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刚才不说话就挺好,一说话那泼皮破落户儿的风范又回来了。”贾母正拉着秦可卿问话,听到王熙凤的笑声,抬起头笑骂道。

“是了,老祖宗有了新人忘旧人,况且这秦姑娘又是天下一等一的标致,老祖宗忘了我们这些孙媳妇孙女,倒也不奇。”

一句话就化解了此时的气氛,众人都乐了起来,秦可卿虽然不好言语,却也不再忧愁。

贾母也气笑了,让王熙凤身边的平儿,去捶她的主子。

好一会儿,薛宝钗回了梨香院,把白日里的事情说了一番,薛姨妈笑了声安哥儿好福气。

刚好,掌柜上的大揽总来了,在院外也谈起了唐清安。

辽东之事至今没有下,如今当地变化莫测,却是要派个伙计去问一问唐清安。

“现在安哥儿不同以往了,这些事如何好再去烦他。”

张德辉闻言却笑了。

“太太却不知,清安再如何起家,如何又能少的了财物之利,越是如此,他当越需要这些。”

薛姨妈了然,知道张德辉说的没错,才松口让他安排。

结果过了段时间,突然就传了辽左大捷。

在没几日的功夫,唐清安的大名不知道就怎么响了起来,最后闹得成为了英雄般的人物。

连大兄都向朝廷上了奏疏,说起此子大能,如今辽东巨变之下,应以破于常例委以重任。

随后朝堂上不少人都赞同,各地也上疏应援,说目前的辽东局势,必定要力挽狂潮之伟岸人士。

原来的关于是否放弃辽东关外,固守山海关的争论也大停歇了,无人提及。

最后竟然有人把唐清安和那霍去病比了一比,这些言论连深在内院的薛姨妈都有所耳闻。

“这算什么?这般捧他到底是帮他还是害他?”

薛姨妈是勋贵之女,见识非同寻常,很快就明白了这些言语的来处,替唐清安感到担忧。

薛宝钗一样不知所然。

对于唐清安,她这些年虽然没怎么见过,顶多迎着母亲责怪的目光,去窗边瞧了一瞧。

虽然没有怎么大变样,也看不出有那霍去病的姿态啊。

皇宫中。

皇上找来忠顺亲王,史鼎等人问起此事。

史鼎笑了,向他们解释,“此子虽然得我兄推举,实际却是出于贾府之手。”

恭顺帝闻言,等着史鼎的解释。

史鼎没有拖延,把原委解释了一番。

此子虽然出自贾府,却又在自己兄弟手下任职,而且身世清白,属实可以拉拢之人才。

忠顺亲王听完,当即发表了意见。

“太上皇肯定会重用此子,我们不能阻拦,但是就像史公所言,此子可以被我等拉拢,这件事就由史公去安排。”

史鼎看向皇上,恭顺帝颔首默认。

不论如何。

在辽东,唐清安收到镇远堡丁源派来的书信,见信后大怒,辽东节度使竟然扣押了自己的义弟陈德言。

“此人到底想要何为?”

刘承敏一脸的愤怒,当即就像亲赴去北镇,自问李达祖。

如今义兄领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正二品武官。任金州副总兵,属于兵部直管,并不惧辽东节度使。

唐清安摇了摇头。

他陡然身居高位,窜起的时间太快,根基不牢,很多事情都办的不顺畅。

他知道的比二弟要多。

北镇节度使这般,明则是严守法纪,实则是因为对辽东经略史鼐的不满,迁怒了自己。

陈凯武在北镇节度府任职的姑父,也写了信来告知,其义弟陈德言并没有受苦,只不过被收押了起来。

根据陈凯武的猜测,这其实是李达祖的授意。

一时间,唐清安搞不清楚李达祖的意思。

到了李达祖这一层面,一言一行都有含义,不可能轻率而为,更不可能因公事得罪私情。

正烦闷不已,看不懂其用意,恰好谢友成从外地归来,得闻其因,内心就隐有猜测。

李达祖出自京城锦乡侯府。

锦乡侯府在红楼原中只出过一次,所以唐清安并不知道其背景,而谢友成却不同。

作为辽东中级官员,对上层的一些秘闻,知道的不多也不少。

不光整个大周在明的暗的站队,哪怕遥远的边疆犹如辽东也不能免俗。

而李达祖,这些年来渐亲近于皇上。

每年向皇帝的问候折子,已经闻名于辽东,言语不多,每年一次的问安折子,就聊聊几字。

“皇上身体安否。”

听完谢友成之言,唐清安愣住了,哪里有这么粗俗的。

“唐将军不知,这几字虽然简略粗鄙,细究下来却大含深意,颇得圣心。”

听完谢友成的剥析,唐清安终于明白了。

到底前世只是普通人,如今虽然利用熟知的节点,站在风口被风吹上天,眼光仍然受限。

骤然身居高位,有其名无其实,不懂一些高层的手段。

而谢友成并没有因为此而轻视之,反而以为但凡这等军事韬晦伟略之才,必有其余之短,这才符合常理。

深信唐清安乃最近的传言,实有霍去病之姿。

唐清安感受到谢友成热切的目光,内心哑然,这些时日里,军中多有此视线,明白谢友成同样高看他了。

贾府吹的这大牛,自己含泪也要接住。

思来想去,唐清安请谢友成代替自己,去一趟北镇。

谢友成欣然同意。

刘承敏得知义兄请了谢友成去北镇,这才放心一二,安心驻守城西,管控码头之处。

城北乃正对辽左,属于重攻之处,则有老将赵缑用亲自负责,千户彭大海,把总武震孟等将分段把守。

城东由唐清安自领,率金州悍将杨清,东海营李胜虎,陈凯武,张博等将坚守。

城南由徐寿福负责,领邓兴等将领坚守。

原登州防海水师游击,现今金州水师参将沉有容率队从黄海而归,驻扎金州城东边海域。

带回来官员百余人,官兵两千余人,归服堡,萧家关,皇姑堡各地百姓五千余人。

同时带回的军情,蛮兵有轻骑已至岫岩城,估摸蛮族大军在其后。

既如此,唐清安同意赵缑用的要求,金州四门紧闭,开始戒严,不在接受难民,全部四散海岸,靠着船队接应至各海岛。

“如何?到底给个痛快话。”

一个短衫汉子,追问一名小将,那小将苦着脸,就是不肯答应。

第八十章 唐将军

老奴用间其实一般,而是胜于武功。

不过就算如此,却顶不住对手四处漏风,给了他不少可趁之机。

在统一蛮族之前,老奴靠着几处的便利,占据了不少的先机,才能棋高一着。

第一处就是那人参贸易,靠着多年的宣扬,人参成了大周富贵人家必备之物,连寻常百姓都求之不得。

第二处则是投靠了大周,原是大周的武官,所以靠着奴儿干司的土特产人参,获得了大周大量的钱粮物资。

第三处就是那些个商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为老奴送去了不少的便利。

像那抚顺各地,原来就是大周和蛮族诸部互市的地方,以此拉拢蛮族诸部对抗蒙古土蛮部。

后来老奴势大不可控,辽东都司才禁止了人参贸易,也是让老奴孤注一郑的原因之一。

虽然如今双方势如水火,但是人参却依然还是紧俏之物,其价值之高,让不少商人暗通曲款。

唐清安以关系起家,从备御几个月间升为左军都督府佥事,同样杜绝不了关系,城中让各地大户进城,隐隐发现了些许情况。

很多人只觉得城中管控更严,所以那人也开始焦急,逼迫那小将早日做个决定。

是否愿意冒险为他试探联络一些有投靠心思的将领,甚至联络上此地的副总兵。

像那抚顺的游击将军李永芳,不一样选择了直接投降么,所以此人略有信心。

如果真能办成此事,以大汗的性格,绝对不会吝啬赏赐。

那小将摇了摇头。

“为什么?”那人大为奇怪。

“不是我不想帮,而是唐将军和以前的长官不一样,对这些事情非常的警惕。

像那周荃就不用提,只说那廖勇,原本也是心向朝廷之人,只不过却没有人联系到他,所以只是在战场上临时反正。

这等人物都不信任,全部被新来的将军调去了关内,可见其谨慎。

那四门守将,皆是新来的将军的亲信,和我等素未谋面,没有丝毫交情。

而且每门两部,互为牵制,你说我能怎么办?”

那小将面色不虞。

“新来的将军对城中的百姓,哪怕是逃难而来的难民,都整编为甲互为担保,你还是按照前番的老路子入城,我劝你早日寻得机会离开,免得害了你的性命,且牵连到我。”

那人闻言,一时间却是想不出主意了。

如今城中的将领,大多没有他熟悉之人,像那徐寿福他倒是认识,却不敢上前相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