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第363章

作者:牛油果

原来娑罗双树并不止是他所以为的那般,只有一个无常法身,还有经历轮回助人悟道。

这是一个宝藏,枯荣老僧留给他的佛宝。

江舟“看”着种种景相,若有所悟。

这心眼,和道门阴神元神阳神也有共通之处。

神游太虚,足不出履尘,便能遍历大千。

这是神魂强大到了某种境界,却不同于道门化现阴神元神而出窍。

反散于身,便就成了心眼。

神魂大涨,江舟不仅看到了方圆之间众生之相。

而且他以往看过、经历过的东西,都在心中一一呈现,丝毫不漏。

江舟看着无数闪现的画面、文字。

竟也有些惊诧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看过的东西,竟然超乎自己想象的多。

等他睁开眼时,竟发现天又黑了。

明明他只感觉只过了一瞬……

此时他却是灵光一现,顾不上惊奇。

当即再次提笔。

这一次,却是毫不犹豫地落笔。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一切众生心性本净,性本净者,烦恼诸结不能染着,犹如虚空,不可玷污……”

“我不知我当得作佛不,然我身中实有佛性。我今身中定有佛性,成以不成,未能审之……”

在娑罗双树间,疾笔抄写下灵光一闪所现。

一阵微风忽起,两旁枯荣双树轻轻摇动,沙沙作响。

一旁静立的纪玄,见江舟提笔疾书,脑后竟有一轮模糊的金光浮现。

金光之中,隐隐现出一粒虚幻圆丹。

不由心中一震。

公子这是……成佛了?

怪不得他如此作想。

这模样,可不和庙里的佛像有些相似么?

江宅之中,蒙蒙的金光映照。

难免惊动了一些人。

只是待他们想要查看之时,金光已敛,无踪无迹,无处可寻。

舍利佛光?

有佛门大德入圣?

只是……太弱了,不像啊……

不提这些人的疑惑。

江舟已停笔搁纸。

神色、心情,都有些古怪……

明明他这么用心修炼元神大法,一颗红心向道法,怎么现在却是道法无成,佛法先行……

第355章 至乐无乐

江舟搁下笔。

心情微微复杂。

一直在努力的,懵懵懂懂。

虽然结成了一颗九转元炁金丹,帝神之种,却是莫名其妙的就成了。

若非机缘巧合,杀了个世间少有,拥有亡神丁火的火烛鬼,得了离合神光,修成先天纯阳真火,也成不了金丹。

老钱说他是三教同修,还得加上武道。

论修为积累,也是武道修为最高。

但论道行,该以道为最。

他花费力气最多的,也是元神大法。

一身武道修为虽然极高,积累也最厚。

内心中却并未将此当成自己的道路。

至于儒、佛两法,都是莫名其妙得来的。

现在,却更加莫名其妙,一身佛法修为道行暴涨。

倒是后来居上。

从之前看过的种种典籍中,此界佛门修者,炼成金身后,体内五气朝元,能聚顶上庆云,便是步入四品的外相。

即是所谓五气朝元、三花聚顶。

实际上佛、道修者踏入圣品,即是三品之时,都会显露的异相。

只是佛道两门迥异,侧重不同,说法各异。

道门结金丹入四品,佛门凝金身入四品。

再进一步,便是丹破婴出,元神坐紫府,或是功圆德满,舍利悬庆云,即为三品入圣。

他这一次,凝聚出了顶上庆云,甚至隐隐出现了舍利虚影。

按理说,他早该踏入四品,可现在却没有。

一颗九转元炁金丹,又现了顶上庆云,仍是五品。

这天底下,恐怕就他这么一个奇葩了。

四品道行,他几乎都圆满了,就差法力修为。

这应该就是根源所在。

修行九品,从下三品到中三品是以一个难以迈过的坎。

从中三品开始,却每一品都是一个坎。

六品需百年修为。

寻常人一生不过短短百年,却也不少人还有希望。

五品便需三百年。

寻常之人谁能活这么久?

也只有依靠过人的资质,高深的功法,才能事半功倍,一年能当数年之功。

还有延寿的丹药、奇宝等等资源,哪一样缺了都几乎不可能。

也因此,各家各教,从五品就要开始拉出差距。

儒门虽不得长生,却不拘资质根脚,又有浩然长河在。

只需读书养气,有朝一日,书读通了,理辨明了,就一步登天。

所以儒门能稳压天下各门各教一头,是应有之理。

再从五品到四品,差距就更如天堑。

仅仅是修为就需九百年!

这一条,就几乎令九成修行中人止步,前路无望。

除此外,更需道行圆满。

能达四品之人,不说一定能入圣,但都定然有入圣的资质。

江舟在楚王之乱前,他原本靠着鬼神图录的奖励,血气、法力都达到了一百八十六年,尽数转化成了三百七十二年元炁。

平乱之后,零零碎碎得到的一阳丹,还有半年修行,又将这个数字堪堪推到了四百年。

离九百之数,尚差着一大半。

不过如今最需要的道行境界,他已经圆满。

修为对他来说只是小事,不过是多斩些妖魔罢了。

根本不必如其他人一般积年苦修,还要为寿元担忧。

说到斩妖除魔……

江舟忽然朝门墙外一个方向看去。

刚才心眼初成之时,他倒是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东西。

不过那东西也没有什么祸害,他现在也无心理会。

想了想,江舟还是有些不甘心。

又提起笔,运笔如行云流水,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至乐无乐。

出自《庄子·至乐》。

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意思是说诸如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等等世人所逐以为乐,只是世人自以为是的乐。

这些乐不是乐,而合于道,顺乎自然的“天乐”才是“至乐”。

与他刚才所感悟的有常无常佛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人以为之乐,皆是无常之苦,只有我身永恒不败,我性永恒不变,才是真乐、大乐、极乐。

上一篇:青芫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