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18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毕竟三年没打仗,实战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实战不可求。

于是选择了最恶劣的环境,在大自然的残酷中,探探金江军当下的底子。

以军学生充实军中低层,以此为根基的军事战略,是否能达到军司的要求,就在这一场大练兵,来考验军司三年的成果。

谢有成为此离开了金州,巡视各地,与各处的将领联络,每到一地都会告戒各地的主官。

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将领们,谢有成没有客气,更没有与众人寒暄。

“谁在这场大练兵中丢人,谁就脱下军装离开军队,回乡里种地安详晚安去吧。”

众人不敢懈怠,纷纷保证不丢人。

谢有成可是一手建立军司,把军中山头打压的毫无脾气,手段狠辣的人物。

没人会敢认为他说空话。

……

“得得得。”

秋雨绵绵,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树叶黄了,已经开始凋落,彰显严冬即将到来。

几名骑手进入金州,身上的蓑衣湿漉漉的,脚下的军靴水滴答答的流下。

陈凯武拜访了乌顺。

军司谢有成因为登来的事避嫌,同时为了证明军司,也为了了解金江军的战斗力,提出了冬季大练兵,离开了金州,为此事打前站。

现在金州负责军司的人是陶杰,陈凯武准备通过乌顺,先探清楚将军的想法。

“马定国是我的儿子。”

陈凯武开门见山。

乌顺诧愕,不知道如何接话。

“你儿子姓马啊。”

笑着打趣了一句,见陈凯武神情严肃,乌顺亲手倒了一杯茶,热气腾腾的茶盅,被陈凯武放到案几上。

“我明白了。”

乌顺点头说道。

陈凯武是个异数。

论金江军中的元老,陈凯武货真价实的有资格如此自称,但偏偏他还只是参将。

论武勇。

都言陈凯武最会来事,最懂人情往来,但他又的确追随将军打了很多硬仗。

将军出海后,最初期的战事,他一次也没有缺少。

论忠心。

当年赵缑用图谋镇江,陈凯武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串联了镇江的将领,逼迫赵缑用孤身回金州,挫败了赵缑用的野心。

所以人们虽然笑谈陈凯武,但没有人不给陈凯武面子,反而很多人喜欢他。

因为陈凯武做事有底线。

例如唐清安第一次见陈凯武的时候,所有的旧日同僚反感不愿同流合污的马玄,只有陈凯武为马玄打掩护。

种种事不提,陈凯武今日找乌顺只有一件事。

将军准备如何处置登来。

“我只有这么一个义子,比我的亲儿子都还要亲,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英雄之后,能继承父志。”

陈凯武对人向来是笑脸说话。

因为当年赵缑用之事,还有人暗地里说陈凯武是笑面虎,笑面虎也正是陈凯武在广宁右屯卫的绰号。

此时的他,脸上有前所未有的凝重。

乌顺感到了压力,低沉了起来。

“我送他去军学堂,托请了很多人,除了请人看在我的薄面上关照他,还有就是要求军学堂严格对待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

陈凯武一直对马玄的事情感到惋惜和羞愧。

在他看来,马玄那一身的正气,不正是军学堂想要打造出来的楷模吗。

只可惜造化弄人,机遇啊。

“这孩子没有让人失望,很多人告诉我,他是个很不错的苗子,心里满是仁义,并且付出行动,带动了很多同学。”

“我感到很欣慰,这辈子,我成为不了他父亲那样的人,但是我帮助他父亲,为他把他的儿子,培养成了他那样的人。”

乌顺作为军司的衙推,有传闻他很快就要升职,要担任军司掌书,介时整个金江镇的军事,他都能说的上话。

他性格谨慎,陈凯武的要求,让他很为难。

作为将军的亲族,乌顺当然知道将军的心意,但知道归知道,他不敢透漏。

陈凯武点点头,没有为难乌顺,起身决然的往外走。

“唉,你呀。”

乌顺拦住陈凯武,一脸的抱怨。

“你呀你。”

乌顺哪陈凯武没有办法,既然身为将军的亲族,他当然要努力维持将军和将领们的关系。

此事当然不会让陈凯武会对将军心中不满,但是乌顺必须要避免这些事。

不是不可以松动,因人而异嘛。

“你想想,将军对军学堂有多么重视?”

“你是说?”

陈凯武露出不确定的眼神。

“将军最爱人才,难道会不爱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惩罚肯定会有,但也不会一竿子拍死。”

既然已经说了,乌顺索性直截了当。

“当年郑昂郑刚两兄弟的事你忘了?那时候比起现在不严重?”

乌顺提起了游击区的旧事。

陈凯武露出喜意,感动的拉着乌顺。

“大恩不言谢。”

“诶,你谢我干什么,都是为了将军效力,谁不是希望金江镇越来越好。”

乌顺推诿了一番,感叹道。

“只是学生们本事大,脾气硬,不好管啊。”

在军司办差,乌顺并没有乱说。

军学堂是个怪物,培养出来的当然也是怪物。

如将军所言,当下的时代,充足的食物,丰富的营养,封闭式的全新环境,搜集古今中外的知识,娴熟武艺,了然军事。

军学生是普通人,但是当成百上千人聚在一起后,武德丰沛的气氛中,隔壁女子学堂的刺激下,就形成了傲骨。

军学生们以怕死为耻,以荣耀为念,以仁义为道,以知识为术,比起军中老派的军人,他们更桀骜不驯。

越是本事低下的将领,越是受他们的歧视。

现在传统的将领,还能靠经验压他们一头,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军学生们会越来越挤压传统的将领们。

除非将军出手打压军学校。

否则未来的金江军,必定是军学堂出身派系的天下。

这也是当下,很多老兵申请退伍的原因,与军学校出身的军人相比,两者之间的差距,让他们内心升起了无能为力的挫败感。

深知竞争不过对方,军中的前程无望,也就不愿意继续熬下去,放弃了留在军中的机会。

第五百三十三章 父子长谈

京城戒严。

到处都是巡逻的士兵,百姓们大概知道,登莱出了事情,好像是金江军造反了。

秋风瑟瑟,让人心间悲凉。

偌大的京畿,犹如无头的苍蝇。

国家虽大,幅员辽阔,但北方无兵可用,准确的说,帝国已经无力从地方组织起力量。

而南方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京畿也拿不出钱粮。

千疮百孔。

仿佛一夜之间,天地就变了色。

从北至南的大灾,流民的失控,金江军的作乱,等等的因素,朝廷拿不出应对的法子。

大周,要亡了吗?

很多人心中升起了茫然。

固有的观念里,国家很多积弊,官员懈怠,但这可是大周啊,子民亿兆。

人们终于艰难的开始认清如今的形势。

同样的旗号。

在大海的另一边,唐清安亲自送长子出城,唐晏乾身负重任,再一次去朝鲜。

“朝鲜人口千万,学习大周的道学和制度,相比较周边的部落,明明有强盛的底子,更加的文明,为何却积弱不堪呢。”

当了十几年的平辽侯,治理一方,唐清安现在的见识,已然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