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憨婿 第435章

作者:大眼小金鱼

“诶,是,师傅,听你的,你说怎么弄,徒儿就怎么弄!”韦浩高兴地说道。

“嗯,对了,对付吐蕃运粮车队是你的主意吧?”洪公公微笑的看着韦浩说道。

“啊,这,这你都知道?”韦浩吃惊的看着洪公公。

“房玄龄可想不出这样的主意来,这件事,为师也在计划着,到时候让吐谷浑的人,烧掉这批粮食和马车,现在已经在布置了!”洪公公笑着对着韦浩说道。

“谢谢师傅!”韦浩一听,非常激动拱手说道。

“吃饭,咱们师徒有段时间没见了,师傅昨天回来的,昨天陛下大宴,为师可不能过来,所以今天一大早就过来看看你!”洪公公对着韦浩说道。

“诶,来,师傅,你也吃,尝尝这个!”韦浩说着又给洪公公夹菜,自己也是吃了起来,

吃完了后,韦浩本来想要带洪公公去前院的暖房里面,洪公公说不去了,他还要回宫去,怕陛下有什么吩咐,

韦浩没办法,只能站在门口相送,送走了洪公公后,韦浩则是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内,

没多久,就见到了李丽质和李思媛联袂过来了,两个人坐在了韦浩的对面,盯着韦浩看着。

“干嘛啊?”韦浩不懂的看着他们两个。

“玻璃杯呢?”李丽质盯着韦浩一脸严肃地说道。

“哦,来人啊,来人!”韦浩听到了,大声的招呼了一下,马上就有一个家丁推门而入:“公子,两位少夫人,可有吩咐?”

“去库房取玻璃杯过来,每样取20个过来!”韦浩对着那个家丁吩咐说道。

“是,小的马上去找管家!”家丁拱手说道,取这样贵重的东西,需要管家打开库房才是,贵重的物资,可都是要管家亲手把关的,可不是谁都能够取走的,要不然丢失了就麻烦了。

“这个真的要明年冬天才能生产?”李丽质看着韦浩说道,对于玻璃杯她是喜欢,但是更多的想要知道到底能不能快点生产出来,现在很多人可是想要买的,如果能够生产出来,那就赚大钱了!

“嘿嘿,原来是问这个啊?”韦浩笑着看着李丽质说道。

“那是,不过,慎庸啊,到底能不能做啊?”李丽质马上靠近韦浩问了起来。

“能啊,但是现在不能做的,现在我们可是在长安,这个工坊,到时候肯定是需要开在洛阳的,等我们成亲后,到时候去洛阳,那些东西,都交给你们去弄!”韦浩笑着对着李丽质他们说道。

“我就说吧,肯定是要去洛阳的,你还着急!”李思媛对着李丽质说道。

“那也要问清楚,你知道他现在还有多少好东西吗?很多!他都没有拿出来!那个玻璃到现在都没有生产出来,就是不卖,不知道如果玻璃出来,能赚多少钱吗?

还有那个马车,他几个月前就弄出来了,就是不生产出来,到后面看到了有这么多灾民,他是没有办法了,才拿出来卖的,哼,这个人,就是懒!人家有好东西,巴不得快点弄出来赚钱,他倒好,就是不弄!”李丽质指着韦浩对着李思媛抱怨说道。

“咱们也不缺钱啊?”韦浩苦笑的看着李丽质说道。

“这那是缺钱的事情啊,我就是喜欢赚钱,喜欢看着家里的库房堆满了钱,听着别人说我们家的东西好!”李丽质抬头高傲地说道,韦浩很无奈的点了点头,李丽质还真是这样的性格。

“行了,等到了洛阳后,就交给你们,现在你们拿着一些回去,等会我让管家再准备一些,给你们带回去,对了,思媛,岳父那边你也送一些过去!”韦浩对着她们交待说道,她们两个也是点了点头,

而韦浩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

此刻,在长安城外面,禄东赞现在很高兴,终于弄到了2000多辆马车,现在那些马车上面,全部装满了粮食,今天要从长安城这边出发了,禄东赞站在西门城外,看着那些马车排成长龙,往吐蕃那边赶去,心里是非常高兴,

不过,现在禄东赞还不能回去,他还需要继续在长安,一个是说服李世民出兵对付吐谷浑,哪怕是不出兵,也要给吐蕃压力,

另外一个,他还有其他的目的,这里是长安,各国的使者都在长安,吐蕃也需要和那些使者聊聊,看看能不能提前达成一些协议,到时候好一起联动,但是这样的协议,靠那些使者是不行的,还需要各国派出高级的人到长安来详谈才是,或者,吐蕃这边派人到那些国家去详谈,

第三个就是,他感觉现在大唐的威胁太大了,他很不放心,想要多待一段时间,了解大唐对其他国家的策略,掌握大唐的意图,这样回国后,他也好做决策!

“大相,车队已经出发了,带着我们百姓期盼的粮食出发了,等粮食到了我们国家,百姓们就有救了,那些滞留在大唐边境的百姓,也会回到我们国家!”一个吐蕃的官员对着禄东赞说道。

“嗯,回去是会回去,但是都回去,可能性就不大了,估计能回去一半就不错了,一些人知道了大唐的强大,而且他们投降大唐的话,还能分到土地!”吐蕃担心地说道,

大唐在边境对其他国家的百姓,可是执行着很宽松的政策,只要愿意投降到大唐来,每家分地30亩,但是需要到大唐指定的地方去,所以很多其他国家的百姓,都是被打乱了生活,大唐对于那些番民,也是有点防备的。

“是,不过,大唐,也确实是强大,就长安城而言,一个这么大的都城,拥有百姓几百万!太吓人了,而这个商贾云集,货通天下,真是,让人羡慕,什么时候我们吐蕃也能这么强大就好了!”那个官员听到了禄东赞这么说,也是很羡慕地说道。

“不必羡慕,三年前,这里还是很破败的,只是这三年,发展的太快了,和那个韦浩有直接的关系!”禄东赞对着那个官员说道,

那个官员听到了,也是点了点头,很快,禄东赞就回到了城内去了,现在粮食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去拜访各国的使者了,那些使者都是住在驿馆里面。

而大量的马车送着粮食离开长安城,也被李世民站在五楼看的一清二楚,今天上午,大雪就停住了,远处,那些马车进进出出长安城,一派繁忙,让李世民很是高兴。

“陛下,房相过来了!”王德过来,对着李世民说道。

“嗯,宣!”李世民拿着玻璃杯子,端着一杯清茶,站在窗户边上,看着远处,没一会,房玄龄就进来了,对着李世民拱手。

“来了,来,你来看看,看西面!”李世民看到了房玄龄过来,就对着房玄龄招手,让他到窗户边上来。房玄龄到了窗户边上,看到了远处有很多马车向西行!

“吐蕃的车队出发了?嗯,臣一大早也接到了消息!”房玄龄马上对着李世民说道。

“2000多辆马车,你说装多少粮食?每辆车可是够100个人吃一个月的粮食,这些足够吐蕃20万百姓吃一个月的,而且,这个还是按照我们百姓普遍消耗的量,如果吐蕃那边配上他们的马奶等食物,这些粮食足够他们40万到60万百姓一个月的消耗量,吐蕃人口本来就不多,这些粮食一到他们那边,就能够缓解他们的粮食危机!”李世民站在那里很不爽地说道。

“陛下请放心!”房玄龄明白李世民的意思,马上拱手说道。

“这件事交给你,朕放心,朕现在就是想要问问你,如果我们大唐的粮食出现了危机,到时候该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办法?”李世民扭头盯着房玄龄问了起来,房玄龄一下就被问懵了!

第520章 粮食危机

房玄龄被李世民这么一问,有点发蒙,没想到李世民突然问了自己这么一句。

“这两年风调雨顺,粮食略有盈余,可是你知道,这两年大唐人口增加了多少吗?这个是前几天,万年县县令送来的调查报告,你看看,今年万年县新出生人口13余人,如今万年县一岁左右的婴儿有19万,一岁到两岁的婴儿11万人,两岁到三岁的婴儿有9万人,三岁到四岁的婴儿有4万人,四岁到十四岁的儿童,有32万人。

你瞧瞧,这三年,长安城增加了多少孩童,这些孩童长大了需要大量的粮食,而且明年,长安城的人口还会增加,为何,因为慎庸让长安城的百姓赚到钱了,而百姓赚到了钱,就敢生孩子,百姓们生孩子,他们考虑是有没有那么多钱,能不能养活那些孩子,而我们,要考虑的是整个大唐有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这么多的百姓。

按照慎庸的预测,三年后,如果大唐的粮食没有大规模的增加,哪怕是出现天灾,我大唐的粮食都不够!”李世民站在那里,发愁的看着外面说道。

“这……三年?”房玄龄震惊的看着李世民,这个他还真不知道。

“你让各个县令统计一下每个县新出生的人口,还有就是前些年出生的人口,你就会发现,这几年人口增加的非常快,可是粮食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慎庸弄出了曲辕犁,粮食产量平均增加了两成半,最多能够顶住三年!”李世民扭头看着房玄龄说道。

“这……这!”房玄龄很吃惊,也很惊恐,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这次,吐蕃要我们大唐援助粮食给他们,朕是不同意的,而且慎庸也极力反对,你知道,现在,我大唐都要面临着巨大的粮食危机,没有粮食,百姓就会叛乱,按照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未来三年,我大唐的人口,能够增加三成,七八年就能够翻一倍上去,这些可都是一张张口啊,他们需要粮食!”李世民有点着急的对着房玄龄说道。

“陛下,是臣的失职,臣马上做好调查,率领六部官员,密切关注粮食储备之事!”房玄龄马上拱手说道。

“朕,现在想要让慎庸专门管粮食的事情,慎庸曾经说过,他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是没时间,朕也知道,这两年用慎庸用的有点狠,可是我大唐之前太穷了,如果不是慎庸弄出那些工坊,现在我们都穷的不行!”李世民背着手走到了茶桌这边,然后坐下。

房玄龄也跟了过去,李世民对着他压了压手,房玄龄马上坐了下来!

“陛下,那,慎庸可是洛阳的刺史,洛阳的事情,牵动着多少人?大家都指望着慎庸在洛阳带着大家赚钱呢!”房玄龄有点担心地说道。

“朕也没有说不让慎庸担任洛阳刺史,也没有不让他在洛阳弄那些工坊,朕的意思是,让慎庸去抓粮食的事情,在洛阳那边推动,希望三年之内,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朕的考虑是,两年之内,发动一场战争,打仗吧!”李世民无奈的叹气地说道。

理由李世民没说,但是房玄龄知道,消耗一些人口,没办法,养不起啊,另外就是掠夺,通过掠夺,抢夺粮食。

“陛下,这个终究不是长久之道,估计还是要靠慎庸!”房玄龄考虑了一下,对着李世民说道。

“朕当然知道,所以今年冬天,慎庸在家里休息,朕都不去给他找事情做,朕考虑到,这几年慎庸做的事情已经太多了,加上也要成亲了,还给他派出这么多事情,有点不近人情了,朕也不想。

“陛下英明!”房玄龄听到了,马上拱手说道。

“朕有一个要求,就是你给我压制一下那些官员,别没事弹劾慎庸,尤其是这几年,如果弄的慎庸撂挑子不干了,朕拿他们是问!”李世民对着房玄龄说道。

“是,陛下你放心,臣会和那些大臣们说清楚的!”房玄龄立刻拱手说道。

“嗯,这就好!哎,粮食问题!这个才是本朝最大的危机!”李世民叹气地说道,接着给房玄龄倒茶。

“是,陛下这么一说,臣现在感到后背发凉了,如果真的出现了这个问题,臣是难辞其咎的,臣也难以面见天下父老乡亲!”房玄龄也感到后怕。

之前他可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李世民这么一说,他是真的有点怕了,接着看着李世民说道:“陛下,你和慎庸商量过吗?”

李世民听到了,摇了摇头,但是语气非常肯定地说道:“这个不用商量,朕只要让他去做,他就一定会去,而且一定会做好的,这个就是慎庸的本事,而且朕也知道慎庸心里有百姓。

你看看他的那个暖棚,那里种植的可都是百姓家的东西,为何?一个国公府邸,居然在府邸里面建设一个大棚。之前的棉花,你知道的,今年棉花大丰收,前线将士都分到了棉衣棉裤,他们很多人都说,这个棉衣棉裤好,非常保暖!

这些都是慎庸的功劳,明年棉花要大量推广,到时候百姓御寒的问题,基本解决,哪怕是没有解决,也能够获得极大的缓解!”

“是,慎庸这点确实是做的不错,很多事情,都是不知不觉的做完了!”房玄龄听到后,也非常佩服地说道。

“嗯,所以,嗯,下午朕召集慎庸到皇宫来一趟吧,这小子有的时候,是真的懒啊,只要朕不召集他过来,他是坚决不来!”李世民此刻很无奈地说道。

之前可是和韦浩说好了,十天来一次,这小子答应了,也不来!

“嗯,陛下,是需要和慎庸说清楚,说清楚了,就让慎庸去好好弄粮食的事情!”房玄龄也点了点头说道。

现在都快要出现粮食危机了,这两年,新生儿太多了,那些孩子长大了,可需要大量的粮食,当然,也能够让大唐更加强大。

下午,韦浩吃完饭,刚刚准备去暖房那边看会书去,就有太监到自己家里来了,说是陛下召见。

韦浩一听,很无奈,昨天都见到了,今天还召见自己过去,现在也没有什么大事情,不过李世民既然召见自己过去,那自己肯定是需要去看看的,要不然,指定会挨骂。

韦浩到了承天宫这边,被下面的太监告知,陛下在五楼等他,韦浩没办法,只能去五楼,上楼时,看到了一楼大厅这边,还有一些大臣在等着,想要等李世民的召见。

韦浩上了五楼,发现李世民坐在靠近窗户的暖房里面,于是过去行礼。

“你小子,你自己说说,多长时间没来了?昨天的不算!”李世民盯着韦浩说道。

“不是,父皇,怎么就不算了?再说了,儿臣这边是真的没有什么事情?现在忙着规划洛阳呢!”韦浩马上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找一个理由,也不会挨骂不是?

“嗯,那还差不多,洛阳的事情,确实是比较多,对了,这次你挑选了三个县令过去,吏部已经派人送过去了,已经宣布任命了,之前的县令,也要到京城来述职,到时候再安排!”李世民对着韦浩说道。

现在洛阳那边的县令,都要陆续给换了,但是不能一下就全部换完。

“是,谢谢父皇!”韦浩听到了李世民这么说,马上拱手说道。

“嗯,坐下,慎庸啊,还有一件大事情啊,朕前段时间,派人给你兄长传话,让他统计一下,万年县这几年新生婴儿的情况,这个是报告,你看看!”李世民说着把韦沉的那份报告,交给了韦浩。

韦浩展开仔细的看了起来,看着看着,韦浩皱着眉头了。

就在这个时候,王德进来了,手上拿着一份奏章。

“陛下,长安县令长孙冲派人送来的奏章,按照您的要求,直接呈上来了!”王德拿着奏章对着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立刻接了过来,仔细的看着。

李世民看完了,就把奏章给了韦浩看:“你瞧瞧长安县的,长安县的新生婴儿更多,超过了万年县的五成,现在我长安的实际人口,包括那些婴儿的话,一定超过了300万!这两年人口增加太快了,粮食都是一个问题!明年估计会更多,慎庸啊,这个粮食问题,怎么办?可不能让百姓挨饿啊!”

“儿臣先看看!”韦浩拿着奏章仔细的看着,李世民在那里给韦浩倒茶。

“父皇,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长安城不用十年时间,人口就能够突破500万,而长安周边的那些良田,可是没有办法养活这么多人的!”韦浩也很发愁的看着李世民说道。

“朕知道啊,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啊?”李世民盯着韦浩说道。

韦浩拿着茶杯,细细的品着茶。

“慎庸,你考虑过没有,三年后,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所有良田生产的粮食够吗?够整个大唐百姓吃的吗?”李世民盯着韦浩问了起来。

“可能不够,哪怕是够,如果没有突然的人口大量减少,第四年也是不够的!”韦浩坚定的摇头说道。

“是啊,不够,粮食是我大唐将要面对的第一个大危机,像吐蕃,高句丽,薛延陀,西突厥,他们都不是大唐的巨大危机,我大唐的军备做的非常好,前线的将士还有那些府兵,训练的非常好,哪怕是他们杀进来,我们也能把他们给杀出去,但是现在,粮食才是最大的危机,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大唐自己就要先乱起来!”李世民站了起来,背着手到了窗户边上,发愁地看着长安城外面的景色。

韦浩坐在那里,脑子里也考虑着这个问题,超大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也是发展不起来的,一旦遇到了粮食危机,瞬间土崩瓦解。

“慎庸,父皇记得,你说过,给你七八年的时间,你肯定能够彻底解决这个粮食危机,是不是?父皇没记错吧?”李世民扭过头来,对着韦浩说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