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38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而且朝廷给程之信的兵额才两万五千名。

他擅自扩张,已经是罪大恶极,居心叵测。

人心散了。

队伍就不好带了。

至理名言。

骄横跋扈,不为朝廷所用的将领,不光是程之信,很多地方的大将,也开始拥兵自重。

例如固原总兵刘明先,宁夏总兵李坚等。

这些将领,比流民的危害还要大。

流民军的危害,是外部的威胁,朝廷可以用自身的力量去对抗,哪怕自身的实力弱小。

而这些内部将领的自立,不但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又借着朝廷的名义,大量侵害地方。

侵害了地方,获得的利益肥沃了军阀,却让朝廷失去了人心。

不但如此。

例如湖广,本来还可以向朝廷提供兵额粮食,却被程之信霸占,也因为程之信的举动,让湖广的力量平白消耗。

换句话说。

内部这些拥兵自重的将领,让本来还有余力的朝廷,直接失去了力量。

如果没有这些拥兵自重的将领。

各地还能自保。

导致的结果是,流民军还未侵入的地方,本来还可以远远不断支持朝廷,却陷入了瘫痪。

例如四川。

只凭借四川本土的力量,是可以应对田永命的威胁,偏偏还有那些拥兵自重的将领。

相当于四川流着血和田永命打仗。

这种情况怎么打的赢。

见田永命势大,那些将领又直接投靠了田永命,加速了田永命割据四川的态势。

四川周边的云南贵州。

有大量的土司。

大周承袭大明,认可土司自治。

此举是参考汉唐历史。

治理土司,费力不讨好。

所以从明朝开始,朝廷只要各地的土司,遵守大周的旗号,就任由土司在自己部落作威作福。

只要土司不做乱,部落自己内部的事,大周官方不参与。

有些土司乐于现状,有些土司心中不忍,主动学习道学,在自己的部落建立书楼。

大周的儒学,先不提西方。

只论东方。

一直是最先进的学问。

道学起码对百姓是最好的。

要求统治者讲究仁德,有仁德的统治者,才是天命所归,以道德人心约束统治者。

那么不在乎道学的统治者是什么样子的呢?

参考各地的土司。

有良知的统治者,必然会接纳道学。

例如云南的丽江王。

丽江王是木姓土司,木姓是大明太祖皇帝亲赐,封丽江军民府世袭知府。

木姓土司世代从习道学。

所以领地内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投奔。

到了今时今日,已经是云南最有影响力的土司,不但如此,也被乌斯藏人称为萨当汗。

丽江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同样心向大周,藏书万卷。

请汉人儒者来丽江给子弟们授课。

建立玉嵩书院兴教化,修万卷楼,以满足家族子弟学习汉文化的需求。

此举也引起很多土司的不满,认为木氏他们是叛徒。

因为木氏土司的乐善好施,导致他们自己手里的族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投奔。

还有就是昆明。

大量的人口,最多的还是投奔到昆明,汉人的官府。

三宣六慰降了又叛,叛了又归。

就是他们不愿意眼看着自己奴隶主的权利日益消减,可又无可奈何的抗争手段。

大明是不耐烦治理土司的。

因为求着对方,为他们带去道学,对大明没什么好处,还容易引起反抗。

大周同样如此。

就是这种消极的态度,道学仍然在云贵日益强盛。

道学的强盛,代表了土官统治合理性的消亡。

让流官地区开始变多。

是一种大势。

例如丽江,已经不再是当年纯粹的土官自治,而是土流结合的半自治态势。

木氏掌握了族人的话语权,流官掌握了军民府的治理权。

这一切。

当田永命抵达了四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竟然还有这么残忍的事?”

看见土司们的做法,田永命不可置信。

他是谁?

他是造反头子。

“俺们还是别管吧。”

其余的流民军头目,为难的说道。

朝廷都不管,他们当贼寇的来管,岂不是笑话。

“你懂个锤子。”

田永命鄙视道。

这些土司作威作福,不遵守王化,行事残暴,在他眼里,那些土民都是他的潜在支持者。

这种环境下,造反有理。

他就不信了。

自己掀不开这片天。

龙在前要掀大周的天,自己不能落后他。

在中原自己是赢不了他了,这里倒是自己的天地。

造反还不简单。

杀土司,分财物,收百姓。

三板斧的手段亘古不变。

杀土司。

土民们会反抗吗?

会的。

大字不识,不懂道理,习惯了遵守土司的命令。

但是土司打不赢田永命呢。

三板斧下来。

土民们就改变了态度。

日子还能这么过。

原来以前早就该反抗了。

反抗的不是田永命,而是土司。

从四川到贵州,从贵州到云南,甚至乌斯藏南部。

田永命势不可挡。

根基牢固,竟然比中原的新王都还要稳。

心满意足,成就高涨。

自信的他,登基做了皇帝。

消息传开后,还在河南的新王龙在前,当众大声嘲笑老伙计。

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

在这片土地上,根存了上千年的土司,土崩瓦解,为后来的改土归流打下了根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