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59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其中在籍的人口,为四百余万,隐户为六百余万。

这个推论是正确的,经过将军认可的数字。

二十世纪初,朝鲜两次人口普查,在籍人口为五百八十万,隐户和奴隶为一千三百万。

这就是唐清安收复咸镜道的底气。

未来的朝鲜,不但不会强大,反而隐户奴隶与自由民的比例,竟然大幅上涨。

国力始终处于下滑的状态。

咸镜道总人口,是八道最少的,不到一百万人,在籍的更是只有三十余万。

最大的敌人是地方上的勋臣,而不是朝鲜的卫所军和地方军。

勋臣由李成贤拉拢,军队配合他。

武震孟的主要对手,就是咸镜道的朝鲜军,如何快速的拿下咸镜道。

“最重要的是拿下咸兴府。”

武震孟指着舆图上,咸镜道较南的地区,远离三水城。

咸兴府是整个咸镜道的首府所在,不但如此,还有都护府驻守此地。

“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拿下此城,等对方征募青壮后,会让我们攻城落入不利的形势。”

都护府有数千兵,不能给他们征召青壮的时间,不然的话,武震孟手里的兵力,很难拿下此城。

不能拿下此城,那么整个咸镜道就还是一个整体,有统一的中枢调度,攻下咸镜道的难度直线上升。

“我带领大军急行军南下,李胜虎带领五千偏师往东,拿下吉州,隔绝咸镜道东北地区,护住大军粮道,能不能完成任务?”

咸镜道落于长白山脉,整个北部属于山区,没有多少的城池,从咸兴以南,才是人头城池最密集的地区。

为了争取时间,武震孟决定带领大军深入,需要防备咸镜道偌大的东北地区。

所以让李胜虎一路拿下甲山,夺下吉州,贯穿咸镜道东中部,切断东北地区的援军道路。

把东北地区的明川,镜城,福宁,茂山,会宁,庆兴,庆源,钟山,稳城。

凭借长白山地势,把这些地方,与咸镜道内地隔绝开。

“末将领命。”

李胜虎大声说道。

两人都是东海堡的老人,多余的话不同提,如果咸镜道东北援军,计划堵死大军粮道,除非他兵败身亡。

武震孟对李胜虎有信心,派了章毅的两千新合军,加入李胜虎的军中。

最重要的后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人的手中。

三水城有汤平,偏师有李胜虎。

不再犹豫,武震孟带领一万四千军,和两千整编的人心慌乱的朝鲜军,沿着赵战江南下,进入了长津府境内。

“三水府是边地,守兵较多,又是我军入口,所以耗费了不少的时日治理。

长津府人少兵寡,应该速战速决。”

行军的路上,李成贤询问武震孟,准备如何拿下长津府城。

武震孟告诉李成贤,采用同样的借口,让朝鲜官员提供补给,并派两千朝鲜军叫开门。

等对方上当后,他会直接攻入城中,不会如三水城一样耽搁时间,避免让咸兴府发现。

李成贤却担忧了起来。

“虽然我们对朝鲜打探多年,深知此地的形势,但毕竟是我军第一次踏上此地。

武帅担忧战事乃人之常情,但是切勿操之过急,否则越是慌乱,越是容易出错。”

“那李判官的意思是?”

李成贤是金江镇资格较老的一批人,虽然不如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但也是顶尖的一批。

而且因地制宜,考虑李成贤在朝鲜做过事,亲自管理朝鲜各海岛多年,随意才派了李胜贤入朝。

武震孟于公于私,都要李成贤的建议。

“既要速战速决,也要稳打稳扎啊,如将军常言,万事皆有度,一切不可超过度。”

金江镇的文武风气尚佳,没有国内和朝鲜的陋俗,武震孟不反感李成贤的说法。

长津府府城,早已收到境内地方的传递,出现金江军,其中还有一部朝鲜旗帜的军队。

打着受国主所托,入朝平叛的名号。

众人没有怀疑,甚至开始商议,如何提供补给,听说有上万人的规模。

这么多军兵的口粮,会把城中的粮食消耗一空。商量用什么理由推诿一二,不得罪对方,又只供应部分。

还未商讨完。

两千朝鲜军开始了叫门。

第四百五十九章 汉高祖后人

三水府府城只是一座边城,人口不多,是以军户为主的城池,只要控制了将领,带走了当地的卫所兵,危险就降到了最低。

但是咸兴府不同。

是整个咸镜道人口最多,经济最繁华,地方两班势力最深的中枢所在。

军事上的胜利是关键,而政治上的胜利,是维护稳定的关键。

金江镇和长津特殊的关系,中间有些小问题,但是最后军队还是顺利的入城了。

结果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长津城按照去年的打探,是没有多少军兵的,但是现在才发现,城里有不少的军队。

收到紧急传报的武震孟,没有鲁莽的行动,李成贤则主动冒着风险,去接触当地的府使。

府使比府伊要第一级。

“把三水的两千朝鲜卫所军派出城,让李道信盯紧一点。”

武震孟没有浪费时间,为了不让朝鲜军中有人通风报信,把他们调出了城。

“好多蒙古人。”

“好像还有蛮人。”

……

城中的大户们,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既然平叛,为何不去平安道,而是转了个大弯,来到了咸镜道呢?

幕僚向府使提出了疑虑。

“还有三水府的朝鲜卫所军中,我认识的将领都没有看见,刚准备去打听,却被调出了城。”

听到幕僚的提醒,府使才后知后觉,但又不敢相信。

金江镇和朝鲜双方结盟多年,难道会攻打朝鲜吗?朝鲜好像没有得罪金江镇吧?

“不会吧,可不能冒然得罪天军,不然后果我可承担不起。”

府使更担忧自己的前程。

“府使,我去一趟三水,您命城中各军仔细防备,如果我猜错了,那也没有损失,如果我预料的没错,还请府使早做准备。”

幕僚提出了他的担忧。

咸镜道是有争议的地区,金江镇全占了辽东,收服了蛮族,野心必然暴增。

会不会对咸镜道有吞并之心。

谁也说不准。

幸好。

为了防备平安道的叛军,张孟之府伊加强了长津的军力,否则的话,是无法应对金江军的。

长津是平安道和咸镜道两道之间,最重要的通道,是重要的军事地理要城。

和平安道的熙川城有相似的作用。

府使对幕僚的话半信半疑,但也不至于不信,所以得知李成贤登门,连忙请对方进来。

两人落座后,看茶倒水,寒暄一方。

长津府使终于试探的说道。

“李适不知天高地厚,违背纲常伦理,实乃无君无父之人,也违逆了上朝的礼道。

虽然当下势如高涨,但是当天军入朝,必定身败名裂。”

李成贤笑道。

“李倧乃我朝天子亲封的国主,是朝廷认可的国王,且朝鲜和我金江镇结盟多年。

国内兴起宵小,我金江镇得朝鲜国主的求救国书,当仁不让,必定入朝平叛。

犹如当年朝鲜被倭寇入侵,汉城被占,已有亡国之危。

我国得藩国形势,朝鲜老王痛哭哀求,上下感同身受。

一封旨意而下,十余万大军当即入朝退倭,恢复朝鲜社稷,拯救万民。”

“上朝多次的恩情,朝鲜上下皆不忘。”

长津副使感叹道,随后突然一句,问:“听说叛军势如破竹,汉城危在旦夕,为何金江军要从咸镜道绕道呢?”

“叛军主力南下,身后只有龟城,金江军只要攻破龟城,则断绝叛军根源,败亡就在眼前。”

“唉。”

李成贤摇了摇头,忍不住长叹一声。

“辽东战事多年,好不容易止戈,将军仁爱,放各军老兵归乡,突然收到朝鲜国主的求援,上下皆惊,实在是无兵可用。”

“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