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2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军校生布置的长条的木桌,和整齐的椅子,数百人逐一进入,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没有禁止学生,草场外数千名学生,谁都没有离开,挤满了整个会场的外围。

“啪啪啪。”

哗啦啦的掌声,随着唐清安的入场,犹如雷鸣般的响起。军学生们把手都要拍肿了。

站在台上,望着的下方人们,感受着军学生们的热情,唐清安忍不住升起一股豪迈的意气。

这些都是多年下来,金江镇踊跃出来的人才。

一套廉洁,效率,成熟的管理班子,能舒展唐清安计划的保障和关键。

“我先来向各位报个喜。”

唐清安露出了笑容。

随着将军的开口发言,台下的诸人,纷纷停止了寒暄,会场外的军学生,更是安静的盯向台上。

他们是学生,但是前面带了一个军字,纪律性从小融入了骨子。

“因为各位的努力,金江镇的上下一心,目前我金江镇的疆域,含括了科尔沁,辽河套,奴儿干司,朝鲜各海岛,新收复了平安道,咸镜道。”

乌良乌顺两兄弟,布置了舆图后,弯着腰下台。

上面就是金江镇的舆图,横跨五千里的地盘。

只看舆图,众人就浑身激动。

交谈的声音越来越大,唐清安也没有阻止他们。

官员们都忍不住激动,更何况军学生们,他们恨不得亲自上前观看舆图。

不过没有人违反记录。

其实细琢磨下来,就晓得这些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特别是奴儿干司,越往北越是千里无人烟。

“接下来交给冯胜之。”

等人们的兴奋劲头过后,唐清安才重新出声,交给了冯胜之。

在众人的鼓掌声中,冯胜之镇定的上前。

“将军报了一个喜讯,那我也学将军,也向大家报一个喜讯。”

十年前的冯胜之,身上还保留了一些国内官员的风气,十年的磨练下来,终于脱胎换骨。

文官中的第一人,至少身心彻底投入在金江镇。

关于未来金江镇和国内如何自处,冯胜之已经不再想这些烦心的事情。

将军的才能众人皆知,冯胜之相信将军会处理好一切。

“今年从草原,山东,奴儿干司,朝鲜流入我镇的人口合计三十四万余。

目前从福建移民四万,根据预测,今年所有流入的人口,将会超过五十万。”

“加上我们金江镇新生的人口,今年年底,我镇人口数量将会超过六百万。”

“啪啪啪。”

唐清安带头鼓掌,

掌声从内传到外。

亲卫营的护卫们,学生们,虽然听得不太清除在说什么,但仍然让他们激动地满脸通红。

十年的时间。

金江镇建立于大厦将倾之时,从水深火热中解放了数百万的辽民。

原来的朝不保夕,数着米下锅,常年饥饿的状态,到如今的不用饿肚子。

巨大的成果,谁也无法保持矜持。

“但是。”

冯胜之话锋一转。

“比起我们所恢复的故土,人口还是远远的不足覆盖,接下来各位同僚还需要继续保持刻苦奋发的精神。”

“将军所言,我们的道路还很长,远远没有到可以放松享福的时候。”

冯胜之说到这里,看了眼将军,唐清安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心中充满了自豪,声音越发的洪亮。

“正如将军多次跟我说,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是需要吃苦的,我们的吃苦,就是为了我们的后代享福。”

“啪啪啪。”

掌声重新响起。

唐清安一边拍掌,等掌声停歇后,他才出口,接过冯胜之的话。

“享福,也可以说是让下一代,下下一代人有更好的奋斗的环境,奋斗的精神,是要一直流传下去的。”

冯胜之听到将军打断自己,晓得将军有话要说,连忙让到一边,把位置让给将军。

唐清安离开了座位,走到了人们的前面。

台上的影子,让周围安静的连苍蝇的声音都能听得清除。

哪怕是外围的军学生们,竖起耳朵,也能听到将军的说话。

而为了让自己的声音传的更远,唐清安大声的讲话。

“不是我们的下一代,是百姓们的下一代,我们大周人的下一代。”

“西班牙,英国人,他们在新大陆,因为当地人的弱小,仗着己方的强大,烧杀抢掠,占领了大片的土地,数百万,上千万的人口,获得了比原本国家十几倍的土地。”

唐清安感慨的说道。

“靠着扩充了十几倍的土地,他们的百姓,获得了丰富的生产资料,走向了富足。”

“他们没有满足新大陆,整个世界都在被他们探索,灭绝弱小国家百姓,换上去的是他们自己的百姓。”

“当下,看起来我们的地盘很大,但是比起西班牙,英国他们这些国家,我们差的不只是几倍,差的是十几倍,我们的人口也有了六百万,并不比他们是少多少。”

“这就是我们后辈的危机,生存的危机。”

“他们这些国家在世界上占据了大多数的土地,而我们的后辈,只能在我们自古以来的土地上生存,长此以往,就会让他们的实力后来居上,会超过我们。”

“所以我才说,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牺牲,但是这个牺牲是幸福的,因为奋斗的过程,是最伟大的,最值得自豪,最让人忘我和投入的。”

“没有什么比奋斗,通过奋斗获得想要的成果,还有比他更能让人内心满足的事业。”

“所以我们是要牺牲享受,需要努力的一代,同样,因为有值得努力和奋斗的事业,我们更是幸福的一代。”

“啪啪啪。”

“啪啪啪。”

……

人们用尽的拍掌,手掌都拍红了。

“奋斗。”

多么美好的一词,是多么遥远的一词,而从将军的口中,把奋斗拉到了他们的身边。

军学生们胸膛里的热血,让有力的心跳,恨不得呼之欲出。

“将军万岁!”

一个军学生扯着脖子,歇斯底里的呐喊到。

军学堂从来不会愚人,把所有的事情,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整个世代里,还有比金州更好的地方吗?

金州不需要做的多好。

人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成为大周的世外桃源,因为有国内官员的衬托,金州的确是值得让人骄傲的。

因为国内官员的烂,所以金州就是人们心中的圣地。

“将军,万岁!”

一呼百应。

数千名军学生的呐喊,让上千名亲卫营的士兵们,也暂时忘记了军纪,共同呐喊了起来。

“啪啪啪。”

文武官员们,鼓起了掌声。

呐喊声汇聚了掌声,飘向了天空。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变动

柳湘莲从日本游历归来,正好赶上这次的大会,从现场的热烈气氛中,感受到金州蓬勃发展的魅力。

大周国内的百姓们水深火热,在饥寒交迫中求命。

官员们奏疏里忧心忡忡,为国为民,生活中一边花灯酒绿,觥筹交错。

占地最多的地主是皇帝和勋贵,人数最多的地主是官员。

自耕农越来越少,佃户越来越多。偏偏这些占据国内大半生产资料的地主们,不用服役,不用纳税。

朝廷向他们收税,他们回头就转嫁给百姓,然后指着闹事的百姓,对朝廷说不应该收税。

从太上皇时期,有御史和官员们,提出各种问题,又提出各种问题该如何解决。

却从来没有提出根子上的问题。

流于表面的形势,任何的解决方法,都只是镜花水月般的缥缈。

“金州的未来,值得期待。”

柳湘莲试探的看向眼前的将军,眼前不到三十岁,却做出一番非同寻常事业的英雄,或者是枭雄?

不同于普通的军镇,金州和以往都是不同的。

眼光敏锐的柳湘莲,认为金州的势头只要继续保持下去,不要十年就能聚集为天命,浩浩荡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