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演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478章

作者:笔名帅不帅

所以这真的是“江神”啊!

没几把刷子真的不好闯奥斯卡和格莱美的。

众人在本子上纷纷记下这个彩蛋,接着便开始等待电影开场。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江炎口中的“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看”的电影是什么样的了。

而在第一排,江炎此时则是小声地在和身边坐着的一个霓虹男人说这话。

这个霓虹男人便是原时空负责发行《那山》的深泽一夫了。

……

原时空,《那山》在国内发行遇阻,全国只卖出一份拷贝,票房几乎为零。

而霓虹资深发行人深泽一夫偶然看了这部影片,就找到了导演霍建起,表示愿意为这部片子做霓虹的发行工作。

深泽一夫曾任东宝东和总经理,也做过动画电影的编剧,山本映一、高畑勋等著名导演都与他合作过。

对于中国文化,他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致力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影视剧发行领域眼光独到,86版的《聊斋》就是由他引进到霓虹的。

在购下霓虹发行权以后,深泽一夫马上就联合了岩波影院、《旬报》、东宝东和共同运作发行,而《那山那人那狗》的霓虹之行,在一种异常周密的部署之下展开了。

至此,把国内电视播出权卖给电影频道而得到的48万元人民币,加上卖断给日方的8万美元,就是制片方在这部电影上的总收入。

而这时,没人会想到,这部国内“无人待见”的电影,会在霓虹卖出了8亿日元的票房。

这其中也和霓虹方面的发行人认真、仔细而且专业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他们搜集了有关《那山那人那狗》的所有资料,包括主创人员的相关信息,连一个配角的生日都不落下,为了配合宣传,《旬报》特意印制了精美的宣传小册子,上面介绍了影片创作背景、拍摄地湘西地区的人文地理知识。

岩波影院还从原作者彭见明手中买下了六个短篇的版权,与《那山那人那狗》一起推出了彭见明小说的日文版合集。

通过近一年的铺垫宣传后,这部《那山》上映后票房喜人,很快就打破了老谋子的《我的父亲母亲》的国产片海外票房纪录。

而江炎看上深泽一夫,除了他仔细认真的工作方式外,还有着深度合作的意思。

因为他肯定是要在霓虹拍电影的,有一个当地的深度合作伙伴,肯定会方便许多。

当然,华纳在霓虹也有相关渠道,但人家主要是做音乐,电影方面目前连老美的都没磨合顺溜,所以自己多找一找个合作伙伴显然会更有自由度,没必要一直靠着华纳。

而目前来说,要搞定深泽一夫,其一便是江炎的人气。

这个其实已经解决了,就算没有格莱美提名,深泽一夫也知道江炎的人气火爆,不然他也不会过来。

而第二步嘛,就是让电影说话了。

第410章 《那山那人那狗》上

“我的乡邮员生活,是从一个非常普通的早晨开始的。”

伴随着宁静的背景乐,江炎的旁白出声,《那山那人那狗》缓缓地展现在了一众观影者的眼前。

大银幕中,天色还有些暗,山、屋宇、河、田野还都蒙在雾里。

邮电所里的一家人已经早早起来,“父亲”正收拾着邮包。

虽然“儿子”昨天就收拾好了,但“父亲”又都掏了出来。

他想到这是孩子第一回当乡邮员,还给他画了张地图。

乡邮员不是那么好当的。

一张小小地图,标出了寥寥几个地点,但用“父亲”的话解释,却是:

“来回一趟二百二十三里,要站三天,中间歇两个晚上。”

“儿子”很是自信道:“我知道,你来了回的,我怎么不知道。”

父亲没说什么,而是继续指着地图交代细节:

“第一天,你要走八十里上山路,翻过天车岭……”

一天至少八十里的山路,上山下山,再加上几十公斤的邮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儿子依旧自信地表示:“第一天我要是多走点,没准两天就能赶回来。”

父亲闻言侧头教诲:“干上了,就不是一天两天,三趟五趟……”

儿子打断道:“我知道。”

父亲继续叮嘱,乡邮员这活看着简单,实际却不简单,真的干上了可不兴喊累。

但儿子丝毫没有排斥,反而戴上了父亲的旧制服帽子,用他的话来说,乡邮员还是国家干部,至少比进城打工要好。

而其实乡邮员是父亲做了一生的职业,接他的班也是他自愿的。

收拾妥当,儿子走到门口,他就要背上那沉重的邮包,上路了。

他的跟前,走来了一只狼犬,这狗名叫“老二”,是父亲乡邮路上的老搭档。

儿子唤它一块走,这送邮的路上可不能没有它,何况他还是第一次呢。

但“老二”紧紧挨着父亲,无论父亲怎么劝他都无动于衷。

于是父亲回屋换了身衣服,决定一同上路。

离开家门,儿子回头对母亲大声叮嘱:

“妈,你有事就找许万昌,我托过他了。”

“妈,你回去把。”

儿子一步三回头地叮嘱着母亲,父子俩走了,家中只剩母亲,儿子自然担心。

可父亲此刻却有些醋意:

“妈,妈的,叫的亲!”

影片到这里,观众们也便知道了影片交代的背景。

父亲退休,江炎接了父亲的班,因为是第一次上班,所以两人不得已一起走。

之所以不得已,是因为那肉眼可见的“父子生疏感”。

而这也在接下来的镜头中交代了。

雾气中的农村小道上。

山、人、狗的构图很美,但狗在前,儿子在中间,父亲落地有些远。

看得出来,儿子不习惯和父亲同行。

而这也让很多观众们深有所感。

确实,在华夏社会中,父子亲情总是那么奇特。

不习惯叫“爸”,和“爸”不亲,是一种常态。

但要真说“不亲”,那也不见得,只不过这种感情很不容易表达出来。

而《那山那人那狗》的开篇,似乎也就让观众们知道,这片子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情感。

除了影片内容外,影片中的景色、演员以及那缓缓如画卷般展开的节奏,也让许多人真的沉下心来看了进去。

当然也有不少非影迷,他们只是为了看江炎。

而江炎在影片中那山村少年的质朴气息浓郁但又灵气十足的样子,很是给一众江炎粉们震了一把。

看惯了聚光灯下光鲜亮丽的江炎,如今看到这如同老家隔壁大哥哥模样的江炎,这种感觉真的很是新奇。

而这样的感觉,用专业点的词汇来概括便是:演员的角色塑造力强悍。

许多影评人此时已经默默写下了评语。

在这之前,江炎在影视剧中塑造过的完整形象只有两个,一个是逗比于严肃交织的包拯,一个是高冷却又温柔的翩翩君子花无缺。

两个角色的跨度实际上说是很大的,但长得帅的演员就这点不好,演技方面的表现力会被颜值掩盖掉许多。

不过这种情况在江炎身上倒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包拯和花无缺,说实话江炎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所以很少有人说江炎演包拯就是涂黑,演花无缺就是耍帅,这显然是睁眼说瞎话嘛,甚至有老一辈评论员说,明年的各类电视剧奖项要真评选的话,江炎也很有可能入围。

但江炎毕竟帅,又是流行歌手,再加塑造的角色少,资历也浅,所以评论界对于“江炎演技”这件事虽说认可,但也绝对不会到主动拿出来讨论的地步。

另外,说讨论江炎的演技,其实江炎很多客串和群演角色倒是更值得讨论。

但同样的,江炎是歌手嘛,再加客串和群演角色也不是完整的角色,所以进入评论家法眼的门槛就很高。

不过现在,当江炎又一次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包拯和花无缺的“山村少年”,而且这个山村少年面对老戏骨滕如军也没任何突兀,于是很多影评人就在想,江炎说不定能靠这片子,真的夺一夺奖项了。

而其他那些小生的压力就大咯。

只是可惜的是,这片子里他是配角……

……

影片继续,山路难走,父亲时不时提醒走慢点,而儿子却以为自己被看轻了,所以憋着一股劲,决定只要父亲不喊累,自己就绝不喊累。

于是就这样憋着一口气,两人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终于在儿子汗流浃背时,父亲一处山坡上提出了休息。

儿子却装作还有余力的样子,若无其事地放下背包。

而等坐下后,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地询问对方“累不累”。

儿子顿觉高兴,因为自己难得和父亲有这样的默契。

只是父亲面露苦色,曾经这自己背着包走过的邮路,如今他两肩空空,走起来却是那么地不适应。

父亲常年奔走在外,腿脚落下些毛病,治了好长时间,总是不见效。

儿子以为他在担心退休后没法继续治病,但其实,父亲只是想着腿脚治好了能继续干下去,用不着自己孩子受这般苦。

儿子自然不知道父亲的想法,所以便对父亲道:“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

但父亲并没有理会,只是招呼老二继续赶路。

于是二人继续行程,儿子想要和父亲聊些什么,却又不知说些什么好。

他回忆起小时候,其他孩子都很羡慕他,因为他的父亲经常不在家,所以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很少挨打。

但其实,儿子对父亲的感觉是既陌生又害怕。

每当父亲回来的时候,他总会在外头玩到很晚才回家。

上一篇:我的科技博物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