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倚夜听雨
“其二,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才能方便一起供暖。
否则不论运输煤炭和粮食到指定的地点,还是给他们少量的人使用,价格都太高了!”
“嗯,集中供暖,的确能进一步的下降成本!”李泰点点头道,
“这件事你做得不错,这段时间好好休息。
等到这个年过去了,你想再休息,怕是要等到明年过年了!”
“不是吧,大王!”王真儒听到李泰的话,不由叫屈了一声,夹一块牛肉压压惊。
“倒不是我的问题!”李泰摇头道,“而是等运河冰化了后,宾王怕是要把你当做牛马使唤,应该明年一年时间,就会逼着你把幽州的运河彻底疏通。”
马周只是拿出起酒杯,面带微笑的对王真儒做出了一个干杯的手势。
王真儒能怎么办,也就只能举起酒杯,把这一杯酒水喝下去啊。
喝完后,马周才缓缓的说道:“大王,这就错了。
差不多半年时间,就需要把幽州的事情给处理好。
毕竟大运河需要尽可能趁着冬季来临前把永济渠给完成疏通,并且安排好津管。
如果是淮河一线,若运气好没有结冰的话,那明年的冬天就不需要苦等了!”
李泰听到马周的话,摇头道,“你呀,还是慢一点的好,这么干没意义!”
“还请大王赐教!”马周倒有几分意外的看着李泰疑惑道。
“褚遂良的江南学府,如果想完全按照农业学府的形势培养学子,没个几年怕是很难培养出足够规模的人才。
有的时候稍微缓一缓,把北边的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也是好的!”
李泰对马周从容道,“你若有空,可以派人去打听一下,江南分校的学子数量!”
“哦?”马周听到李泰的话,倒有些发愣,因为在看看来高陵的农业学府现在每年能够供应的人才差不多有两千人了。
虽然这两千人被各种人瓜分,真正落实到《漕运计划》上的也许还不到五百人。
但幽州分校与江南分校,两个合起来有个五百人不过分吧。
事实上是,江南分校想要培养两百人去做小吏是很难的。
因为如果他们招募的学子有钱,那么他们的目标肯定是去做官,谁会对农官或者津口的津管津吏感兴趣。
而没钱的话,那就要自己补贴,想象李淳风与海军合作也就只是一年培养了两百多学员。
就算褚遂良是余杭的大户,当想要把这学府开好,也是需要钱的。
反正李泰也不知道褚遂良到底舍得砸下多少钱来,但想来这也不可能无节制的。
说实话,想一想杜如晦为什么大冬天的来幽州,甚至答应下自己先修路,后修水渠。
某种程度上来说,杜如晦也是希望能多给江南学府多些时间,让江南学府培育些人才来。
还是那句话,哪怕是李泰提出了《漕运计划》,但总不可能整条运河上下都是从农业学府出来的人,那到时候这条运河不就是完全被李泰掌握了嘛。
现在因为李泰被封为燕王又是幽州刺史,所以幽州分校肯定跟李泰有千丝万缕联系。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需要江南学府加把劲,快点把人才给培养出来才行。
这也是杜如晦丝毫不着急的原因之一,毕竟这事情上的确需要拉江南分校一把!
“不过,如果杜相找你要我帮忙,就想办法帮我挡一挡。
明年我也有自己的计划,把这段运河修建好后,我就要开始推行我的计划了。
毕竟经过半年准备,我觉得可以开始进行推行了!”李泰对马周道。
“大王,明年有什么计划?”马周听到李泰的话,倒不免有几分好奇。
李泰道:“主要是两件,一件是推行小麦种植。
毕竟幽州之地粮食还是以粟米为主,今年让农业学府的学子,在幽州这边试着种了一波来看看收获,若可以,便要推行此项作为主粮!”
“的确,真说起来,若种植小麦的话,能多上数个月的徭役,尤其在夏秋季节,不会如同冬日这般寒冷。”马周也赞同的点点头,“这的确是大事!”
“至于另外一件,那就需要在幽州每个郡县全部都修好一条足以让八匹马车同行的道路,这一点自然就要辛苦真儒了!”李泰看了一眼真儒道。
“大王,明年可是有我的安排?”
李淳风听到李泰把明年的计划一一的安排了起来,但好像又没有自己什么事情,稍稍有几分焦急了。
“你呀,自然是快点把粗盐到精盐的流程给研究出来,然后到我的身边查漏补缺。
否则出了什么事情,我身边真正能够商量的人都没有!”
李淳风先看了看端了小盘子坐在李泰身侧小口小口吃牛肉的白鹤,又看了看魏旭与卢安寿两个家伙正在热情的拼酒。
很显然,对比起在长安时李泰甚至有些算是奢侈的智囊团,在来到了幽州后,李泰身边就真正缺少了一个谋主似的人物了。
至于马周,被李泰推到了前面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唐官员后,马周能成为李泰的重要支持,但马周不可能时时来燕王府里面商量事情。
而马周主动对李淳风郑重行礼道,“淳风兄,燕王要拜托你多多照顾了!”
“当不得如此,我等具是同路之人,相互搀扶便是!”李淳风端起酒杯郑重回答。
“彩!”李泰举起自己手中装着蜜水的杯子,道,“今日大家不醉不归!”
到最后,除了白鹤与李泰,马周、李淳风、王真儒、王玄策,以及卢安寿与魏旭,相继醉去,最后李泰命令白鹤,把他们都送到房间之中好好休息,一切等明日醒来再说。
第一百九十七章 过完年就不消停了
众人第二天醒来,由侍女们负责给他们更衣清理,更备上了醒酒的护肝的汤药,以及清淡的粥食,让他们好好的养一下脾胃。
这些人多数还有事情要做,如果没什么特殊的理由,基本上醒酒后便过来告辞了。
其他人也就算了,基本上所有事也都讲得七七八八,唯独王玄策,因他送了牛,所以宴请了他,但实际上来说,王玄策跟李泰不算太熟。
所以昨天的气氛也不适合拉着他说,现在见王玄策清醒过来,李泰要找他做些正事了。
“玄策,今年草种计划推行得怎么样了?”李泰对王玄策开口询问。
王玄策原本还以为自己报告后就告辞了,没想到李泰居然还拉着自己聊事。
不过到底自己经手的,王玄策道,“《草种计划》在桑干河周边有序推进。
在大雪降前,收割到了足够牧草制作成青储,再加上壁炉形势的牧屋建立起来。
以今年储蓄的煤炭,足以支撑到明年开春,所以今年绝不会有牛羊被冻死!”
说实话,王玄策说到这里挺得意的,毕竟自己是真把《草种计划》给一点点实行起来。
这个冬天过去,自己也算是有了完整的经验,以及各种能够改进的技术。
等到这些全部都做好了,在《草种计划》的执行下,这种新方式说不定真能影响草原。
李泰点点头,道,“进行顺利就行,另外有件事需要你注意一下。
接下来这年在《草种计划》顺利执行下,牧草资源对耕牛进行倾斜。”
“耕牛?”王玄策听到这话,点头道,“还请燕王放心,某会尽量牧养黄牛!”
李泰小心的嘱咐道:“牛生产了就给小牛加上牛鼻环,加速牧牛向耕牛的转化。
因为幽州到底是边疆地区,天生人口稀少,也就只能在耕牛与其他耕作工具上想想办法。
明年想大面积推广小麦,你手上的耕牛是重中之重,可莫轻乎了!”
王玄策听到李泰这话,神色顿时严肃了起来。
如果说《草种计划》原本是想要把草原民族变成农耕民族的远大计划,那现在李泰希望把游牧资源向着耕牛倾斜,自然而然就是关乎现实吃饭的大事情了。
只要是正常当官的,那多少都清楚知道这件事情的意义。
王玄策自然也明白的,有了这牧牛后,这能给整个北方带来多么大改变。
如果不是因为李泰基本上碰不了兵权,那李泰第一时间,肯定是把资源往马匹上倾斜。
但现在不是还有张万岁在嘛,在高陵又有赛马的马场在,关于马匹不需要自己担心。
毕竟整个大唐几乎算是封建时代的马匹之最,足足有七十万的战马,都不计算驽马的,这看得宋朝那是直流哈喇子,所以李泰不担心马匹的问题。
自己还是安安心心利用《草种计划》把黄牛给培养起来,这些黄牛在秦岭黄河以南,也许未必会有南方的水牛来得适用,但在北方地区黄牛却是首屈一指的耕种品种。
这样的情况下,那幽州出口其他地方的特产就算是有了。
靠着京杭大运河,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毕竟在这机械能迟迟发展不起来的时代,牲畜的力量可实在是太靠谱了。
王玄策不知道李泰此刻已经开始对京杭运河开通后,对整个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布局。
别得不说,以后建立农社时,黄牛成为农社一部分资产,百姓们也能借用黄牛耕地,那自然而然的,农社在基层的影响力就能够更进一步的扩散开来。
不过,王玄策虽不知道李泰的这些变化,但单是《草种计划》的耕牛能够提供给幽州地区,从而耕犁出更多食物,这本身对官员而言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的工作于己有利于国家有利,那就不需要李泰再多说什么了。
此刻的王玄策哪怕整个人燃烧殆尽,怕也会愿意扑到这个事业上鞠躬尽瘁。
王玄策知道自己的任务后便匆匆离开,不过李泰也知道牛羊这种东西,跟粮食一样,不是第一天下达任务,第二天就能弄出来的。
但有了资源上的倾斜,尤其牧草上的倾斜,王玄策至少会重点挑牛来培养,自己要求不多,今年能出栏个一两千头,多少也算安慰了。
旧年过去,新年到来,这次李泰倒是第一次在幽州这边过年。
新年第二天开始,自己便是去一个个官员家中拜年,像是杜相,高季辅,马周,以及其他自己麾下的人,都尽量在十五前拜访完毕,甚至连新年礼物都早早给长安的父母送过去了。
给李世民送过去的是天津的粗盐,至于给长孙皇后的则是一块水玉的玉佛观音。
虽然李泰对佛家不感冒,但是长孙皇后喜欢啊。
其他的人都有赠送,甚至连李治都给这刚刚四岁的小屁孩准备了文房四宝一套,相信他上小学了,应该会很感谢自己的。
不过,这样的欢快日子倒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
“当家的,这都走了两天了,连安庆都过了,还没到吗?”
一名妇人拉扯着孩子,一只手拉着背包有几分怯生生的,既有对前路的迷茫,有又对前路的恐惧。
“就在前面了,这大路一直修到了雍奴县,我们顺着这大路继续走。
我记得在雍奴前有座营寨的,我就在里面服徭役。
到了那里,我们只要肯干活,那就有得吃了!”
中年人手上背着很大一个包裹,甚至算得上是全部家当,但还是向着天津这边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