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8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刘通对此岛最熟悉,把连云岛上几千百姓都被组织起来了,修建仓库草棚。

就算如此,地方不足用,连正在结穗的田都被平了。

上万名海州难民的青壮也被组织起来了,修建码头,方便大船靠岸,加快物资运送的效率。

一趟,两趟,三趟

所有人都麻木了。

当唐清安坐船归来时,竟然找不到可以安营扎寨的空地。

至于还有田亩,唐清安不舍得毁掉,只能让各部各自寻找可用驻地,自行解决营地。

如此下来,两万大军的营地杂乱不堪,丝毫没有章法。

万一有敌人攻来,只要一千人就能冲入中军。

可惜没有万一。

蛮族要是有船,唐清安也没有这番的大胜。

水师的船丝毫不停歇,开始把连云岛的物资送到长行岛上,然后由长行岛送到黄海的獐子岛,海洋岛各岛。

唐清安不放心,命了大军回归金州,自己亲自驻守连云岛,再派了二弟刘承敏去黄海。

两人一头一尾,安顿这百余万石的物资。

前番辽沈失陷后,辽西走廊几十万民,新募十余万兵,物资都需要登莱运送。

大周集全国之力,才收集到了百万石豆料粮食。

海州有物资百万石也不足奇。

大军就有十五万,骡马十余万,加上辽沈运送海州,海州运送前线的民夫十余万。

老奴有缴获原来沈阳,辽阳,辽左各卫的物资,加上自身搜刮,凑齐百余万石,实乃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才是军心的关键,保证了蛮兵士气高昂。

这才便宜了唐清安,唐清安委实也没想到,自己有这般的收获,这就是以海制蛮,打了胜仗的好处。

只要能打胜仗,有意料之外的好处并不足为奇。

就像后世自己的祖国,打了一场绝世之战,各方拉拢,给了无数的好处。

又通过轮战磨练出一把举世兵刃,连当时的超级大国,都放下身段主动把生意送上门。

总之,冯胜之从金州赶来连云岛,询问将军到底获得了多少物资。

唐清安摇了摇头。

“敌军环绕,未来得及清点,大概二十余万石吧。”

军士,民夫不停的搬运,不计其数的物资,每个人搬运自身的东西,是不晓得具体数量的。

各部报上来的数字,除了亲信的几人,唐清安谁也没有透露,并严令不得私下交流此事。

就算有几个关系交好的将领,偷偷的沟通,也窥视不到全军到底搬运了多少。

水师只管运送,又不负责清点,同样也不知道具体的数字。

这般下来,军中的将领,连参将赵缑用也不清楚所获几何。

冯胜之露出怀疑的眼光。

他在金州听到顾应时的消息,等大军回来后,亲自去了一趟旅顺,在码头上看到了源源不断的船队运送物资。

听说整个水师的船只都调动了起来,原来的两百艘,金陵调来的五十艘,登莱调来的五十艘,合计三百艘。

这么多大船,一趟的运力就有将近二十万石,将军虽然打乱了船队,无法统计三百艘船合计运了几趟。

但是他又不是傻子,如何会相信只有二十余万石。

“我已经传命刘承敏,等各项物资运送完,会严格清点,收到册子我会第一时间交给你的。”

唐清安诚恳的说道。

獐子岛,海洋岛是大周在辽东最远的海岛,而且百余里外的大陆,又在蛮族手中。

这才是他为什么要把物资运到那里的原因。

不是他小气。

就像本钱一样,有了这百余万石的物资,唐清安再也不惧两三年内收拢辽民之忧。

第一百零二章 两百将

北镇。

派出城的骑兵,把周围的消息传了回来,蛮族退兵确认无误,只不过各堡还有蛮兵把守。

李达祖绝处逢生,大悲大喜。

悲的是自家军中,老兵死伤过半,实力大损,都是锦乡侯府在北镇的根基啊。

喜的是到底守住了北镇。

金州发了捷报,北镇发了捷报,锦州也发了捷报。

三方都在争抢头功。

北镇独拒正面,损兵失地,如今河北各堡都还在蛮族手里,北镇残兵无力收复。

损失最大,争议也最大。

辽东节度使李达祖,到底是有功还有应罚。

京城里的锦乡侯府,李达祖的二弟四处活动寻找盟友,为大哥李达祖上奏,声援李达祖实乃首功,保住了辽西不失。

至于金州方面,自身损兵两千人,虽然占领海州,却得而复失,算大功还是小胜?

因为唐清安的军报里,所获蛮族钱粮不足二十万石,以此想要获得断绝蛮族粮草,解北镇之围的功劳,说服力缺了三分火候。

辽东经略史鼐。

因为有人弹劾他见死不救,坐视友军被困而不援,实乃大罪。

而他认为自己居中调度有功,不管是派兵派物资给北镇,还是供应金州兵的后勤,都是他的功劳。

三方的奏疏在朝廷正热闹的时候,山东布政司也突然上奏。

把去年以来,运送至辽东三处的粮食,马匹,豆料,兵备,钱银的数目列出。

金州唐副总兵率三百船出海,其中两百余船都是登莱先后调派去。

既如此,整个朝堂更加喧闹,上下都是关于辽东的议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金州方面先是抢功劳,随后就开始叫苦,最后向朝廷索要士兵和物资。

其中史鼐和李达祖两人争的厉害,大有重新翻脸之态势。

原来辽西大半年来,重新募兵十八万,其中七万留守辽西走廊,十一万守北镇。

而蛮族前番攻打北镇,沿路各堡投降,牺牲的军士就高达六万,北镇守军三万,伤亡一万余。

北镇北边各堡垒还有两万兵,合起来只有不到四万兵。

史鼐认为北镇不可为辽西之屏,竟然要求放弃北镇,全力驻守辽西走廊。

辽西和辽左的地形,两边被辽东湾隔成为“凡”字形。

北镇处在“凡”字的那个顶处,地势不足凭,又离辽西遥远,物资供应费时费力。

下次蛮族大军再次攻打北镇,不会再给金州兵可趁之机,获得那番的幸运。

而北镇对抗蛮族表现的不堪,已经不让史鼐相信。

大周继承大明,长城一直延伸到镇江堡,不过当老奴突袭互市之地,获得铁岭,抚顺,辽左的长城就破了。

辽左的长城失去了作用,辽西走廊并没有。

靠着依山脉而修建的长城,辽西走廊之所以称为辽西走廊,就是因为如此。

北边是险山长城,南边是大海。

不管是锦州还是后方的宁远,都是险关雄城,不是那么好突破的。

因此史鼐想要靠着地利,学习金州全力固守辽西,而不是浪费兵力物力在北镇。

李达祖大怒,当然上疏反对。

辽东两位大佬闹得不可开交,唐清安再次上疏,请求金州扩兵,增派粮饷,耕牛,骡马等。

这件事史鼐和李达祖都鼎力支持,以此拉拢他。

并且唐清安的作用,别人不知他们还是清楚的,委实是首功,不过皆不愿让出罢了。

光复金州,哪怕金州打退蛮族的进攻,在绝大多数朝臣眼中,也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地方。

偏安一隅能不失就已经不错了。

哪怕有几个御史上疏,认为金州的作用巨大,不该受到朝廷的小视,其中一个新进的御史吵的最凶,朝廷应该提高金州的供给,应以辽西,北镇平齐。

如今老奴攻打北镇,北镇损兵折将,失去了大量土地,辽西则困兵不前,整个战场上,唯一的亮点就是金州。

金州的地位的确值得提高。

这也是打了胜仗的好处。

原来金州作为辽西的附属,如今升了一等,由登莱直接供应,而不是由史鼐调派。

且同意了金州扩兵五万的请求,并督促江南供应棉花,棉布,绸缎各色物品。

朝廷确认了金州五万兵额的军制,唐清安才敢扩军,不但如此,朝廷且也同意了唐清安另外的要求。

唐清安向朝廷下了军令状,蛮族片板不能下海,以威胁山东。

从浙江调水师四千,各色战船一百六十艘,鸟铳一万杆,弗朗机炮五百门,其余火器不计。

当浙江水师,和金州原来来自登州的水师,两处合营后,水兵达八千人,大小战船四百七十余艘。

金州水师的规模,已经达到了长江以北,所有水师之和。

合兵后的水师,同样分为三部。

一部有浙江兵为主,守辽东湾,一部以沈有容为主,守卫金州,长行岛各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