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倚夜听雨
与此同时,李世民则继续道,“这件事情算处理完了,但接下来……萨珊是什么地方?
青雀居然让我们暂时不要直接拒绝萨珊求援,而是派使者前往萨珊考察,制作舆图?”
“萨珊之前乃是安息,乃是波斯人所创造之帝国,虽然几次经历动乱,但最终还是屹立于世,而安息与大汉,萨珊与北魏之间多有交流!”
魏征博闻强识的能力体现出来了,思索着说道:
“基本上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我们与安息,萨珊之间的交流便是繁多起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我们在丝绸之路的上友人,但即使萨珊与我大唐之间相善臣也绝对不同意出兵救援萨珊。
毕竟这距离实在太遥远了,万里之遥,如何补给!”
说实话,魏征没想到李泰居然有帮助萨珊的意思,不过身为大唐的谏臣,魏征第一时间堵死了这件事情再说,毕竟魏征看得出来李泰好像对那萨珊感兴趣。
就好像是某人的羊今天敢吃草,明天就敢吃人一样。
在魏征看来李泰今天敢提出勘测舆图,那么说不定哪天就会提出不远千里前去救援。
虽然魏征也知道,李泰应该不会提出怎么脑残的建议,但不论怎么说,自己必须要杜绝这种事情的可能。
毕竟魏征也能觉察得出来,李泰在李世民心中比例越来越高。
这样的情况下,要是哪一天李泰把李世民哄高兴了,让李世民一时冲动答应下来了呢!
不过,此刻魏征虽然如此说了,但的杜如晦却开口道,
“如果真与丝绸之路有关,那这士卒可以先不派出,但这向导与使者却需要提前布置。”
“嗯?!”魏征听到这话,不由向着杜如晦看去,不由瞪大眼睛。
而杜如晦却行礼道,“臣尊崇圣人之令,按部就班的执行过魏王所设计的漕运计划。
从幽州到余杭,整条大运河被彻底的疏通之后,臣能够清楚的见到,我大唐国力的恢复速度,随着这运河的畅通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
所以在臣看起来,派遣使者跟随萨珊使者前往萨珊,一则可以让我等清楚出玉门关之外,我大唐到底有多少的敌友。
其次重建丝绸之路,重现博望侯侯的故事,这会有助于我大唐国力的恢复。
而最重要得是大汉在前,大唐在后,我等若无法光复西域三十六国,重新建立西域校尉统帅西域,那我大唐如何与大汉比肩!”
听到杜如晦如此的言语,魏征张张嘴吧想要说什么,但最后还是选择闭上了嘴巴。
虽然西域三十六国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大汉的势力范围,而算不上是大唐的领土。
但对任何有作为的汉人皇帝来说,重新建立丝绸之路,把从汉人势力范围中分离的西域三十六国重新纳入到掌握中,多少还是有几分期待的。
毕竟为什么高句丽这么让隋炀帝念念不忘,其中最重要得原因就是,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大汉的领土。
自己想要继承大汉法统,那继承大汉国土算是最基本的吧。
而大唐从大隋的手中接过接力棒以后,有什么能够证明大唐比大隋更伟大更合法,那就是大隋做到的事大唐做到了,大隋没有做到的事大唐也做到了。
虽然西域三十六国这件事情,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在大唐解决掉了吐谷浑,把大唐的势力范围恢复到河西四郡后,那怎么样处理西域三十六国的事情必然提上了议案,可以暂时搁置,但这件事迟早是要解决的。
而想到这里,这时候的房玄龄一锤定音道,
“大唐的势力从未涉及过西域,更不要说西域以西的情况了。
如果能够借助这萨珊的使者,让我们了解西域的情况,也并不是不可以。
至于要不要帮助萨珊,等到出使回来后,让我们明白了萨珊的情况,那再做决定也不迟。”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唐的道门
随着房玄龄做出三人的最终裁断,李世民也点头道,
“的确需要派遣使者如同张骞一般走出玉门关去看看大唐之外的世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雀这小子向来目光长远,能与袁客师的交谈中,便发现如此契机也是胸有韬略,心怀天下了。”
李世民的话说到了这里,嘴角更是不自觉的翘了起来。
“太子,今日来也是很努力的。”魏征此刻补充道,
“自从张玄素为太子右庶子来,太子学业精进非凡,在编撰《新礼》时,也帮了不少忙。”
李世民听到魏征的话语不由点头,道,“若他能像青雀一样,眼界更开阔些就好了!”
“哼!青雀青雀青雀,青雀干什么都好,我干什么都被能被嫌弃几句!”
李承乾到底从内侍们杂七杂八的口中听到李世民对李泰的评价,心中不由郁结。
对李承乾来说,被李泰压下一头,是他最不舒服的事,但他却没任何办法。
因为李泰干活,李世民都是放任李泰任由才华施展,但若换了自己呢,自己干一点活,那就朝廷上上下下盯着。
更不要说杜正伦刚走,张玄素这比杜正伦更刚的家伙来了。
杜正伦倒还好,拿李世民的话压自己,但张玄素张口《唐律》,闭口魏王,让自己看着他就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厌烦,想要找人狠狠打他一顿出出气。
就在自己刚协助房玄龄魏征把《新礼》给弄出来,正准备去游玩游玩,结果张玄素便顶了上来,说什么“慎终如始,犹惧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
看看这叫做什么话,一想到这里,李承乾便感觉自己好气,还是去找称心消消气。
这次,称心见到李承乾,便跪在李承乾的面前,对李承乾道:
“太子殿下,称心见您多次与孙老道相近,但那老道不识抬举,枉顾太子好意,便也寻了三山五岳的高士,如秦英、韦灵符等,定然不会比那孙老道要差了!”
“哦!还是你有心了!”李承乾听到称心的话,不由自主的抱住了称心,还是他贴心啊。
在李泰离开长安后,李承乾是去拉拢过孙思邈的。
最重要得是孙思邈负责长孙皇后病症,每个月都会来给长孙皇后诊断确认状态。
而李承乾便借助这个机会,过来拉拢孙思邈,表示跟李泰那个被送到洛阳的藩王是没前途的,跟着自己才能有美好未来,甚至将来掌握太医院也不是不行。
然后孙思邈非常有礼貌的告辞了,对李承乾的许诺完全就不当一回事。
毕竟对比起李承乾对于自己名利上的期许,在孙思邈看来这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侮辱。
与之对比,自己现在是农业学府的山长,更有条不紊的安排着自己推广医学的计划,自己的《千金方》更是成为了现在医学体系的根基。
可以说自己要是死了,就算成不了张仲景那样的医圣,自己混个药圣总归没有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句话就跳槽?就凭你是太子吗?
呵呵,这是大唐,不是大清,世家在这时代回光返照,百家在这个时代任有余音。
孙思邈表示区区名利就想要买走自己的梦想,这到底是多么看不起我啊!
当然,就算退一万步,你给自己的待遇能有像魏王一样吗!
几乎一批一批的医者助手来协助自己,有几乎无穷无尽的药材物资让自己尽情药材实验,准备了无尽纸张就等着自己每制作出一份药方,就能马上以最快速度送到天下所有医舍……
所以对太子的招揽,孙思邈表示自己避而远之。
如果不是必须要来给长孙皇后诊断,孙思邈却是连这皇宫都不想要来。
毕竟稳稳发展下去,孙思邈觉得自己将来的历史地位跟张仲景扳手腕还是有的。
至于华佗,华佗是哪一根葱,不认识的。
当然,虽然这里面多少有玩笑的嫌疑,但孙思邈在李泰一步步的铺垫下,的确已经向历史上最重要的医者地位进行冲锋。
如果说扁鹊是第一个让医家成为天下人所承认的名医,把医者展现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张仲景除了自己靠着《伤寒杂病论》彻底镇压一种瘟疫,更是靠着《医德》树立了天下医者应该有的医者道德。
那此刻的孙思邈则彻底创建出一种能够惠及天下的医者体系。
从培养到治疗,医者救人治病不再只是贵人所能够享受到的权利,就算是寂寂无名的百姓,也能被这一套体系所拯救。
所以,现在的孙思邈非常清楚,自己就差一个以身殉道的机会了。
要是自己真的因为坚守自己的医德死了,那自己这体系就能在华夏这片土地扎根发展。
更多医者会因为自己的举动感召,加入到这套体系中,让更多人被医治。
如果自己失去了医德使得这一整套医疗体系蒙羞,那孙思邈感觉自己还不如死了算了。
这就是现在孙思邈的状态,几乎是李世民都惹不起的人物。
更重要得是现在的孙思邈九十六岁了,要是孙思邈不要脸起来来个装死什么的,说不定周围的人先被吓死了。
所以,孙思邈是真不想要跟太子接触太多,没意义啊。
而长孙皇后看着孙思邈恭敬的帮自己诊断完离开,每次被诊断完,心中却也忍不住想到,青雀能把孙神医留下来却是真好,至少自己不需要担心身体的安全。
不过,孙思邈只是单纯的给自己看病,以确保自己身上的恶疾不会恶化。
但皇宫中其他人到底还是要太医院的医者来看的,只不过有了孙思邈来照看后,总觉得这些家伙有些在里面滥竽充数,想到这里长孙皇后不由摇摇头,感觉自己是多虑了。
随着自己被诊断完了,长孙皇后来到了东宫,倒不是为了去看太子李承乾,而是为了去看自己的乖孙子嫡长子李厥。
李承乾在贞观四年,也就是他十一岁的时候就有了庶长子李象。
虽然一样受到李世民奖励,但相对来说,庶出儿子在这时代虽然不能说不是人,但地位跟嫡长子是没得比的。
像李泰就从来不担心自己出了李治和李承乾以外的其他兄弟,就是因为嫡庶有别。
只要他们不是长孙皇后的孩子,那跟自己之间便是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而此刻,苏氏见到长孙皇后过来,连忙出来迎接,而长孙皇后却让苏氏好好躺下,说道,
“生了孩子就要好好休养,否则我们女人也容易衰老。”
而苏氏听到了长孙皇后的安慰心中却也一暖。
想跟长孙皇后说太子最近多是与称心相近,但最后面对长孙皇后的询问为何几次来都不见承乾,苏氏也只是为李承乾打圆场。
苏氏说道,最近太子都在修《新礼》,如今《新礼》修完了,来得时间自然多了。
长孙皇后点点头,倒也没有去细问,只觉得苏氏这个太子妃自己还是很满意的。
而就在李承乾继续追求刺激时,潘师正果断放下面子去找天师府帮忙去了。
简单的说,自己很需要天师道的五雷正法支援,你给我过来搭把手。
天师道的张通玄便过来帮忙,然后便见到潘师正端出来了一份用碗装满了的污水。
张通玄道,“潘道友,你应该不会是让我喝了这一份污水吧!?”
“张道友说得是哪里话,我只是希望你用你们天师府的五雷阵法,看看能不能驱除掉这污水里面的杂质而已!”潘师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