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第735章

作者:牛油果

那明显是刀御人,而非人御刀。

而此时江舟的状态,估计是还沉浸在方才那两刀之中。

这种情况,怕不是这刀在借机“传道”。

如此悉心“照料”,除了师长,还会有谁?

归南雁已笑道:“要不是这小子来头大,令这两个老魔心有忌惮,我等纵然想让它们走,也没这么容易。”

“咱们肃靖司,这次怕真是出了个不得了的人物啊。”

卫平生皱眉道:“希望如此吧。”

归南雁笑道:“好了,这小子怕是悟到了什么,还得耗上些时间。”

“咱们先收拾残局吧,你去将那些妖崽子都解决了,既然敢逃狱,那就别怪咱们不讲情面。”

“我先将那只鼎弄回去。”

“大梵无量……”

归南雁刚要动身,前去收伏那只巨鼎,却忽听一声佛号响起。

“施主且慢。”

一人忽然凭空出现,挡在他面前。

却是一个面容丰满光亮如满月的大和尚。

“宝月和尚!”

归南雁瞳孔微凝,旋即脸上露出笑容:“宝月大师法回莅临,不知有何见教?”

宝月和尚也笑眯眯道:“施主,此鼎与老僧有缘,可否让老僧带回寺中镇压?”

“哈哈哈……”

归南雁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放声大笑了几声,旋即脸色一沉:“与你有缘?宝月和尚,多年未见,你还是这么不要脸。”

宝月和尚也不动怒,只是温笑道:“斗鼎乃佛陀降生四天乐土,为转轮圣王成道时所留,本就乃我佛门至宝,”

“老纳也是在静中禅静,忽有所感,才知此佛鼎现世,这才起来,若非缘法相系,怎会如此?”

归南雁冷然道:“佛门至宝?宝月和尚,你可知此鼎为何会在我肃靖司刀狱中?”

宝月和尚点头温笑道:“自是知道。”

归南雁语气愈冷:“既然知道,你还敢说是你佛门之物?这鼎烹了一县百姓,我肃靖司正愁找不到祸首,你这算是自承其罪吗?”

宝月和尚点点头,又摇摇头:“归施主有所不知,此鼎通灵,生具佛性,是断然不会行此恶孽。”

“只是当年此鼎曾遭厄难,性灵蒙尘,被天外邪魔所乘,占了鼎身,压了真性,行恶者,乃天外邪魔,非是此鼎。”

“若归施主愿意放手,让老僧将此鼎带回寺中,以我大梵佛法镇压度化,定能将那邪魔去除,还复宝鼎本真。”

“呵,宝月,你当这是什么地方?”

忽闻一声冷笑,一个黑袍罩身的人影出现在两人之外。

“你非我楚民,亦无我王令,竟敢擅自闯入江都城中,还敢取我江都之物?可是欺我江都无人?”

随着他话音一落,下方忽然响起震天之声。

“杀!杀!杀!”

“踏!踏!踏!”

杀伐之声,踏步之声,交织在一起。

一股浓郁如实质的兵煞血气冲天而起。

虚空之中,仿佛充斥着林立的锋刃,一片尸山血海若隐若隐。

众人一看,各自巷道之中,却是涌入了黑潮一般的甲兵,再次将此处团团围禁,且比之前更多。

不仅是宝月和尚,归南雁脸色也变了。

“阴先生,你想做什么?”

阴先生呵呵低笑道:“归将军,此处已属楚地,有人在这里闹事,我等怎能置身事外?”

“你们肃靖司虽然不愿归顺楚王,楚王心念苍生,不愿平生波折,累百姓受妖魔所害,也由得你们,”

“不过,今日妖魔破出刀狱,惊扰百姓,肃靖司却需给楚王一个交代,你等既无能力,担不起‘肃妖靖平’四字,我等自然不能坐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第705章 借你身子

归南雁面含冷笑,目光在宝月和尚、阴先生之间来回转了一圈。

“嘿,果然是冠冕堂皇。”

“一个是有缘,一个是职责,到头来,我肃靖司反倒是无关的闲杂人了?”

宝月和尚摇头笑道:“施主言重了,肃靖司斩妖除魔,肃靖天下,贵司实有大功德。”

归南雁忽然一笑,伸手道:“好,既然如此,那归某就不管了,这鼎左右也是个大麻烦,本就要将其诛灭,”

“二位既然有心代劳,省却我等一番工夫,倒是要多谢了,请吧二位。”

宝月和尚一愣,旋即看向阴先生,可惜黑袍罩身,也看不清头脸。

但想来也是没有想到归南雁会如此。

二人都是心思灵敏之辈,转瞬便知道归南雁打的什么主意。

他二人都要取这宝鼎,必然不会让对方得了去。

归南雁若不退,那便是他二人联合对肃靖司施压。

此时他一退,倒是令他二人不得不对上了。

“宝月,你大梵寺是仙门圣地,你也是天下少有的至圣一品,却也未必能在我大楚军阵之下讨得了好,”

“你若冥顽不灵,说不得今天便要你血溅江都,来日楚王大事得成,你大梵寺怕也少不得要重演当年大悲旧事。”

宝月脸上温笑微淡。

所谓大悲旧事,他自然再清楚不过。

天下佛门,共有三脉,人尽皆知。

却少有人知道,很久很久以前,佛门就是佛门,只有一脉,根本没有所谓的白、赤、黄之分。

那时候佛门只有一个祖庭,那就是大悲禅院。

大悲禅院鼎盛之时,前祀尚存。

那时的大悲禅院,恐怕今天的六大仙门圣地加起来,都未必能及。

只可惜,自帝稷崛起,人道皇皇,强如前祀,也灰飞烟灭。

大悲禅院当年其实也没有得罪帝稷,只不过它错就错在,它太强大了。

帝稷灭祀,立国之初,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大悲禅院自诩世外清净之地,不涉红尘,自然也不拜帝王。

帝稷不容许有如此存在。

当年破山伐庙,第一个破的山就是大慈山,破的庙就是大悲庙。

若非帝稷踏破大悲禅院,震慑天下,后面的破山伐庙也不会这么顺利,也不能这么轻易便令仙门伏首。

当年帝稷并未将大悲禅院赶尽杀绝,尽毁寺中佛殿,尽夺寺中经籍典藏、宝物宝药,尽散幸存寺僧。

那时寺中高手十有七八已战死,剩余的寺僧散于天下,却也仍是道行佛法高深之辈。

也由此将大悲禅法传遍天下,天下佛门,渐渐分离。

年深日久,又渐归于三脉。

大梵寺当年,也是因大悲禅院覆灭,才有了出头之机,同时得了不少大悲遗泽,才有了今天的仙门圣地,佛门一脉之宗的气象。

而当年盛极一时的大悲禅院,如今却只剩下江都城外,大慈山上几间破旧的小庙,已沦为普通世俗寺院。

少有人知,大慈山上那几间不起眼的小庙,在前古之时,竟有如此赫赫之威。

宝月和尚因阴先生这几句话微微有些恍惚。

倒并非是惧怕对方的威胁。

只是这天下间,若说有什么是令大梵寺在意,难以释怀的,这“大悲禅院”四个字绝对少不了。

想要做新的“第一”,不把旧的“第一”打下去,又如何能名副其实?

只可惜,大梵寺如今确实是佛门之宗,但若是熟知大悲旧事之人,却绝不会认为大梵与大悲相提并论。

“我大梵佛法,旨在慈悲度世,所谓佛即梵,梵即佛,永恒不动,自在极乐,众生有苦,大梵即在。”

宝月到底是佛门至圣,不过是一瞬的恍惚,便已恢复过来,神容自在,温然笑道:

“倒是楚王兴无道,欺君逆父,大逆亦是大不孝,到头来,难逃因果报因,注定一场空。”

阴先生阴恻恻道:“哼,任你巧舌如簧,也难改你大梵实乃窃道贼之事实。”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口舌如箭,却非徒逞口舌,只不过是为了动摇对法。

这等境界的对抗,已经不仅只是道行法力,神通法宝、心性心境、言语交锋,哪怕有一处疏忽,都要招致祸患。

宝月和尚摇摇头,自恃道行法力远高对方,不欲再与对方口舌交锋,双手合什,低喧一声佛号。

“大梵无量……”

“多说无益,斗鼎乃我佛门至宝,万万不可旁落,施主若欲取之,请破老僧法界罢。”

“唵嘛呢叭咪哞!”

宝月和尚舌绽惊雷,大梵六字法咒出口,无量佛光骤然绽放。

一轮明月于佛光中升起。

月轮中央,宝塔高悬。

塔上饰璎珞、风轮、宝瓶、宝伞、金鱼等等庄严佛宝。

塔下东西南北四方各现金刚杵、宝珠、莲花、羯磨杵。

上一篇:青芫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