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技博物馆 第62章

作者:千越南秋

而当信息屏中的内容逐渐通过视觉传输进徐磊的脑海并很快融汇贯通后,徐磊也终于理解了那句展品的评价。

按照摩尔定律来讲,伴随芯片尺寸减小,量子效应影响加剧,硅基芯片开始逐渐达到物理极限。

至于这个物理极限理论上为1纳米。

但碍于材料的限制,基本生产出3纳米工艺的芯片也就走到了尽头。

可博物馆收藏的这台顶级光刻机,却具备生产1纳米芯片的能力,只需要借助特殊材料的辅助即可。

也就是说,一旦把这台顶级光刻机制造出来,国内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会直接跃入最顶尖的行列,从原本的被动化作主动。

甚至海外公司想生产高规格的芯片,都需要让这边代工。

否则就将被市场所抛弃。

要知道目前海外芯片生产的主流工艺还是以7纳米为主,就连最先进的晶圆厂抬积电也刚计划建造5纳米晶圆厂,距离实现3纳米芯片规模化生产还有较远的路走。

更无需说物理极限1纳米芯片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现在博物馆解锁出的展品均来自零级文明。

虽说零级文明中的科技产品和蓝星上的水平较为接近,不会出现无法制造出来的情况,可难免会让人有些遗憾。

主要作为零级文明中的生命,谁又不想感受来自高等文明的科技力量。

不过通过徐磊对这座博物馆的详细了解,收藏的高等文明展品很有可能不在大厅,而是存放在上面的空间中。

奈何徐磊无论如何寻找,都始终没有发现前往上一层的入口,所以最后也只能作罢。

但根据博物馆解锁新展品的要求,徐磊倒是推测可能需要影响力总数达到某种标准,才会出现进入上层空间的入口。

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展品被解锁出来,迟早能遇到高等文明的科技产品。

到那个时候世界格局势必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并非现在这种小打小闹。

……

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直到徐磊听到耳旁有声音在喊自己,这才控制意识暂时脱离博物馆。

“徐总,杨院长正在外面等着你呢。”

徐磊刚睁开眼睛,一张漂亮的脸蛋顿时占据了视野。

正是他的助理陈诗禾。

待回过神来后,徐磊随即伸出双手揉了揉略显僵持的脸庞,便准备起身向外面走去。

刚好他也要找机会和杨森平商议合作制造顶级光刻机的事情。

倒是陈诗禾看到徐磊这幅表现,还以为他没有休息好,便连忙开口提议道:“徐总,要不你还是再多休息会吧,我去和杨院长说一声。”

“没事。”

“我们出去吧。”

无论在博物馆待多长时间,都不会影响到外面身体的状态,所以徐磊直接否决了陈诗禾的提议。

说着拉开房门径直走了出去。

见此陈诗禾也没有办法,只得连忙跟上去好方便自己随时掌握徐磊的状况。

由于上午在杨森平的带领下参观了几项技术的实验室,下午徐磊倒也表现的轻车熟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会特意和科研人员以及院士交流。

通过详细了解。

徐磊知道目前国产光刻机的困境,主要在激光器物镜和特殊复合材料,以及关键的高端光刻胶上面。

光刻机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激光器发光,经过校正在能量控制器和光束成型装置的作用下进入光掩膜台,然后在物镜系统的投射下来到曝光台,因为此时晶圆片上涂抹了光刻机具有光敏感性,紫外光线就会晶圆上蚀刻出电路。

其中会用到顶级极紫外式和高端浸入式技术。

激光器负责光源的产生,这对制程是起到决定性影响的,需要光源波段保持在适合的长度。

物镜系统海外光刻机则需要依赖徳国的蔡司光学镜头。

至于特殊复合材料和光刻胶,却被霓虹国公司所垄断。

要想同时具备这些技术,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若不是徐磊已经获得了顶级光刻机的全套详细技术,真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这些难题全部攻克解决。

但或许是心照不宣的缘故,过程中徐磊和杨森平双方都没有在提及研发光刻机的事。

就像是完全抛之脑后了一样。

直到接近下午五点,徐磊等人准备返回酒店的时候,杨森平才算按耐不住再次讲到了上午说的那件事。

“徐总啊,国内在光刻机上面的研发进度你也都清楚了,我们眼下是急需人才的加入,所以我真心希望你能好好考虑。”

“只要你同意,有任何问题我都尽量满足。”

早就等着这句话的徐磊,闻声当即嘴角微微上扬,然后一改上午的说辞满口答应道:“杨院长,我可以暂时留下来参与到光刻机的研发工作中。”

“你同意了?”

“不是在故意骗我?”突然听到这个结果,杨森平顿感惊喜,连忙出声确认。

言语中依旧流露着不敢置信。

其实上午在得到徐磊的回答后,杨森平基本就确定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实现了,只是出于对徐磊的重视这才又询问了一遍。

但万万没想到徐磊会突然给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不过徐磊对此肯定也是有所要求的。

几乎在杨森平的声音刚刚落下,便接过话茬又说道:“只是我有两个要求需要您先满足。”

“要求?”

“什么样的要求你尽管提。”杨森平毫无顾忌的回答道。

徐磊听到杨森平这样说,自然也没什么好顾虑的,随即便讲出了自己的两个要求。

“首先我要当项目的总负责人。”

“还有就是抛弃现在你们正进行的研究,按照我的研究方向推翻重来。”

原本还满脸期待的杨森平,在听完这两个要求后神情瞬间变得凝重了起来,似乎是没想到徐磊会提这样的要求。

如果徐磊真有能力可以攻克高端光刻机的技术壁垒的话,让他担任项目总负责人并没有什么问题,何况以徐磊取得的技术成就,院里相信也不会有人存在质疑和不满。

可这些年他们已经在光刻机的研究上付出了这么多努力。

尤其借助智能助手的辅助又刚取得技术突破,如果现在选择直接推翻重来的话,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相当于否定了先前所有的努力。

所以略作迟疑后,杨森平还是问出了心里的忧虑。

“光刻机的制造技术都是一代代更迭的,为什么需要全部推翻重来,难道徐总你是有更好的技术方案?”

……

第91章 不可能实现?

杨森平他们在国产光刻机上的研究,是从最初的毫米工艺向微米发展,在到如今的纳米级。

但却始终被海外的技术远远甩在后面。

现在华科院哪怕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也仅是才达到28纳米水平。

距离海外的5纳米芯片相差甚远。

毕竟芯片的制造规格每提升一个小层次,研发难度都是呈数倍增加,如果依旧按照原来的方式攻克技术,恐怕等国产光刻机能生产14纳米或者7纳米芯片的时候,人家已经实现3纳米工艺了。

依旧会落后于人。

所以徐磊才会要求杨森平把之前的研发进度彻底推翻。

直接从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1纳米开始。

如此国产顶级光刻机技术将获得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霸主地位,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用担心再被反超。

因为徐磊通过对博物馆中极紫外线光刻机展品所涉及到的技术知识研究,要想生产出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1纳米芯片,需要用到一种比较特殊的金属。

而恰巧这种金属国内的储量最多。

有了这个筹码加持,海外就算把光刻机更新到顶级程度,也最多生产3纳米芯片。

至于芯片领域的另一条道路碳基芯片。

虽说同规格下碳基芯片的性能要比硅基芯片强上很多,但仍旧需要光刻机进行生产,加上材料价格以及暂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等问题,能否实现大规模量产完全是个未知数。

不过徐磊也明白不拿出点真材实料,想说服杨森平恐怕没那么容易。

于是面对杨森平的询问,当即解释道:“你们现在所研究的技术工艺太过落后,哪怕有新的突破也最多刚追赶上海外公司的脚步。”

“在这种技术水平相等的情况下,他们仍会具有先天优势。”

“不利于我们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所以既然要搞,那就直接一步到胃达到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

“落后的技术注定会被时代所抛弃,杨院长不用在这个时候心疼,我相信很快你就会为今天的选择感到高兴。”

如果说刚才面对徐磊提出的两个要求,杨森平是比较凝重的话,那么此刻心中则充满了震惊,下意识瞪大眼睛瞳孔彷佛发生了一场地震。

同时大脑也在飞速运转。

物理极限?

还有徐磊怎么突然变得那么有信心了?

莫非……

想到上午的时候徐磊还在极力推脱这份邀约,现在却要扬言直接进军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这里面必定存在某些原因。

加上这次徐磊如此痛快的从滨江市赶到这里,或许早就攻克了顶级光刻机的制造技术。

此行的本意就是与他们华科院合作制造光刻机。

“他上午就是因为担心我不愿意放弃眼下的研究成果,想试探我的合作诚意,这才没有直接答应。”

“没错。”

上一篇: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