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2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前者趋于保守,善于治理,后者趋于激进,善于竞争。

杜松不进步,海外的人才可不会老老实实呆在他的后面,毕竟大掌柜只有一个。

“海外的人不讲规矩,大掌柜你可不能倒。”

大珰是他的心腹。

“岂止如此。”

另外一人不满道。

“三家商号里面,海外的人就掌控了两家,我们东昌号里也好多海外汉人,他们还不满足。”

听到。

利益之争而已。

关海外国内屁事。

就算是没有海外,同样还是有竞争,只是变了抱怨的对象。

几名大珰还不是盯着自己的位置。

不过是想要减少些竞争对手,毕竟海外汉人在海贸方面,的确强过国内商人。

他们祖辈几百年的见识和知识,种种不提,只语言一事,就不是国内商人能比的。

国内商人需要聘请通译,而人家可以直接和本地人沟通,又懂别人的风土人情。

想要竞争过海外汉人,国内商人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

而国内商人也有他的优势。

他们在国内关系强大,掌控了国内的商品,而且本土人多,体量大,能出头的人才都是万中挑一的。

“你们别学村妇,岂不是让人笑话。”

杜松打断了几人的言论。

“东昌商号负责的是日本朝鲜这些国家,你们是有优势的,何必如此气馁。”

“东昌的优势不如另外两家,长此以往恐怕必有忧患啊。”

一名大珰终于说出了实情。

东昌越繁盛,他们的子孙就可以在东昌求前程。

他们祖辈从商,有家学的培养,子孙只要不是愚笨之物,就能生活无忧。

但是国荣商号和兴国商号,还可以运来香料,象牙等商品。

东昌有的,另外两家也有,东昌没有的,另外两家有。反观东昌,竟然还需要从另外两家采购商品。

那么另外两家就立于不败之地,除非东昌垄断国内商品。

垄断生意做久了,思想中想的不是竞争,而是如何扩大垄断。

“我们应该向将军提议,国内的商品,理应有东昌商号负责,才能让金州的利益最大。”

“对啊,此言没错。”

“国荣商号和兴国商号垄断了香料,那我们就应该垄断丝绸,这才公平。”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越说越兴奋,大有回去就像将军请求的态势。

杜松终于开口了。

“胡闹。”

“你们这种想法,只会毁了东昌号。”

众人不服。

“他们两家垄断香料,是靠着商道,你们却想借助权利,岂不是本末倒置。”

“难道你们想要从回国内的情形?最后必然会害了自己。”

众人这才恍然,心服口服。

官督商办。

他们服气。

更怕的是官员胡乱插手,而且国内的勋贵和太监,那才是填不饱的无底洞。

官府只需要定下规则,商人们遵守官府的规矩,在其中各凭本事,方为国家之幸啊。

否则官府插手的越深,不但商人们深受其苦,商业也只会枯萎,发挥不出本应该有的活力。

金州的商人们都在想着如何发展,可见金州今日的局面。

而日本又开始了大战。

冬天给了他们缓口气的时间,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走进,九州国的乱民最先动了。

日本的百姓,除了正税外,也要服劳役,九州国偏远,则以缴纳粮食代替服劳役。

年贡,课税等等五花八门。

例如家中老人死了,要交“穴钱”,家里生了孩子,要交“头钱”等等荒谬。

日本的分封制,在地方的控制力强,导致百姓们没有能力反抗,而不是百姓们不愿意反抗。

越是本土,越是靠近京畿,日本的百姓越是麻木。

九州国一直属于日本本土影响力较小的地方,哪怕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倒幕行动,也是九州国为重。

加上传教士遗留下来的组织力,以及这几年的灾害。

天时地利人和。

而唐清安的布局,间接导致九州国的军队离开,犹如烈火烹油,。

原本历史上,义军十月围攻岛原城失败,到了第二年才拿下弹尽粮绝的岛原城。

只可惜当时幕府已经集结十馀万大军反攻。

所以岛原城的坚守,让义军错失了扩大实力的机会,为战败埋下了伏笔。

岛原城修建于海拔三十一米的山坡,三面为悬崖,被海水包围,另外一面是深厚的湿田与泥土。

如此浑然天成的要塞,又修建了护城河。

别说没有攻城器械的义军,哪怕是让金江军来攻,除非以势压人,否则也是难以攻下的。

岛原城的地利,是超过金州的。

岛原城内本有义军的内应,但是城池加固,仍然偷袭失败,但今非昔比了。

七八十名足轻,奉公人,三十名铁匠,合计百余人出城接应义军,城内守军力量薄弱,导致城门口兵力少,没有像历史中第一时间打退内应,以至于义军突入了城池。

岛原城的拿下,让义军获得了兵器补给粮食,也为他们占领九州国的道路打开了大门。

天草,下岛,上岛,本渡各地的义军汇聚,以原城为后方,拿下了岛原城,接着攻破长崎。

从长崎开始,势如破竹。

岛原城仿佛是枷锁,打开了枷锁的义军,成为了吃人的猛虎。

左贺,府中,久留米,福冈,柳川等城池皆落入义军手中,肥前,筑前,丰前,筑后地区的百姓们,纷纷加入了义军。

半个九州国成为了义军的地盘。

见时机已到。

彭大海不等金州回复,独断下令,大军出击,兵分两路,直取萨摩藩与大隅,意图占领九州国东南部。

第五百三十六章 探春的风姿

春天来了。

绿色的枝叶冒头,大地恢复了生机。

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默默的注视平辽侯府。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

尘埃落定。

注定影响未来的大事件。

金江镇的强盛,朝廷的疲弱,让哪怕低调也藏不住的势头,越来越凸显。

君权天授。

西方的君权,是君主和宗教说了算。

东方的君权,不具备人格意义,天的旨意,既是民意。

平辽侯的嫡子出世。

不论他未来什么德行,注定他长大后,就能影响金江镇的格局,例如当下,很多人都受到了影响。

探春哭了。

母亲死后时候,她没哭,因为人们没有看见她哭。

而儿子的出生,她当着众人的面哭了。

人的意志有时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有强烈的欲望的时候,深入骨髓咬牙切齿的奋斗,往往他能成功,把不可思议的事情变为现实。

婴儿的哭声响亮。

预示着健康。

健康才不容易夭折。

探春不懂基因,她知道自己的隐忍没有被老天辜负,于是她越发的虔诚。

无数的钱财,被她命人送去道观佛堂,就连教堂也没有漏掉。

不要怪她。

作为一名母亲,她希望所有的神仙都能保佑自己的儿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