长史府,治柳中城,后曹魏移治更为富庶的海头城。

名义上,西域长史府管辖天山南北,以及七河流域的广袤土地。

不过以现在杨峥的实力,肯定无法实际控制。

但拿下高昌,就为以后埋下契机。

中原正处于纷乱之际,其实西域也是。

东汉以后,鲜卑人日益壮大,鲜卑首领檀石槐于汉桓帝灵帝时,多次重创乌孙,致使乌孙国躲入天山之中。

西域诸国之所以现在还能过日子,皆因高昌的汉家势力存在。

所以他们不得不来抱杨峥的大腿。

而且这些小国对商路依赖严重,现在的杨峥已经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

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礼物,西域诸国使者谨小慎微的模样,杨峥忍不住感慨,以前在枹罕,看到谁都是爸爸,没想到自己也有当爸爸的一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啊。”杨峥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没想到这句无心之语也被庞青记了下来……

第三百六十九章 引荐

马循驱赶俘虏浩浩荡荡回城的时候,整个高昌城都沸腾了。

百姓争相观看。

连亲卫营也对马循刮目相看。

强者自然敬重强者。

杨峥领着一众西平将领出城迎接。

马循远远就下马,捧着一颗人头拜在众人之前,“属下幸不辱命,斩阿罗多人头来献!”

“马将军果然英雄过人!”杨峥接过人头,扔给一旁刘珩,扶起马循,“不愧是我汉家儿郎!”

西北马氏由来已久,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

不过这个名头被马超父子搞臭了,扶风马氏为曹操夷灭三族。

马延祖辈早年随汉军迁至高昌垒,逐渐兴旺,成为当地豪强。

拉拢马氏,就等于拉拢高昌豪强。

听到杨峥赞赏,马循满面红光,“若非将军信任,循岂有今日之功。”

大军入城,欢天喜地。

马循这一战,也为杨峥解决了屯垦奴隶问题。

西域的问题处理的差不多了,其他问题也不是现在能办的。

马上就要天寒地冻,现在不准备返回事宜,大雪一落下来,回去就是个麻烦事。

武威、西平才是根基,司马家的两大狗腿子堵在门口,杨峥也不安心。

戊己校尉还是马延,只有他在,高昌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现在的西平处处百废待兴,有个精力投资高昌,还不如营建北地郡。

马循自然是要带走的,一来这员小将的确让杨峥欣喜,二来,父子二人都留在高昌有些说不过去了。

任何事都要防患于未然。

当然,高昌的政务可以交给马延,兵权必须收归。

杨峥将西面统制迁至高昌,留张特镇之,将那九千俘虏调为奴隶。

至于府兵,则自行招募当地青壮。

另外,敦煌增设宣义司、九野营等机构,以便慢慢消化此地。

所有事情处理的差不多,杨峥下令诸军轮休六日。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士卒也是人,有七情六欲,总是绷着一根弦,容易憋出问题。

军营中欢声雷动。

瞬间,高昌城也欢呼起来。

这些饥渴的士卒出手就是宝石、黄金,直接晃瞎了掌柜们的势利眼。

酒肆、伎馆、娼寮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士卒们出手阔绰,会吃会喝,精力旺盛,正是装柜们渴求的豪客。

乱世之中,男少女多,到处都是含情脉脉风姿绰约的小寡妇。

干柴烈火挡都挡不住。

西平军的勇武给这块土地留下深刻印象。

崇尚强者也是古今不变的法则。

而这个时代本就民风比较开放,尤其是高昌这个胡汉交融之地,中原的礼法伸不进来,风气岂止是开放?简直是奔放。

宣义司第一天就抓捕了一百多名夜闯民宅的士卒。

这还是抓住的,没抓住的不知有多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