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1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以我文才地位,足可交四方之友,公务之余却从无私交者,无非报将军之恩也。”

“林公如何妄自菲薄?”

唐清安安抚林如海,知道林如海必定有重要的事情劝自己,才如此之态。

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

林如海就是金州的无价之宝。

金江镇不是独善之地,草原遭灾,国内遭灾,奴儿干也遭灾,辽东同样遭灾。

而金江镇却能反其道而行,今年又是丰收之年。

是的。

很多田亩遭灾了,但是靠着无数的水利,加上对辽东,辽河套,奴儿干境内平原各地的开垦。

金江镇的田亩数量已经达到了让所有人兴奋的地步,根据最新的丈量,今年的大豆,蔬菜,麻棉,蜀黍,水稻,玉米等田亩数量,加上桑田等,合计有望超过三千余万亩,每户平均四十亩地。

还有官府的调度,加上海贸等等诸事的繁荣。

金江镇有了对抗天灾的底气。

这份巨大的功劳,其中就有林如海的,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朝坐上客,它年阶下囚。”

林如海感叹一声。

当年在扬州被皇上下旨抄家流放,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间之事谁人难料。

“将军,有时候机遇也是危机啊。”

唐清安终于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也了解了为何他有此叹。

天子之位,能让人迷失理智。

林如海想要劝诫自己不要去攻打京畿,先不提林如海的本意到底是偏向谁,他劝说的对象换成一般人,大多都会恼怒。

历史上这种事情很多,林如海担心他的劝解,会触怒平辽侯,再次沦为阶下囚。

“林公有何高见?”

唐清安并没有太过生气。

到了今时今日,他已经是有进无退之地。

进则九五之尊,退则家破人亡。

别说东方,哪怕是当下的西方,王权之争不会有怜悯,斩尽杀绝更是常态。

唐清安知道这进一步的艰难,加上他又不希望打破“瓷器”,因此没有急躁。

林如海内心松了口气。

“破京畿易,得天下难,将军如果趁机起事,得不到天下人的支持,非二十年之功难平。”

其实以林如海之见,只怕二十年也难平。

将军如果背上弑君的名义,天下人所不齿,加上金州的新学,哪怕将军打下一地,也会人心不服。

当然,以金江军之威,加上国内的困局,将军有六成之机。

但是林如海知道,一个横尸遍地的山河,不是将军所希望的,他更是不愿意。

“将军还需要养望。”

林如海建议道。

将军一直走的很稳,林如海希望将军继续按步就班,等到了真正的天时,人心思定,天下方唾手可得。

“让忠顺王和流民军互相厮杀,我们渔翁得利,最后顺应民心解救万民于水火,方是万世之根矣。”

“善。”

唐清安抚掌而笑。

……

过了几日。

整个金州的头头脑脑,齐聚大厅,共议大事。

左支使林如海,右支使顾道初,朱文判官,邓章推官,乌良营田。

吏,户,工,刑四科主官张达基,王昊,蔡文,邓章。

海外司司长郑国良,兵备司主官陈恒,巡道司主官戴国伟。

左司马谢友成,右司马陶杰,衙推乌顺。

军情司主官贾鉴。

众人围绕长桌而坐,正前方是一张大舆图,上面标示了几处藩镇的示意图。

年轻的薛蝌从奴儿干,以优的考核评语,调回了节度府,哪怕是打压他的第二镇也无话可说,稽查使王宣认可了他的能力。

三年一大考,能获得优的审核结果,王宣并没有出手更改评语。

此次有他主次会议,是提拔重用的前兆。

金江镇的富强,是众多人才之功,对于人才,唐清安向来不问出身,只要有功绩,必定给予重报。

此举才是上位者的素养。

不论其他人如何思量,甚至有人认为是他对王子腾的回报等等,唐清安没有理会。

“第一镇主力留在归化城,面对的是无粮的牧民,受粮食之困,刘节制调节东部蒙古出粮。”

“第二镇因为入侵了载宁平原,和朝鲜军发生了冲突,对方一触即溃,虽没有太大的伤亡,但恶了汉城两班,除了找武节制讨要说法,也派了人来金州。”

“第三镇因为三年的修生养息之策,如今到了收尾阶段,已开始强化操练,收拢军心,需要时日方能恢复战力。”

娶了媳妇,生了孩子,老婆孩子热炕头,美好的生活,很多老兵舍不得离开。

又不是金江镇存亡之刻,不少的老兵没了动力。

薛蝌语气变重。

“第四镇的九千联军在日本国内大败,形势危急,九州发生了民变,第四镇询问是出兵日本国内,还是出兵九州?”

四大军镇的摊子铺开,各自都在扩张,许多问题积累下来,到了今日爆发。

也不算是今日爆发,只是把最近的大难题,都汇聚起来,让大佬们商议最终的决策。

第一镇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放不放权给刘承敏。

如果刘承敏说服东部蒙古成功,加上解救漠南蒙古之功,他在草原的威望将达到超前的高度。

众人各自都私下向将军表露过担忧,最终的决定还是将军。

唐清安一言不发。

刘承敏的问题,并不是新问题。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领军在外的统帅,他的能力越高,战功就越大,威望同样将会变高,获得

人心的难控,谁也无法保证。

但是唐清安并不是很担心,除了相信两人的兄弟之情,更对自己的威望同样有信心。

金江镇是他亲手建立,加上对军镇的控制,镇使和稽查使两职,就是对节制使的制衡。

有风险,但可控。

唐清安当众说道,由刘承敏放手施为,为金江镇拿下一个稳固的蒙古。

势弱的右翼蒙古必须扶持,不能任由左翼蒙古吞并,那才是埋下巨大的隐患,而金江镇无粮千里运去右翼蒙古,只有靠刘承敏自己的手段。

众人见状,没有人在出面反对。

“第二镇关于朝鲜的问题,由唐晏乾做使者,带领使团亲往朝鲜,面见朝鲜国主。”

唐清安如此说道。

吃下来的地盘,他是不会让出去的,否则对不起前线血勇奋战的将士们。

但是如何顾全大局,就是上位者的责任。

第五百三十章 金江军造反

五省军务总督周豫昌,忙着在湖广招降各贼首,几支剿匪的军队,也在周边各地消灭负隅顽抗的流民军。

龙在前潜入秦岭,已有两年,漫长的时光里,活动于湖北,四川,陕西三省的交界处,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趁着外面的义军最低潮,官兵松懈之机,主力也尽在湖广,龙在前带领两千余的老兄弟,悄然闯入河南。

河南的灾情严重,民不果腹,不堪受死,期盼生机。

新王的名号,通过多年如一日的毫不动摇的奋战,名声传遍数省上下,连金陵等地,市井之间都有所耳闻。

于是人们翘首以盼,等待新王的到来,每当龙在前到一地,就有无数的流民主动加入他的队伍,手里的人马,滚雪球似的扩充到了五六万。

更令龙在前兴奋的事情,乃不可计数的老贼,不愿意接受招安,选择投靠他。

兵强马壮,连破鲁山、郏县、尹阳三县,再攻克宜阳。

所经之处不杀平民,唯杀官。

借着乘胜追击进攻永宁,破城后,义军把抓获的宗室勋贵,和地主豪绅一百多人,带到县西关“过堂”。

过堂时,人山人海,审讯后当场处决,每杀一人,人海则爆发震天的欢呼声。

至此。

龙在前的队伍,不算跟随的流民后营,正兵兵力已达到十万人,更可惧的是,其中近一半的老兵。

依托老兄弟为骨干,配以他的威望,以及复杂的形势,对军队的控制力不但没有下滑,反而高涨。

原本无数支各行其事的流民军,皆变为了大新军。

如今活下来的老流民军,谁不是百战之兵,身体的底子更是不差,有了统一的号令,加上龙在前的才能,发挥出了十成的威力。

固原总兵刘明先大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