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倚夜听雨
王玄策并没再跟禄东赞多说什么,而是跟着刘神威说了一声,便告辞了。
禄东赞感叹王玄策的从容,也能感受到王玄策那一股绝对的自信。
至少王玄策这种心态上的强大,禄东赞感觉仿佛任何一个大唐将领都是如此。
仿佛不论面对任何的对手,他们都有着一怒拔剑,拔剑必胜的从容与自信。
尤其王玄策在面对自己时,王玄策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但即使如此,王玄策依旧坚信,最终获得胜利的会是他。
与之相对的,自己呢,自己面对王玄策有这样的信心吗?!
可以说,自从大非川一战后,整个吐蕃上下如果说对于唐军是有所畏惧。
那在面对王玄策时,就是在面对大魔王了,吐蕃恨不得把王玄策从上到下全部研究透彻。
但王玄策把吐蕃放在眼里过吗?
从王玄策对自己的姿态就可以看得出来,王玄策根本就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面对吐蕃,他不在乎。
但禄东赞却也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局面如果把自己跟松赞干布换一换,自己的冷静能力能不能帮助吐蕃反败为胜,禄东赞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赢不了。
因为松赞干布加上上勇部,才有威胁王玄策麾下学府兵的可能。
但其他的吐蕃军队,没军团天赋的根本就拦截不住学府兵的进攻。
而有军团天赋的几个,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会遇到一支身穿重甲的推土机,他们竭尽全力造成的伤害,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禄东赞最后得出了结论,换了自己上也许只撤退的体面点,但应该输还是要输的。
至少哪怕最简单的盾卫一路横推,骑兵侧面夹击的战术手段,吐蕃都没有办法应付!
“吐蕃想要变强,却是依旧任重而道远啊!”禄东赞不由发自内心的感慨。
至少吐蕃想要打败大唐,需要一支能够遏制盾兵的军队,自己不求克制盾兵,只要能跟盾兵打谁都奈何不了谁的王八战就够了。
模仿盾兵建立一支军队丢上去是最合适的,但这又需要大量的钢铁,而钢铁又代表着国力,说到底还是需要国家制度的改革。
至少吐蕃现在的部落模式,就算再过上一百年,对上这支学府兵,应该要被砍死,怕还是要被砍死!
禄东赞并没特地的靠近王玄策,也没去找侯君集,只是默默的待在医疗营中,借助医疗营,观察整个大唐的军队。
而这一支大军从兰州开始,大唐势力军队便是开始不断的汇聚其中。
除了大唐本身的中央军队,接着还有以契芯何力率领契苾部将士加入,沙州刺史刘德敏、中郎将伯屈防、前开州刺史刘德街等将领陆续加入。
原本大军出征的时候还只是三万左右的军队,但在出玉门关之时,或是突厥旧部,或是契苾契苾,陆陆续续加起来却是有十五万人,骑步俱全,一起讨伐高昌。
说实话,虽然吐蕃从来不缺少人海战术,但却也从来不会因为谁冒犯了吐蕃赞普的威严,然后就千里迢迢去征讨的意思。
毕竟吐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他们只能在周边地区进行征讨,若真的相距千里征讨对手,那么吐蕃很多的部落怕是要先乱起来了。
对比起征讨高昌这个对手,真正困难的到底是行军的艰难,别得不说,单单是两千里的沙漠,就足以对大军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不过,这时候像是契苾何力或者王玄策手下的羌族向导开始发挥出作用来。
他们熟悉当地的情况,明白沙漠上绿洲的分布,别得不说,顺着丝绸之路一路前进,迟早就能够到达高昌国。
所以侯君集进军也不见急躁,倒是一步一步稳步前进。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像东突厥旧部,契苾部,以及羌族,这些异族给大唐带来的帮助了。
虽说非我族裔,其心必异,但也无可否认在劳师远征时,这些异族向导的存在给大唐的军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的军队哪怕追击敌人千里,很少会迷路的原因。
比如李靖追击吐谷浑的时候,就是雇佣了大量当地的羌族,能够快速的找到敌人,
当然,在找路寻水一类方面能对这些异族委以重任,但在正面的战场上,虽然会有一部分的异族愿意跟着唐军杀敌,但更多的异族在战场上还是以摸鱼为主的。
让他们打打顺风战可以,但让打攻坚战怕是没有异族愿意,甚至有的异族见到大唐军队处于下风时,就会对唐军下黑手,反捅一刀为新的主人献媚。
毕竟对异族来说,他们对大唐是没忠诚概念的,有得只是大唐强大,所以跟着大唐混。
但哪一天大唐不强大了,那他们说不定就是捅刀最狠的那一方。
这也是,为什么李泰对于异族的态度不怎么样的原因。
因为异族实在是太畏威而不怀德了,你就算是对着异族掏心掏肺,但因为双方没共同的价值观,你凭什么觉得你对别人好,别人就要对你好。
难道别人不会觉得,你这人对我这么好,所以好欺负吗!
道德这种东西是要有共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才能够谈的,若对方跟你三观都不同,那谈什么道德,这不是纯粹有病嘛!
所以李泰对那些能进入大唐户籍的异族会好上很多,因为他们接受了汉族的文化语言,甚至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户籍,更需要遵守汉族的公共秩序与道德。
别得不说,加入到汉族后,他们总归不可能父亲死了,然后娶母亲这种简直让汉族人三观尽毁的事情。
毕竟汉族就算是再过分,也就只是兄妻子,弟养之。
而侯君集对这些异族来说,也都是怀着即是要用,但也或多或少戒备的心态。
倒是李世民那种,你只要敢来,我就敢用的心态,在汉人之中反而属于少数。
当然,那些异族人对于李世民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甚至很多异族他们忠心的不是李唐这个帝国,相反他们尊敬的是李世民这一个天可汗。
李世民一死,周边反叛的异族还是挺多的。
不过现在,侯君集率领大军一路到达了碛口,这时候的高昌国总算收到唐军还真千里迢迢过来进攻自己的消息。
原本一脸淡定的高昌国王鞠文泰却是陡然出现了慌乱,
“唐军怎么敢来,这千里的距离,唐军怎么敢来!快去请突厥帮忙!”
“父王,唐军转眼即至,突厥大军根本就赶不过来啊!”鞠智盛道。
鞠文泰听到这话,头上冷汗直冒,突然间口中吐出绿色的液体,整个人瘫软在王座上。
鞠智盛不由扑到鞠文泰的身上大声哭喊道,“父王,父王您别死啊!”
至少在这一刻,鞠智盛是真不想要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他只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王子。
第四百零二章 覆灭高昌
麴智盛焦急在宫殿中走来走去,目光看着自己面前的医者,很关心的问道:
“医者,我的父亲,情况怎么样。还能不能活,哪怕只留下一口气就好!”
医者很同情的看了一样麴智盛,无奈摇头道,“老朽尽力了!”
麴智盛忍不住的扑到麴文泰身上,嚎啕大哭,“父王啊父王,你怎么能死啊!父王!”
麴智盛这无比悲催的哭喊声,让人听到后着实是闻者伤心,听着落泪啊!
谁都相信麴智盛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哭泣,因为大唐军队就已经到达碛口,再过一段时间,怕就要来到了高昌城下了。
这个时候最不希望麴文泰死得,怕就是麴智盛了。
就在这时候,他的亲弟弟麴智湛带着高昌的大臣在外面等着。
等到医者确定自己的父亲咽气,第一时间冲出来,便抱着自己老哥的大腿痛哭道,
“兄长,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父亲蒙难,您可一定要坚持下去带领高昌渡过此次危难。
臣弟,拜见王兄!”
麴智盛看着自己的亲弟弟情深意切的样子,都还来不及说出口自己不想要当这个国王,更不想要被钉在高昌国的历史耻辱柱上。
但紧接着亲弟弟带来的这些大臣,不约而同的跪下来,对麴智盛大声的喊道:
“臣等拜见大王!”
听着他们整齐划一的声音,麴智盛毫不怀疑,这些家伙说不定都是排练过的。
但麴智盛能够怎么办,自己父亲做的孽,做儿子的再怎么不甘心,还是要出来收拾这个乱摊子啊。
马上便派人写信给了侯君集,表示自己的父亲麴文泰受到天谴死了,要不这件事情就请大唐高抬贵手,就这么算了吧!
说实话,当麴智盛把这份信件送到了大军军营中时,哪怕打了一辈子战争,表示自己什么战场都没有见过的侯君集,此刻都有几分发愣:“我靠,什么情况,麴智盛死了?”
“该不会是高昌国,为了认错,直接把自己的国王给绞杀了,让我们没了出兵借口吧!”
这时候的薛万均听到这个消息也不免有几分惊愕。
高昌这种唐军没来各种跳,唐军来了直接把自己国王弄死让对方没有出兵理由,从而增加己方凝聚力的操作,着实是刷新了唐军将领的三观。
一个个心中想着莫非这麴文泰实际上只是高昌的傀儡,在麴文泰下面还有个掌握高昌权利的权臣。
否则临战弄死自己的国王,他们就不怕自己国家的政治势力直接四分五裂吗!
再说,大军都已一路来到高昌,你说不打那就能不打了吗?这一路物资你们高昌报销吗!
更不要说,这时候的唐军就指望着抓一波高昌人,带回长安去发一笔横财。
这是死个国王就能摆平的事?肯定是要灭高昌国的啊!
“这个……我们是不是借着这机会,直接把高昌灭了就好了,就选那高昌王麴文泰出殡的那天如何!”
牛进达倒是想要快点打完回长安,毕竟这一路走得实在太远了。
“莫要胡闹!”侯君集脸色难看道:“高昌国行为不仁,但我大唐却不能不义。
今我主是因高昌无礼,故兴兵讨伐,自古以来师不伐丧,在人家陵墓前发动袭击,这不是正义之师,而是趁人之危的小人。
我等先去攻打田城,让高昌国安心出殡!”
牛进达看着侯君集做出如此的抉择,不由嘀咕一句,觉得侯君集那是读儒家书读糊涂了。
但侯君集的命令,还是很有效的执行下来,就算王玄策听到侯君集的话,也赞同的点头。
毕竟既然大唐已经占尽了优势,那给予一定的风范,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田城这一座小城,以为自己能够抵挡大唐的军队却是封闭四门抵挡,然后成功抵挡了半日,被侯君集带着军队攻破了下来。
接下来,侯君集便给了麴智盛最后的通牒让他打开城门,出城受降。
但麴智盛却选择打算依仗高昌城跟唐军做最后一搏,同时西突厥也到达了可汗浮图城。
麴智盛认为,自己靠着高昌城的城坚渠深,以及西突厥的来援,一定能打败劳师远征的唐军,到时候自己也就能坐稳高昌王位,彻底成为新的高昌国王。
侯君集也没有客气,让学府兵穿着甲胄打前锋,十几万大军齐动,高昌城前面的沟渠几天时间就填了。
至于所谓高昌城的城池坚固,侯君集派遣工匠建造了巢车,士卒在上面能够对城内的士卒调度看得一清二楚,然后又是打造了一波攻城武器,直接一波攻下了高昌城。
这时候的西突厥看着强盛的唐军,感觉自己就算从侧翼冲锋出来,也在唐军身上占不到任何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