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80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探春把自己的心意埋藏了十几年,在她的嫡母面前从来只做嫡母会喜欢的事情。

唐清安认真的看向太子,希望他能真的听进去。

“自古以来,创业之君勤劳不息,了然人情世故,明白人性之弊,遇到事情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你从小生长于富贵,又有你的母亲耳提面命,很少有犯错的时候,朕反而担忧啊。”

“你没有经历过磨练,如何能不犯错呢,所以朕不怕你犯错,就怕你没有做事的魄力。”

听到这里,唐晏楸不敢只聆听,连忙开始为自己辩解:“上有父皇英明,下有朝廷诸公贤达,哪里有儿子做错的机会呢,儿子刚有了想法,就会有贤者指出儿子想法中的错误,儿子能听进贤者的教诲,自然就不会犯错了。”

儿子对答如流,无懈可击,唐清安怔了怔。

此子虽然眉眼间有些像自己,但是性格真不像自己,倒是和探春相似。

想要寻出贾探春的错处,那可是难上加难,事情却始终按照她的心意在办。

自己的皇后,不愧是红楼第一达炼之女。

唐清安又联想到一个道理。

自己每每与贾探春交谈的时候,都会觉得说话愉快,两人之间的话题非常的轻松。

经常为此自得,能不以身份压人。

可他突然想到,能每次有这种感觉,真的是自己的原因吗?会不会是探春之能呢。

其实是探春的才能远在于自己之上,所以每次都能让自己说话的愉快,而丝毫不知不觉落入探春的节奏中。

看着眼前的太子,唐清安眼神复杂。

他在自己面前的表现,有多少是学习了他母亲的本领呢。

内心有了种被探春掌控,这种冒起的猜疑,令唐清安非常的不愉快,觉得自己的才智被冒犯了。

自己可是创业之君,从无到有建立金江镇的雄主,怎么可能在心智上被一个女儿压制。

“回去吧。”唐清安失去了兴致。

乔装打扮的侍卫们,当听到皇帝下令后,他们立刻调转车队,丝毫不拖泥带水。

看着眼前陌生的侍卫们,来自于贵族,军中,勋臣们的后代,都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

可是呢。

唐清安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当年侍卫营的李如靖,葛世峰,就连自己当初最大的竞争对手赵构用的儿子赵学颜,他们这帮年轻人可有趣的多了。

唐晏楸感受到了父皇的生气,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吓得面色苍白手足无措,越发的低着头大气不敢喘。

……

等回了宫告辞了父亲,唐晏楸缓缓的退出后,不敢耽误连忙跑来找母亲求救。

坤宁宫。

本来是母仪天下的场所,贾探春从小素喜大方简洁,于是减少了一些物件,又增添了些东西,显得越发的端庄,也是唐清安不太愿意来的原因之一。

这里什么都好,就是不像个家。贾探春也是如此,犹如唐清安的手段,虽然能让探春娇柔一时,却又很快恢复如初。

翠墨和蝉姐,贾探春放了出去,为她们安排了好的夫家,都是优秀的才俊。

唯独侍书执意要留在探春身边,发誓要服侍小姐一辈子,贾探春也舍不得侍书,于是就由了侍书的心意。

侍书抱着英国人进贡的波斯猫,探春在一旁逗弄,身边的宫女们欢声笑语。

“太子殿下。”

门外传来嬷嬷们的声音。

“太子陪皇上出了皇宫,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侍书纳闷的说道,贾探春不急不慌的回过脑袋,正看到刚进门,一脸哭相的儿子。

“妈妈,儿子说了让父皇生气的话,又不知道哪里说错了。”十七岁的太子,只有在母亲的面前,会卸去所有的伪装,露出自己的真性情。

探春惋惜的让侍书把波斯猫抱下去,边坐向榻边,慢条斯理的开口:“你父皇不会计较你言语上的过错。”

“可是儿子真的感受到父皇很生气,以前是没有的。”唐晏楸满脸的忧虑。

终于见到了母亲,他心里开始安宁了,脸色也逐渐恢复,不再慌里慌张。

“你们说了什么话,你父皇就不开心了。”贾探春知人心,对自己的丈夫,她太了解了。

她知道丈夫喜欢什么样子的气氛,但是她偏不能事事如他的意。

虽然要顺着他,也要在顺中偶尔逆着他。

太过顺从,他更会不喜。

夫君是个矛盾的人,他喜欢人人平等,可是呢,他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平等。

自从当了皇帝,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平辽侯了。

至少。

在外界人们的眼中,夫君是伟大的皇帝,对百姓最仁德的君主,但是只有贾探春才清晰的感觉到,夫君开始变了。

颦儿是不愿意嫁给夫君的,不是说颦儿不喜欢夫君,在府里那么多年,贾探春看得出两人之间的变化。

但是颦儿那么骄傲的一个姑娘,怎么会愿意与人共夫君呢,而且还不是名义上的妻子。

所以颦儿虽然喜欢来府上,但是始终不肯答应真正的进府,成为府里的人。

如果在金州的时候,夫君是不会强迫颦儿的,不是没有权利,而是性格上不会违背颦儿的意愿。

但是到了京城,夫君逐渐变了,开始固执了起来。

他已经是皇帝,不再是平辽侯,太过亲近容易伤了自己,这是探春清楚的认知。

一个人的心能有多大!

皇帝的心装有天下,原本的性格已经形成了本能,例如对百姓们的爱护成为了他的理念,但是他也迷失在天下。

探春一边听着儿子把事情每句话说的详细,一边出神的想着夫君的变化。

可能当人太好了,稍微有点不好的时候,会显得变化巨大吧。

比起外面的人,皇帝已经非常的出色了,哪家的男人,能像皇帝这般对待妻子呢。

新学中的男女平等,可是皇帝第一个赞成并支持的,探春忍不住为自己的埋怨笑了起来。

唐晏楸苦恼的说的起劲,被母亲突然的笑声打断,下意识看向母亲,才发现了母亲脸上的笑容。

自己有多久没有见到母亲笑的这般柔情,是为了父皇吗。唐晏楸忘记了自己的烦扰,为母亲的笑容而开心。

舅舅曾经有次像他说过,他们姐弟还有外祖母,从小受贾府嫡母的欺凌。

外祖母死得不清不楚,和贾府嫡母有莫大的关系。

想到这里,就凭这一件事,唐晏楸就能明白母亲小时候是多么的不容易。

自己一定要保护好母亲,不会让母亲受欺负,为当年自己不能保护母亲而耿耿于怀,也是唐晏楸对贾府从来表现冷淡的原因。

“你父皇的不开心,不是因为你,别自己吓自己,你只要记住尽力做好每件事,多听多看大臣们的意见,不要独断专行,你就不会犯错。”

听到母亲的话,唐晏楸落心了,这么多年来,母亲从来没有出过错,她说没事那就真没事。

贾探春没有去找皇帝,而是每日重复做自己的事,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大妇们有时会来问安,有时候勋臣之家有殊荣的时候,她会照例赏赐。

一直到唐清安忍不住找上门,几日来他都不服气。

“太子疏远贾府,是你的主意吧。”

宫女们在皇后的示意下,纷纷退了出去,只留下皇帝一人,探春独自面对来问罪的皇帝,没有丝毫的畏惧。

“皇上说的没错,臣妾让环弟故意在楸儿面前说了些旧事。”贾探春平静的说道。

皇家无小事。

哪怕是发生过的往事,贾环也不敢向太子透露,影响太子和贾府的关系,除非有人吩咐。

“你做的事真不少。”唐清安感叹道,见探春的样子,又忍不住担心会吓住她,跟着补充一句:“你聪明的很咧。”

皇上就是这么矛盾,又想要展现威严,又在意夫妻感情,贾探春冷静的面孔,变得轻柔了起来。

“你担心楸儿治理不好国家,但是满堂尽是你提拔的贤臣,诸司部事事国政简练,上有内阁老臣持重,下有部臣勇于任事,自有一套人才选拔体系。”

探春安抚起唐清安,告诉他说道:“楸儿只需要遵守朝政俗规,自然不被奸佞所惑,否则他太过强硬,反而不美,容易破坏当今好不容易打造的朝局。”

听完后,唐清安无言以对,看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贾探春的品性,在自己之上。

未来的大周,的确不需要强势的皇帝。一个成熟有效的内阁,才是至关重要的,两者之间不可调和。

大顺新立,是对继承者保持信任,还是对竞争出来的内阁阁员们怀有信任呢,唐清安更信后者。

第五百七十三章 东王无所不能

河南大周山。

此地不知道是谁的支持,竟然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奉此地战死的人们。

祭祀的不光是原来的金江军,还有原来的流民军。毕竟现在的甲字军里面两者都有。

随着大顺人口的繁衍,经济的繁荣,当年大周山脚下,被战火摧毁的小山庄,早已成为一处集市。

虽然看不见当初村庄的痕迹,却能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脸。

一行人到处游历,人群围着一名老人转。

“此处,当年流民军攻打了一次,打败了金江军,然后金江军反攻,打退流民军,流民军再反攻,又倒退金江军,周而复始连续三日,死伤无数英勇的将士啊。”

垂垂老矣的李伯升,看不出当年在游击区当守备的模样,那时候的李伯升正当壮年。

后辈们露出敬仰的眼光,惊叹的说道:“学堂里说,这场战争是两支为百姓战斗的军队发生的内战。”

李伯升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露出兴致勃勃的眼神。

小辈们连忙说道:“是金江军立军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大战,也是从商洛山重新出山的流民军,一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遇到的第一次惨败。”

“学堂里说,只要能为百姓而战的军队,从来都是死战不退的,所以才有这场战事的激烈,旷古未有之。”

“我们后辈应当铭记先辈的精神,也当引以为戒,不再发生内战,而是一致向外。”

李伯升低下了头,花白的头发显得刺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