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荒野大冒险 第391章

作者:甲壳蚁

【是的,就是我干的,你能怎样?来打我啊(爪子大力拍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证书)】

【蚌埠住了】

【国一就这么豪横吗?什么时候给我也来一张,我也是混吃等死的一级废物,呜呜呜】

毕方摇了摇头,算了,随它去吧,今天可是有个大工程等着自己去做。

或许是今天的太阳太好,清晨的版纳雨林中甚至还出现了雾气。

看着林间的水雾,毕方忽然想起了自己之前提到过的瘴气,一道闪电自脑海中划过。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瘴气是一种毒雾,而古人会将患病原因归咎于‘瘴气’这样明显带有气体含意的词语上了!”

【为啥?】

不少人挠了挠头,配合发出疑问。

“所谓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一方面把氧气卷入水中,另一方面把下面含氧量低的水翻上来吸收氧气,所以有机质分解的快,不容易出现微生物集聚情况。”

“而且流动的水会冲走虫卵,蚊虫难以滋生。所以,大江大河虽然水多,带来湿润空气,却未必会直接致病。”

“古人说瘴气,一般说的也不是开阔谷地里的农业区,而是说周围的山区里有瘴气,可见瘴气不能简单地说成湿热空气。”

毕方在黏土坑内加了些水,继续搅拌起来。

一晚上的蒸发,让黏土坑有些凝滞了。

“不流动的积水最容易滋生病菌,这就需要存在许多比周围低的洼地,存住雨水,而这样的洼地在大多数地方常见。”

“就算地表是斜面的,倒下的树木,塌落的石头也经常会造成小型洼地,去年我去大兴安岭,还在林间见到许多类似的洼地水坑,或者说小型沼泽,当然,都是冻住的。”

毕方所说的是去漠河那次,天寒地冻下,地上都是冻起来的“冰洼”,结合这次的所见所闻,他才彻底明白,为什么“瘴气”会是“瘴气”,而非什么“瘴水”,“瘴土”。

“只是北方降雨少,晴天洼地会干涸,冬天会冻结,而南方常见降雨多,气温高,洼地因此变成了富含有机质的‘细菌汤’和蚊虫‘育婴室’。”

“这些成为人类这种已经没有体表毛的哺乳动物的严重威胁。对于那些不适应南方菌群的北方人尤其可怕,带来远超出‘水土不服’的伤害。”

“平时这些洼地蒸腾出水蒸气,在树林顶上重新凝结为细小的水滴,形成雾团。这些雾团因此成为蚊虫病菌滋生的标志,被认为是‘瘴’。再加上许多大群蚊虫远看就像云雾,古人因此认为南方的空气有问题。”

旧时蛮烟瘴雨地,谈虎色变是瘴气。

毕方单纯从地理的因素角度上看,第一次理解了所谓的“瘴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雾气经常出现在山林之间。

之前他只知道这是古人对细菌和寄生虫病的误称,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会,只当人们不懂,归咎于怪力乱神。

此刻看到林间的雾气,又想起在漠河的所见所闻才恍然大悟。

“还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

毕方擦了擦头上的凝结出的水雾和汗水的混合液体,将混合好的黏土挖出,将其铲到藤条编织的簸箕框内。

“三个坑还不够,我们还要再挖一个,用来建造火炉。”

“温度是炼铁的关键,在地下的火炉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热量积聚起来,而且我们洞挖得越深,相对的,炉子也就越高。”

长度是一体的,地下越深,也就变相增加了炉子的整体长度。

炉火就会更加旺盛。

“利用烟囱效应,炉子越高,气流越快,流速快压强就小,和下面形成压强差,火就旺了,那我们的燃烧率也会提高。”

【666,十天了,终于要来点干货了!】

【还剩下十一天,老方来得及吗?】

【大哥,快回去跟嫂子道个歉吧】

【坐等反应堆,什么时候搓个核熔炉?】

【核反应堆?快了快了,别催】

【这么一大段话,我是一句都没听懂啊,暴风哭泣。】

“哈,理解不了吗?”毕方挠了挠眉毛,手上的黑泥将他弄了大花脸,但也丝毫不在意。

“简单点说吧,冷热空气的流动大家都知道吧,这个也属于初中知识,热胀冷缩,因此一般条件下,相同体积的冷空气会更重,它会下降,而热空气会更轻,所以会上升,形成空气对流。”

观众们点点头,这还是容易理解的。

“我们的炉子底下在燃烧,空气就会变热膨胀,而后上升,上面冷空气就会下沉,相对流动的速度取决于温度差,只要烟囱足够高,我们上端的空气就越是接近自然温度,也就更冷,温度差就越大,流动速度就越快,这能明白吗?”

观众继续点头。

“一旦空气形成流动,而且速度够快,我们就有足够的氧气助燃,提高燃烧效率和温度,就相当于是一个天然鼓风机。”

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从上部出风口排出热烟气,外面的新鲜冷空气从入口被卷入,增加了燃料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燃料更加充分的燃烧,增强了火势。

这就是高炉的原理。

高炉炼铁,听着厉害,其实就是字面意思,用高炉练出来的铁。

古往今来限制材料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燃烧温度和耐高温的炉子。

观众们恍然大悟。

【卧槽,懂了!】

【我靠,这么科学的吗?我一直以为方老板是玄学世界来的,狗头】

【你以为我是科学,其实我是玄学哒!】

【总有人披着科学的皮,向我们展示魔法。】

“高楼大厦也一样,低层火灾造成的热空气,会通过通道往上流动,让高热气体不断在顶部积聚,结果使火势透过空气对流,在大厦的顶层制造另一个火场。”

“所以火灾逃生千万不要往上跑,一定要往下走。”

毕方挖出一个能容纳他半身的坑洞,开始利用黏土建造一个火炉。

【铁细菌炼铁真的靠谱吗?给我感觉就像是万磁王在人体里吸出铁元素】

【我也觉得有点玄乎,不过要说不行,我赌五毛,方老板会打我的脸。滑稽】

“没有任何问题,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际,都是可以成功的。”

毕方将一大块黏土堆在地上,在土坑内铺开,四周也黏上一层。

“铁细菌能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并从中得到能量,在水中它能使亚铁化合物氧化,并使之生成三价的氢氧化铁沉淀。”

“沉淀物聚集在细菌周围,产生大量棕色黏泥,导致设备和管道的点蚀和锈瘤的形成,很多时候,我们在管道内看到的棕色铁锈就是这东西。”

“也正因如此,它能氧化溶解于水中的氢氧化亚铁、碳酸亚铁成氢氧化铁沉积下来,起到浓缩和积累环境中铁元素的作用,不少科学家还认为它可能是天然褐铁矿形成的参与者。”

“最终的氢氧化铁就可以用来炼铁!”

第四百九十章 真相只有一个!

“石器时代起始于大约250万年前,至距今7000多年前到2000多年前不等。”

“从猴子开始,我们就学会了扔石头,到猿人,我们已经开始用石斧。”

“青铜时代最早开始于前4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华夏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是甘宿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我历史不是很好,那会大概是商朝前期吧?”

“古埃及则是在第二王朝时期出现青铜器皿,进入青铜时代。”

“同时期还有爱琴海文明。”

“再之后,就是迄今为止的铁器时代。”

“最早出现铁器使用的是古埃及与苏美尔,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出现极少量的使用,但多是从陨石中得到铁,而非从铁矿中提取,因此价格比黄金贵了多倍。”

“直到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小亚细亚、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越来越多地从陨石矿中提炼铁。”

“在华夏,也曾出土了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5件铁刃铜钺,我们将它称为‘天石’。”

“真正最早大量生产铁并应用的应该是赫梯帝国,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掌握冶铁技术。到公元前1200年,铁已经在中东广泛运用,但并未取代青铜。”

“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如今的铁器时代,人类足足用了数百万年,这里面是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的进步。”

“这就是著名的三期论,将人类文明的发展,通过材料划分成三个阶段。”

在毕方的描述中,观众们仿佛看到了在历史长河下,那一堆堆燃烧的炭火,一块块送入熔炉内的黑色矿石,在高温煅烧之下,化作耀眼的红色铁水,滚滚倾泄。

【四大古国,只剩下我们了啊,我骄傲!】

【老方这么还懂起历史来了,捂脸,逼格再上一层楼】

【人类文明的进步,看似复杂,其实就是材料的变化啊】

【华夏,厉害!】

不少外国网友也都发出赞叹。

自从铁被发现后,人们就开始给它掺入不同的成分,用不同的温度过程改变它的性质,通过不同的工艺实现不同的微观组织。

这种似乎潜力无限的黑色金属,成为了支撑整个星球工业文明的最重要支柱。

眼下,毕方将跨跃数百万年的历史长河,在最原始的荒野之中,提炼出这功用无限的黑色金属。

【如果人类文明失落了,方老板的直播应该要保留下来】

【说不定能重启一个文明呢】

【牛皮】

看到这样的评论,毕方手握黏土开玩笑道:“我现在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有足够的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知识,来达成这样的目标,看似是荒野,其实是人类文明的整体体现。”

用黏土将底层铺好后,毕方又在四周涂上更多的黏土,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马桶。

四周都被黏土包围,只留下一个近四平方分米的洞口。

等推积到和地面齐平时,毕方额外做了一个凸出来的U形口,说道:“这里就是烟囱口,等下气体交换就全靠它。”

做出了一个通道口,整体更像厕所了。

不远处,回到洞内的水巨蜥再一次的探出脑袋,似乎在疑惑面前的高大生物在做什么。

在它的脑子里,狩猎,进食,休息,繁衍就是生命所存在的意义。

想不明白的水巨蜥用爪子挠了挠皮肤,想着中午去码头……去水坑搞条鱼吃吃。

【像,真的太像了】

上一篇:异星遗迹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