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263章

作者:倚夜听雨

只不过,李泰还是一如往昔,长孙无忌的府邸该跑就跑,该送礼就送礼。

至于长孙无忌本人,真把他当做是自己的舅舅就好了,陪着他聊聊天好像也没什么。

而跑了长孙氏,李泰又去找了李道宗,不过因为是李道宗把自己从幽州送回来的,所以也不需要多待,就只是礼貌性的一个访问而已。

到了第三天,李泰便去拜访民部尚书窦静。

只不过窦静是要上班的,可不像是某些闲人几乎一天到头的在进行人情往来。

不过李泰也不多话,只是把自己的准备的窦静自己撰写的书籍,加上了各种图文解析,交给窦静的仆人,到底没直接跟着窦静见面。

李泰回到长安后,不知道应该说是闲下来了,还是说繁忙了起来,不过前前后后一个月基本上都是向长安内的老人去一一拜访。

有的见到了聊了几句,有的没见到却也把礼物留下趁兴而归。

一时之间,李泰倒是相当轻松写意,把长安城里面的人拜访得七七八八。

同时,李泰熬了一个晚上把有关《种子计划》的计划书写出来,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涂涂改改,到底在自己把这些人拜访得七七八八时给了李世民,让他头疼去了。

至于李泰自己倒没去管高陵的事情,相反的,李泰倒是常常前往长孙皇后的九成宫,去恰恰兕子的小脸,摸摸雉奴的脑袋。

弟弟嘛,要欺负要趁早,否则等到长大了就不可爱了。

但李泰倒也带上了各种的甜食小吃,这让两个小家伙还是相当期待李泰到来的。

甚至于兕子一开始还是兄长的叫唤,不过很快就变得甜甜的叫四哥了。

而对自己有空没空过来逗弄弟弟妹妹的情景,长孙皇后看了还是相当满意的。

至少在长孙皇后看来,一家人家庭和睦却是比什么东西都要重要。

看着李泰仿佛有些玩物尚志的样子,李世民又有些头疼了,李泰太干活自己怕以后承乾处理不了,但李泰此刻的样子,也不是李世民想要见到的,毕竟李泰现在完全躺平了啊!

不过,看着李泰磨磨蹭蹭了一个月,到底是把《种子计划》的企划书上交了上来,李世民微微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李泰到底还是记得正事的。

所以李世民思考了一会儿,很快便把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温彦博和李靖五人,全部都召集过来,李世民把手中计划书拿出来交给众人,道,“诸卿请看!”

所有人神色郑重的拿过李世民递过来的资料看了起来,第一眼就有着浓浓的熟悉感,因为这整个计划,突出得就是大气,换句话来说,就是这整个计划很费钱!

不用说了,全天下能够制作出这样计划的人,却也只有两个人而已。

一个是已经坟头草都有人高的杨广,至于另外一个就是才回到长安的燕王李泰了。

“青雀的《草种计划》,从最初提出来的设想,到青雀寻找种植,培育良种,然后幽州实验,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而青雀却也到底是拿出了成果来了。”

李世民看着众人道,“你们觉得,接下来要执行哪一个《草种计划》比较的合适。”

是的,李泰到底是按照李世民的要求,弄出了两个《草种计划》,一个是在陇右地区进行操作《草种计划》,优点是交通相对方便,尤其打通丝绸之路后,这些能够马上换成资源。

另外一个是选择了兰州与丰州,这些地方地形合适,初期只需要少量的投入,很快就能有所回报,但缺点是这两地因为已经出现沙漠,相对而言交通很是不方便。

所以在规模上去后,维护整条路线的成本会非常高,甚至需要在黄土高原上修建一个十字的道路骨架。

李世民看着一众的人都没有开口,抬起头看了一眼,却见到一个个的家伙都是神色严肃,李世民开口道,“辅机,你先开个头吧!”

“诺!”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话站出来,道,

“我大唐做事情需得着眼全局,我更加赞同选择在陇右地区执行这个计划。

将来恢复河西四镇,重建丝绸之路,有了《草种计划》培养出来的牲畜,能不断赚取利益,维护国家的稳定。”

“我自然是赞成在灵州丰州等地执行此计划!”温彦博果断站出来说道,

“不论灵州,还是丰州,自古以来都是养马大州,不论是人手上,还是地理位置上都有着非常结实的基础。

而且还请长孙大人不要忘记,我们执行《草种计划》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教化胡人。

现在东突厥溃败,胡人势弱,正是执行这两个计划的时候!”

长孙无忌与温彦博两人此刻却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谁也不后退,相互争论起来。

两人都没有要否定这个计划的意思,因为至少有幽州那边作为证明,耕牛这种东西只要生产出来,那就不愁出售。

更不要说,要是耕牛实太多,那也可以出售啊,反正这个世界少不了要吃牛肉的人。

所以这个必然会成功的计划,他们也只是想要跟着喝汤而已。

李世民看着这两个家伙,明白这两个人争论是有理由的,因为不论是执行哪一个计划,那么朝廷的资源就必然是向着哪一个倾斜。

而长孙无忌属于关陇集团,选择在陇右执行这个计划,对于关陇集团来说,自然有助于自己的发展。

而温彦博与长孙无忌争执,是因为他就是从边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他出身并州淇县,知道边疆的苦楚,清楚知道按照这上面计划执行,会对整个边疆带来多大便利。

也正如此,所以双方都没有打算退让,因为所有能够站在李世民面前的人,所代表的往往不仅是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坚持,自己可以失败,但不能不争取。

李世民看着两个人孜孜不倦的斗争,知道他们一时间怕不会有什么结果。

再看看其他的人,李靖仿佛神游太虚,房玄龄老僧入定,魏征拿着计划书研究,仿佛想要等这两个家伙抄出结果来似的。

但问题是,这种事情他们两个怎么可能会吵得出接过来,李世民也感觉心累啊!

想到这里,李世民开口说道,“玄龄,你来说说吧!”

听到李世民点名,众人倒都回过神来,而房玄龄,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道,

“这两个计划都是极好的,不论哪一个都与国有利,现在只是区分要先执行哪一个而已。

其实很简单,哪一个计划的资金更充足,那就执行哪一个计划好了!”

在场众人听到了这话不由一愣,温彦博说道,“朝廷不拨款吗?!”

“拨款自然是要拨款的!”房玄龄听到温彦博的话,陈恳道,

“但这是个大工程,除非朝廷打算全部包揽下来,否则肯定要想办法找世家筹集欠款。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里商量还不够,还要看看那些世家到底更愿意投哪个。”

李世民听到了房玄龄虽然有些和稀泥的话,倒是认真考虑了起来。

第二百三十七章 胜之不武

李世民心中思索,因为李泰前面的操作,让李世民等人开了眼界,所以他们都清楚这些世家大族手上有钱,问题就是怎么样把这些钱给弄出来。

但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自己派遣徭役去做这《草种计划》,那些世家是不认的。

因为朝廷的徭役是什么水平,工作效率是怎么样的,对这些大大小小的世家来说,难道他们还不清楚。

他们相信高陵徭役,相信农业学府的学员,最重要得是他们相信高陵的工程那是说到哪里就会做到哪里,只要李泰出面,那就能成功追溯到每个人。

不是说李泰手上的人一个个清廉如水,而是李泰手下的人干活,干任何事都会有个标准。

标准内出事,那就找李泰,标准外出事,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但对这些世家来说,不怕标准制定得苛刻,就怕没有标准。

而朝廷的徭役干活就是没标准,一件事情拖个几天,那不用怀疑,再多拖延几天也正常。

与之对比,高陵徭役做事,贵是贵了一点,但是贵得值得,贵得自己心安。

现在这个《草种计划》别得不说,如果交给李泰干,那么李泰说多少年,那基本上多少年总是会出成绩。

但要交给朝廷来推行,第一年还好,但事情到后面很可能就拖延下去了。

别得不说,就单是杜如晦亲自推进的漕运计划,

以幽州作为试点,整个永济渠推行下来,只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推行到位了。

但更向南边推行,普通的津口小吏跟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员相比真的差太多了。

这就让杜如晦的推进工程变得缓慢起来,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杜如晦都还没回长安的原因。

所以,哪怕世家们知道李泰做得这计划肯定是赚钱的,但如果不是交给李泰来做,而是交给其他人来操手,他们怕往里面投入的钱粮太多了,自己的钱粮会被套住。

毕竟世家别得不说,单单是趁着荒年买地,丰年收粮的简单操作,一样能越来越强盛。

他们愿意听李泰的话,是因为跟着李泰干,利润的回报率快得惊人。

像当初的郑白渠工程,李泰花费了三年弄出来,除了李泰跟朝廷吃掉了三分之二,剩下来的三分之一还不都被世家给吃掉了,任何一家少说都有数顷土地,这可比等荒年快多了。

正因为李泰给他们带来过利益,所以他们愿意信任李泰,最重要得是李泰站他们立场。

是的,在所有世家看来,李泰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的。

因为这样的工程换成是其他的朝廷官员,绝大多数那都是为国为民,他们宁愿把这些土地分给平民,也不愿意分给世家!

但燕王不一样,燕王虽然自己拿走了三分之一,更让国家拿走了三分之一。

但剩下来的全部都分给了他们世家,可没有假惺惺的把开垦出来的田分给平民。

所以如果当初所谓《火种计划》对于世家们来说,只是看在朝廷的份上愿意跟着李泰接触,但郑白渠的事,让京畿道大大小小的世家,都愿意相信李泰的立场。

只要李泰出面,那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大大小小的世家都愿意给李泰一个面子。

毕竟李泰虽然让他们掏了钱,但给他们带来的土地也是真真切切的。

所以,李世民想要让京畿道的世家出钱支持《草种计划》这不难,李世民一句话,这些世家肯定看在李世民是皇帝的份上掏钱,顶多哭穷一下,每人交几百匹布匹。

但要是把这整个计划交给李泰,有李泰牵头,那就不是每个人表面意思意思了,而是真有人愿意下重注。

因为上次交钱交少了,手上只拿到几顷土地的世家,现在都还后悔呢!

“但真要让青雀主持这一件事情吗?”李世民想到这里又摇摇头。

青雀有能力,自己也相信青雀能办好,但若让青雀威望在再上去,承乾怕压不住青雀了。

李世民想到这里,“有计划,有扶持,又是陇右之地,承乾既已元服,便让他试一试!”

李世民想到这里,对房玄龄道,“我欲让太子负责协调陇右世家,玄龄,你觉得太子身边是不是应该挑选一名重臣,辅佐太子执行这一个计划。”

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心中一惊,但却又皱起眉头,缓缓开口道,

“臣觉得,许国公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听到许国公三个字,不由一愣,心中细细的思量起来,觉得高士廉还真合适。

不过,温彦博听到房玄龄推荐许国公,却退后一步,不再说话了。

因为温彦博清楚,房玄龄推荐了高士廉,就表明房玄龄也是赞成在陇右执行这整个计划。

高士廉是吏部尚书,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门阀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

同时,高士廉还是养大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的人,身份上来说更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承乾面对高士廉,多少也要称呼一声舅姥爷,身份上也好对太子进行管理。

所以,这整个计划有太子有高士廉出面再合适不过,众人到底觉得也合适。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