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262章

作者:苍穹之鱼

粮食、士卒、军械都是问题。

杨峥的确有野心,但野心下面是小心。

“翼一向听闻太守乃天下豪杰,今日观之,不过苟且偷生之辈尔!”诱惑没用,换成了激将法。

杨峥笑了两声,“说的好!将此人赶出西平!”

“唯!”两名亲卫应声而入。

李翼没想到杨峥说动手就动手,脸色铁青,“阁下定会为今日之迟疑而后悔!”

“滚!”杨峥大手一挥。

亲卫提着人就往外面扔。

“让九野营的人查查他的底细!”

“唯!”

外面波涛汹涌是外面的事,自己一定要脚踏实地,稳如磐石。

这年头先动的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眼下,西平各地都忙得热火朝天。

雍凉吸引来的百姓正在编户齐民,分发田宅。

这项重任自然落到鲁芝头上。

杨峥都好几天没见到他的人,不是去龙耆安置羌胡部落,就是去金城视察折冲府。

比杨峥还要上心。

六十一岁的年纪,在这时代已经算是高龄。

杨峥几次派人劝他回来休息,全都被他婉拒了。

到了七月才稍稍空闲。

但杜预押着两万余羌胡奴隶近三万头牛羊健马,赶回西都,又让鲁芝忙碌起来。

马上就要有一两万的奴隶转为待归,新的奴隶就补充进来了。

也算解了西平的燃眉之急。

“幸不辱命,此去扩地八百里,西海周边牧场尽归西平,羌胡部落皆降,属下清扫草原,多耗时一月,请将军责罚!”杜预跪在杨峥面前。

“元凯快快起来。”杨峥乐的合不拢嘴,“以三千将士横扫十几倍的敌人,古之名将不过如此!”

杜预笑道:“羌胡不知兵法,中我算计,破之不难,此战周都尉奋勇冲杀在前,连破羌胡七部,敌军胆寒,遂有此大胜,当居首功!”

周旨闻声,脸上莫名其妙的红了起来,半跪行礼道:“杜长史运筹帷幄才是首功。”

两人居然谦让起来。

“你二人皆是首功!”杨峥一锤定音,在宣义郎与九野营的汇报中,也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

杜预用兵之妙,的确非同凡响,吃喝玩乐,如旅游一般,顺手把羌胡全都收拾了,还没留下后患,取回一个干干净净的草原。

而周旨不愧是鲁芝推荐之人,勇猛无畏,力战在前。

西平又多了一员勇将。

第二百六十六章 激进

杜预一回来就忙碌不休。

又是安置羌胡俘虏,又是划分牧区。

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是府兵。

“属下以为每名士卒划分一百亩田并不合适。”

“哦?”杨峥也意识到问题。

他这套府兵制,几乎照抄大唐的。

受记忆所限,自然有很多漏洞。

“一人耒跖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二石,一户男女老少五六余口,百亩之田,士卒无力耕种,田多,士卒再无进取之心,心思都扑在田地之中,其意必堕,则府兵战力下降。”杜预分析的头头是道。

杨峥擦了一把冷汗。

幸亏现在只是刚刚划分。

士卒也在调拨之中。

这个问题鲁芝也提到过,但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然后就去开垦田地,修建坞堡了。

杨峥以为增加耕牛和铁质农具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关系居然这么深。

这也隐隐显示出,杜预的才能要高出鲁芝一头。

当然,鲁芝的长处在搭建框架和治民。

对军队所知甚少。

历史上有很多政策,出发点是好的,落实下来,就逐渐变味了。

“元凯以为授多少田合适?”

“十亩为宜。”杜预伸出一根指头。

十亩田,一年二十石粮,五口之家,刚刚够糊口。

不过西平很多士卒都是由奴隶转化而来,孑然一身,或者家中只有妻子儿女。

十亩田,够他们勉强吃饱。

耕牛与农具掌握在折冲府中,统一使用。

西平别的没有,耕牛还是挺多的。

上一次蜀中就要求购入一千头耕牛,三千匹驽马。

十亩田耕种起来,倒也不困难。

“然后依照军功大小,赏赐土地?”军功授田这套杨峥还是知道的。

“正是,虎狼饥则凶猛,饱则堕之。”

府兵制从北魏的“府户”逐渐演化过来的,历经西魏、北周、隋唐不断改进,到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

宇文泰的府兵制与唐太宗的府兵制,当然不是同一个东西。

天地万物都是在演变之中。

必须活学活用才行。

“若无元凯提醒,险些自误。”杨峥对杜预拱手。

杜预亦还手回礼,“主公能提出府兵制,已是千古一人,查漏补遗,本就是属下职责。”

杨峥老脸一红,但被杜预吹捧,还是有些飘飘然,干笑道:“不过是穷则思变而已。”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为至理。”杜预又是马屁送上。

杨峥咳嗽一声,岔开话题,“元凯以为接下来当如何?”

西平蒸蒸日上,自然每个人都在思索西平与自己的前景。

杜预也不例外,“瓶颈仍是粮食和人口。”

西平人口接近二十万。

雍凉百姓受到分田减税的吸引,陆续向西平迁徙,但随着胡奋的到任,以及邓艾的警觉,迁徙就被堵住了。

当然,就算完全放开,其实也不会再有多少百姓。

常年战争,雍凉人口锐减,再怎么减税分田,效果也差不多了。

更何况大量的人口控制在士族豪强手中。

雍凉屯田也控制了大量屯田客。

“元凯有何妙策?”道理杨峥也知道,以二十万人口养五万士卒,三国都没有这么玩的。

十六个折冲府承担了两万四千士卒,但还有近三万的士卒需要供养。

而且杨峥麾下骑兵众多。

曾经预想构建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重骑,发现根本力不从心。

重骑至少一人两马,一马作战,一马负重。

光吃青草肯定不行,还要吃豆麦精料,增强体力。

一匹战马的投入,差不是一个士卒的五倍!

到现在,甲骑的数量也才七百六十一骑。

而且这玩意儿也金贵,日常维护耗费也不小。

马要吃好的,人也是一样,顿顿有肉,每一个都是满脸横肉的彪形大汉。

杨峥也不打算增加甲骑的数量。

道理很简单,养不起。

搭配轻骑、步甲协从作战,不说横扫天下,在雍凉也是数一数二的战力,已经够用了。

“彻底解决发羌、烧当羌、钟羌!”杜预眼神幽幽亮起。

杨峥呆了一呆,这步子迈的有些大,“高原广袤,耗费精力经营,岂不是得不偿失?”

杜预指着偌大的牛皮地图道:“非也,我军只是取其人口充实西平,而非经营高原,只需占领一些水土丰沃之地,扼守形要,大者筑城池,小者建坞堡,设置折冲府,以羌治羌,以战养战,不费西平一兵一粮,则十年内,高原将为我有!”

“羌人若是叛乱,我们岂非助其立国?”

融合并非那么简单的,两汉魏晋治南匈奴,前后三百年,依旧没有喂熟。

若是军事、技术扩散出去,搞不好吐蕃帝国提前出现。

不过杜预既然提出来,就一定经过深思熟虑的。

“羌人不同于鲜卑、匈奴、胡人,其内一盘散沙,没有法统王系,部众稍多便自称羌王,自相残杀,如今邓艾兵败、胡奋初来,两年之内,无法大举攻我,此为天时,两年之后,此策定然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