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第121章

作者:牛油果

让他轻而易举地就变化出一具能“飞”的分身来。

而他手中这颗露泡,就是他观测“梦境”的窗口。

这便是梦幻泡影之术。

至少目前为止,受限于修为和“做梦”的能力,他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无论是“穿墙术”还是“轻功”,都不过是改变“自己”,还算是容易做到。

但是若想要将自己“梦”得很强大,抬手间毁天灭地,那是不可能的。

别说毁天灭地,他现在这具幻梦身哪怕想要折下一片树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这已经是以思维干涉现实的范畴。

比让“自己”飞起来不知要难上多少倍,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

看着外面的“自己”在半空滑翔,江舟如同身临其境,切身感受。

脚下空虚的感觉令他腰腿发酸发软。

同时那种天大地大的无拘无束,却更令他毛孔舒张,胸怀畅开。

心中一动,露泡中的“江舟”脸孔忽然一阵模糊,竟变成了另一张脸。

一张略显消瘦的脸,脸色微白,有种晶莹剔透的感觉,就像海浪涌起时翻起的水花。

连一身肃靖司的差服也变成了一袭白衣。

虽然也是俊秀出尘的一张脸,却已经和江舟本人完全不同。

一双眼睛如长空般清澈,似乎闪烁着机智、灵动的光辉。

与平日什么都深藏在心,双眼如水潭般平静深沉的江舟全然不同。

变化身形相貌之后,“江舟”更加放肆。

脚下踏空,几如御空而行。

落下之时,足尖于檐角、树顶等处轻轻一点,便又腾空而起。

起起落落,身形矫若游龙,翩若惊鸿,飘飘如仙。

明明这才是他该有的画风。

可惜,这并不是真的轻功,仅仅只是江舟放飞了的梦想。

让他过足了高手大侠的瘾。

此时是深夜,“江舟”又专挑人迹罕至之处,身形又迅捷飘忽,也没有引起他人注意。

“咦?”

“江舟”正在城中四处撒欢,以为无人注意,便忽然听到一声轻咦,顿时打脸。

身形不由一拧,旋转着如一朵白云轻轻飘落一方院子中,足尖轻点在一株老槐细小的树枝上。

负手而立,人随风上下轻摆。

完美!

坐在房中的江舟看着露泡,露出了笑容。

这个画面他可是幻想过许多次了。

“好俊的功夫!”

院中,有一书生坐在亭下,手持书卷,正赞叹地抬头看他。

这书生他也不陌生,竟然是有过几面之缘的徐文卿。

这不巧了吗?

徐文卿放下手中书卷,抱拳道:“夜深人寂,徐某对月读书,兄台踏月遨游,能得相遇,也是一番缘分,何不下来一叙?”

“哈哈哈,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江舟”朗声大笑,身如棉絮,从树上轻飘飘落下。

徐文卿闻到了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兰花幽香。

心中暗道:踏月留香,这位兄台果然是雅人。

“在下徐文卿。”

对于高来高去的“江舟”似乎并不是怎么惊异,也没有将他当成贼盗一流。

或许是因为“江舟”这副相貌本就不大可能让人往贼盗去想,毕竟哪个世界都是看脸的。

不过这徐文卿与他在烟波楼初见之时,确实是大不相同。

气度沉稳豁达了许多。

这时候的徐文卿,江舟才觉得有几分配得上“才冠南州”的名头。

此时“江舟”已经笑吟吟道:“在下姓楚,名留香。”

第128章 月色

“楚留香?”

徐文卿念叨了下,不由眼一亮:“好名字,楚兄还真是人如其名,请坐。”

“江舟”也不客气,撩起衣袍便坐了下来。

徐文卿才好奇道:“楚兄适才所使的蹈空之术,似乎并非道神通道法,却有几分像是武者御气之术,徐某眼拙识浅,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知楚兄师出何门?”

这个世界虽说道法显圣,一个神通遁术能瞬息千百里。

武道强者,也能依靠强大之极的血气喷涌,令自己御空蹈虚。

即便是儒门,听说也有六艺,其中有一门御术,能以浩然之气,御物而行。

种种手段,神奇无比,却无一例外,都需要极高深的修为道行才能为之。

并没有那种随随便便来个人左脚踩右脚就能满天飞的轻功。

“江舟”展现的轻功确实足以令人侧目。

因为这轻功是“梦”出来的,种种动作、技法,在他人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玄奥莫测。

就算其中有种种不合理之处,他人也只会当成是某种独门秘法。

事实上,现在是假的,以后却未必不能变成真的。

灭尽幻梦,即成真吾。

这八个字就是梦幻泡影真正奥妙所在。

徐文卿见他不语,以为他不愿说出来历,不由道:“是徐某孟浪了,楚兄见谅。”

“江舟”摆手笑道:“哎,区区轻身提纵的小手段罢了,谈不上御空蹈虚。至于在下师门,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在下师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小门小派,不值一提。”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徐文卿默念一句,不知为什么,他感觉有点耳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却也不以为意,他本就是随口一问。

“能出楚兄这等风流人物,定是不凡的。”

徐文卿说完,忽然叹了口气:“不过徐某本以为楚兄如此气度,应是哪家世家之子,看来还是免不了如市井俗夫一般,目短识浅。”

“江舟”不知道他为什么忽然伤春悲,意气消沉起来,只好随口笑道:

“即便在下是山野闲人,也曾听闻徐兄‘吴中诗冠’之名,若还是目短识浅,那这天下恐怕就尽是市井俗夫之流了。”

他扫了一眼他放在桌上的书卷,说道:“《幄机经》?听闻是前朝一位兵家圣人所著,内载运筹帷幄之谋,排兵布阵之妙,沙场决胜之道。”

“徐兄是儒门大才,竟也学这兵家之术?”

这《幄机经》他曾在肃靖司藏经阁中一些杂记中有看到过,不过藏经阁内并没有收藏这本兵书。

这样的兵书,虽不是什么绝学秘籍,也不是寻常人能接触到的。

徐文卿闻言叹道:“徐某又算什么大才?以往徐某总以为,读圣贤之书,持圣人之礼,便能治天下,平天下。”

“可前些日子,遇上了一位奇人,那才是真正的大才。”

“听了他的话,徐某才豁然醒悟,济世治国,绝非读上一两部圣贤书,说上几句礼义道德便可。”

徐文卿正色道:“如今北境战事胶着,朝廷正当用人之时,秋闱之期不远,徐某也想一展抱负,若能高中,便当投笔从军。”

“……”

这该不会是说我吧?

江舟暗自无语。

他好像也没有说什么,怎么把这孩子忽悠成这样了?居然要弃文从军?

“咳……”

“江舟”感觉有点心虚,干咳了一声,不动声色转移了话题。

徐文卿还真不愧才名盛传,其才学见识都极为不凡,算是江舟到目前为止,在这个世界所遇的人中最为出色的了。

当然,像李东阳那种等级的人物,江舟也没机会跟他交谈过,自然不算。

若非他来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都没法跟他聊几句,即便这样,也是常常是搜枯刮肠才能跟得上对方的思维和话题。

他却不知,徐文卿也在暗暗心惊。

这楚兄见识之广,简直是博古通今,天地上地,释道仙玄,儒墨法兵,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文武韬略,竟都有涉猎。

且所言所思,多有天马行空,羚羊挂角之处,出人意料,又无迹可循。

本是月夜读书,清冷寂寥,见其踏月遨游,才一时起意,想唤下来随意聊两句,以解乏闷。

如今他却颇有些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之意。

直到“江舟”几乎被他掏空存货,难以为继,不得不提出告辞,徐文卿才依依不舍。

“楚兄大才,你我虽是萍水相逢,却是一见知心,相见恨晚,恨不得与楚兄同寝同眠,以便日日讨教学问。”

“江舟”看着他的表情,想着他说的那种景象,差点忍不住打寒颤。

上一篇:青芫世家

下一篇:我的科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