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糖醋打工仔
“陛下,臣赞同李丞相所说,此事乃是我大秦之幸事啊!”
“启禀陛下,臣也支持!”
一个个大臣站了出来,脸上都是带着兴奋地神色。
朝堂之上,此时还没有几个儒家的人。
你说他们不眼馋博士宫么?
当然眼馋!
凭什么儒家的人可以有一个单独的博士宫,让朝廷供养着?
甚至称其为「博士」?
就那些儒生,配么?
如果他们配,为何自己的学说不配?
这些都是隐藏在暗处的火焰,只需要稍微的一股风,就能够吹动。
从而点染整片草原。
嬴政眯着眼睛,手指微微的在桌子上叩击着。
“哦?”
“看来诸位爱卿都觉着,这是好事。”
他沉吟了片刻:“朕也觉着,这只有博士宫,不能够凸显出我大秦之人才济济。”
“只是,七国纷乱,当年天下未定的时候,其余学派之人早已经是隐藏山林之中。”
“如何汇聚?”
李斯此时上前一步,眉眼带笑:“陛下,咱们不是要举行文选赛?”
“臣觉着,如今天下安定,陛下又是举行文选赛招揽人才。”
“那些大贤定然是会被我大秦所吸引的。”
“我们可以将『百家宫』的建造,当做是一种激励的手段。”
“如同博士宫一样,达到什么程度的人可以进入其中。”
“且,臣觉着,博士宫应当并入这百家宫了。”
“如此方才能够显示出,这百家平等之意啊。”
陈珂此时也是出列,脸上带着赞同的神色。
“陛下,臣赞同李丞相所说之事。”
“且,臣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啊。”
第七十七章:山雨欲来风满楼(四)
另外一个想法?
嬴政心里一愣,这个事儿,之前可是没有说过啊。
算是陈珂的临场发挥?
难道又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哦?”
“什么主意?”
“说来让朕,让满朝爱卿听一听。”
“若是可行,朕给你算一功。”
“哪怕是不可行,朕也恕你无罪,如何?”
陈珂这才是低着头,轻声说道:“启禀陛下,等到这「百家宫」建成后,诸多文选赛学子入内。”
“若是就这般供养,岂不是太过于浪费?”
陈珂笑着说道:“臣私以为,除却一些大贤入朝为官外,其余的人在这百家宫中无事可做,也是一种浪费。”
“为何不让这文选赛,成为一种常态呢?”
成为一种常态?
众人都是有些不理解,什么叫做成为常态?
嬴政也是心里好奇,之前的时候,陈珂并没有与他说过这个事情。
“哦?何为成为常态?”
陈珂低声说道:“陛下,前朝之时,周曾在镐京设置国学,为何我大秦不能设置呢?”
“且,臣以为,如今天下形势与当年不一。”
“陛下之功高,比之那周武、周公更高,德行比之更强。”
“天下一统,万民安乐。”
“此时,我大秦可立高意,设置百家宫,百家宫内诸脉分立,天下学子高才者可入百家宫中钻研。”
“其可自选一脉学习。”
“而这选拔的标准,便是文选赛。”
“文选赛前二十者,可如之前陛下之令,入朝为官。”
“文选赛前百者,可入百家宫中为学,学成者,可当选为郡县之令,派遣地方为官。”
“至于第一次的那些人,高才者,可为百家宫各脉之师。”
“此之为讲师。”
陈珂抬起头,看着嬴政,也是环视着众人。
“陛下,讲师者,故名思意,为讲学之师。”
“讲师之俸禄由朝廷亦或者由陛下拨出,诸弟子入百家宫中学习,不拜讲师,而拜陛下也。”
“讲师,是替陛下传授知识者。”
陈珂的一番话说出,听得在场的人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嬴政。
嬴政的眼睛已经是微微的眯了起来,其中闪烁着些许光彩。
他在思考陈珂所说的这個内容.....
讲师?百家宫?
不是拜讲师为师,而是拜自己为师?
至于出的那些俸禄什么的,这对于始皇帝来说是一个小事。
重要的是,等到这一批批的学子学成之后,入朝为官,他们的老师是自己....
那么会对谁忠心?
会对自己忠心。
嬴政深深地看了一眼陈珂,觉着陈珂说出讲师的目的,绝对不是那么简单。
一定是在为自己着想。
他感慨了一句,自己只是戳了陈珂一下,没想到竟然是有这么大的收获。
这难道就是陈珂想到的办法?
为了不写出什么著作,而特意想讨好自己的办法?
不得不说,陈珂的这个讨好,着实是戳到了嬴政的心里去了。
他当即便是长笑一声:“哈哈哈哈哈,陈珂啊陈珂,你这么好的主意,之前怎么还犹豫?”
嬴政略带着玩笑的说道:“当真是该打。”
众多大臣瞬间就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其实在听到这个办法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是知道。
皇帝一定是会同意的,除非皇帝的脑子被驴给踢了。
而此时,嬴政的声音又是再次落下。
“行了。”
嬴政环视着众人,朗声道:“诸位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斯首先上前一步,声音中带着恭敬。
“启禀陛下,臣觉着陈少府的提议非常之好。”
“正巧了解决了之前郡县制中的些许弊端,此法与轮换制法一同使用,当时可以解决郡县制中的弊端啊。”
李斯的声音中带着赞叹:“陈少府,果然是大才!”
他并没有吝啬自己的夸赞,因为这绝对是好事。
一旁站着的冯去疾却是有些不满....
但却不敢说什么。
皇帝的意思,明显是要对他们这些豪门出刀了。
但是这个刀出的并不狠辣,倒是还能接受。
现在始皇帝威严正盛,谁敢在这个时候触始皇帝的霉头?
于是,当即也是站了出来。
“臣附议。”
王琯一向是以皇帝为首,此时皇帝明显是高兴地,如何能够不同意呢?
“臣附议。”
王翦、蒙恬等人也是直接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