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1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她的家人在京城,也是从小远离亲人,来到陌生的环境,如今习惯了,不想再经历一次。

不用葛藟解释,金钏儿就能理解,好姐妹为何不想离开府中。

~~~~~~

唐晏桕离开了家里,身边跟了七八个小厮和随从,也没有坐马车和轿子,就这么在街道上行走。

军校从六岁开始,唐晏桕年龄不够,需要等一年,目前读的是启蒙的学堂。

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以及王丰肃写的西方各国的风土人情故事等,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差不多就能熟练的背诵了。

但是对于其中的意思,可能不大理解,毕竟年龄在那里,掌握熟练的背诵已经很厉害了,至于理解运用是以后的事情。

小时候记忆好,记住的事情,往往能记一辈子,反而年龄越大,记忆越衰退。

倒是王丰肃的确有一套,毕竟是游历了十万里路的学者。

写的西方各国风土人情故事,与后世的格林童话类似,吸引的各家的小孩最喜欢读。

学堂并不远。

平辽侯府和节度府,并列于金州城的西端。围绕着平辽侯府和节度府。

分别是庞大的衙门机构,官员将领的府邸,还有军校,女子学校。

最终导致这片区域占了金州城的六分之一。虽然不如东区大量集市商铺栅栏之地的繁华,但是充满了严肃。

街道上行人不多,且多半是本区域的人,不相干的人也不会踏入这里。

由平辽侯府单独设立的启蒙学堂,算是提供的福利,各家的小孩,同样来启蒙学堂启蒙读书。

不近人情的是,将军会收钱,也不多,够维持建筑的维护,先生的束脩。

启蒙学堂里,唐晏桕的身份,加上他的调皮,天然的成为了孩子王。

启蒙的先生也不会过分的严厉,让孩子们学会遵守纪律,就是他最大的作用。

等学堂中的学生年龄大了,就会进入军校,和将领子弟,官员子弟,士兵子弟们一起读书。

将领子弟和官员子弟,需要交纳全额的学费,士兵子弟只需要交纳一半。

遗孤则全免,连生活费也不用缴纳,文笔等一切开支,都由平辽侯府提供。

没错,这笔款项,由平辽侯府家卷提供,走的是将军的家产,不动用公库。

唯独此项开支,仍然被秦可卿抓在手里,并没有交出去的意思,唐清安也没有逼迫。

军校去年已经放开了限制。

只需要交纳学费和生活费,就可以进入军校读书,包括商人的子弟。

唐晏桕都着嘴,不情不愿的走进了启蒙学堂。

各家的小厮随从们,大汉们在院外等候,小厮们在学堂外等候。唐晏乾来的最晚。

启蒙的先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已经端坐在前方,目不斜视。

学堂里几十名孩童,已经安座,各个安静着小脸,学着先生端坐的模样。

看到启蒙先生的模样,唐晏桕心中就凉了一半。

今天怎么会是他。

心中哀嚎一声,抱怨这个老者来的早了,却不提自己为何喜欢卡点。

老者年龄大了,哪怕是启蒙先生,资历也就高了。

二话不说就抄起戒尺。

“啪啪啪。”

唐晏桕也是分人的,知道在老者面前胡闹,只会获得更多的惩戒,乖乖的任由其打了手心。

见到唐晏桕挨打,有几名小子幸灾乐祸,等唐晏桕入座后,他们还在挤眉弄眼,惹得唐晏桕狠狠的举起了小拳头威胁。

“嗯哼。”

传来了老者的咳嗽声,众人立马止住小动作,娴熟的翻开书本。

余光扫视了眼堂下虎头虎脑们的孩子们,老者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正如将军所言。

规矩。

要让他们从小懂得遵守规矩,烙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等他们长大了,也下意识的遵守规矩。

到了军学堂。

同样的气氛,而且来源更多的同学,包含了各个阶层,一样的吃一样的喝,学同样的知识。

将军对金州的子弟们,做出了充分的规划。

一环套一环。

军学堂的教官和先生,都是有官职的人,不会忌惮子弟们的身份。

如此下去。

等眼前的子弟们成年后,从小读书学习本事,加上家传的经验和规制。

总体上,都会是金州的栋梁之才。

坐在唐晏桕周边的,当然是他的“好朋友”们,与之对应的,是李胜虎的儿子。

李胜虎和他牺牲了的父亲李彪,两人都是暴躁的性子。李胜虎为自己的儿子取名,要不找先生,直接取了个李虤。

老子希望儿子超过自己,李彪跟儿子取了个李胜虎,李胜虎竟然起了个李虤。

当初引为了金州的笑谈。

小小的李虤,已经初见暴躁的性子,比父亲李胜虎和祖父李彪都要悍。

李彪是粗中有细,李胜虎是刚强正直,至于李虤未来是什么性子,目前还只看到悍。

已经和唐晏桕干了几仗,哪怕唐晏桕人多,也被对方打的哭了几回。

被嘲笑后,唐晏桕也不哭了,重整旗鼓常常和李虤约架,视李虤为必须打倒的对手。

目前来看,是败多赢少,所以唐晏桕没有在家中说,觉得没面子。

其实家里人如何会不知。

不过学堂和军校的风气向来如此,孩子们打架们,不能只赢得起输不起。

自己儿子打输了,上门找人讨要说法,没有这个道理。

当然。

欺负人就不同了。

只是欺负的定义,很多人的标准不同,可能小孩子之间的推攘,有些人也会定义为欺负。

不过可笑的。

有些人心中计较的时候,孩子们早就忘得一干二净,重新玩到了一起。

唐晏桕坐了一会,就坐不住了,东张西望看到了李虤,立马对李虤的眼神不满了。

一直觉得家伙不顺眼,狂什么狂。

想起小时候,被这家伙揍哭了,唐晏桕就感到丢人,觉得是他平生最丢脸的事情了。

从来不提此事,是他在家里的“秘密”。

回了一个凶狠的眼神,李虤直接别过了头,这股无视,让唐晏桕觉得被冒犯了。

当初自己和他怎么打起来的?忘记了。

反正上一次自己赢了,既然不服,那就再来一场。

想定了此事,唐晏桕想着中午如何约架,如何打赢对方,学习上的事就忘得一干二净。

“晏桕?晏桕?”

忽然同桌打断了唐晏桕的臆想,当唐晏桕清醒过来,看向前方的身后,不知何时,老先生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身旁。

唐晏桕露出茫然的眼神,自己没有吵闹啊。

老先生面色不快的盯着唐晏桕面前的桌子,上面是定装的王丰肃写下的西方风土人情故事书。

启蒙学堂里,老先生最痛恨此物,认为玷污了学堂的尊严。

多次找将军痛斥,将军笑呵呵的遮掩过去,但并没有取消这门课程。

所以老先生来学堂的次数就少了。

最近老先生心思像通畅,越是如此,他越是要多来学堂才对,怎么能放弃。

顺着老先生的目光,唐晏桕才发现,自己那错了课本,手忙脚乱的换了三字经。

三字经其实也算是故事。

但是比起王丰肃写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上,就不够对方有吸引力。

老先生盯着唐晏桕,让他起来背诵课文。

果然如他所料,背的结结巴巴,到了一半就戛然而止,混不下去。

“啪啪啪。”

又是一番戒尺,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唐晏桕就挨了两顿打。

学堂里。

老先生资格老,忍着精力的不足,竟然直接教了半日的课程,把王丰肃教材的课程,一个字也不准提。

只是岁月不饶人,坚持了几日就坚持不下去了。

过了几日。

见换了年轻的先生,学堂里的孩子们,发出了欢呼的声音,哪怕是李虤,也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唐晏桕和李虤的视线碰到了一起,两人都在笑,还以为向自己笑。

“哼。”

“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