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53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不过唐清安一直没有同意。

对于外来的文化,他不会杜绝,但是王丰肃等人,现在自我改变的程度还不够。

远没有达到唐清安的要求。

在教皇和东方之间,他们要做出选择。

不过自己并不急。

要不了几年,教皇会“帮助”自己,逼迫王丰肃等人站队。介时,选择东方的人,唐清安会热烈的欢迎。

王丰肃入金州多年,知道平辽侯的厉害,不会轻易的被自己说服。

但是他也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努力解释,雇佣兵虽少,但可以当做尖刀使用。

蚊子再少也是肉。

帐中不少的将领被王丰肃说服,露出了赞同的倾向。

“你替我回复葡萄牙总督,我领了他的好意,不过一路数千里,估计赶不上这回的战事。

这些年里,葡萄牙商人们,为济州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这些奉公守法的商人,我是支持他们的。

未来,葡萄牙总督,有需要我帮助的,只要符合国情,我不会袖手旁观。”

唐清安温和的笑道,并坚定的拒绝了王丰肃。

不论和蛮族还是蒙古,都是内部的战争。

而朝鲜则是大周的藩国,用同样的文化,国书与公文,皆用汉字,所以也不算是外人,并有义务为宗主国作战。

但是葡萄牙人不同。

唐清安不是呆板的人,如果落入下风,他肯定会妥协,不过如今的局面,他用不着此举。

王丰肃只能失望的退了回去。

不过西方的油画不错,和东方的作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各有所长,值得借鉴和学习。

几名传教士,带着画板,在前线的战场上,把这场数十万人的攻城战,以油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一边作画,一边震撼。

他们的国家才多少人口,全部的青壮加起来也才这么多。

历史上。

西方也有数十万人的战争,但是少之又少,而且会涉及整个西方土地上的国家。

不提他们的目瞪口呆。

东门。

杜度亲自在罗城督战,蛮兵,朝鲜兵,金江兵,厮杀的难解难分。

金江军的炮火下,沈阳城墙上残余的弩车,向城外的楯车,云梯,攻城车等器具,不间断的发射。

凶狠的呼啸声,把运气不好的士兵,钉成了一串,当场死亡的是幸运的。

不幸的士兵,只能握着粗大的弩枪,留下哀嚎声,在痛苦中等待死亡的降临。

为了打退涌上女墙的敌军,杜度亲自带着士兵们上前厮杀。

在他的努力下,多处登上墙头的士兵,都被他消灭殆尽,逼下了城头。

“砰。”

正好一颗实心的铁炮弹,落在了城头上,砸平了一处剁墙,连带着溅起了血肉,离杜度只有十余步的距离。

“看见那个人没有?”

城外。

修建的和城墙一样高的攻城塔,慢的向城墙移动。

防得住弓矢,防不住弩枪,士兵们满脸的忧色,担忧会突然破板而出一支弩枪。

还有许多的高塔,用来射击城墙上的守兵。

大山找来一名朝鲜士兵,指向城头的杜度,希望他能立下大功。

那名朝鲜士兵。

因为身材高大,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过长的手臂,更是显得奇怪。

他沉默的点点头,熟练的取下身后的硬弓,匀称的呼吸,让身体平和下来。

“咱们出头的机会不多,你要抓住了。”

大山忍不住的施加压力。

平民出身的将领太少,随着他的见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感受到未来的危机。

他希望自己手下,能多立一些大功,好得到金江镇的重视,以此被提拔起来一起抱团,对抗国内两班阶层的打压。

弓箭在手。

这名鼎鼎大名的猎户,就忘记了阶层,充满了自信,判若两人一般,。

“嗖。”

“嗖。”

“嗖。”

一连三箭。

其实第一箭没有立功的话,后面两箭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过是为了聊胜于无。

大山紧紧的盯着箭矢。

“好。”

见射中了目标,大山激动的拍打神箭手的肩膀,兴奋的手舞足蹈。

第四百一十三章 愿为平辽侯取天下

未知使人恐慌。

而人永远无法知晓未来,所以人们的心中,常常因为忧虑而做出各种行为。

当青年的时候,会因为少年的举动而感到发笑或者羞耻,中年的时候,会因为青年的羞涩而感到惋惜。

老年的时候,会因为中年的匆匆,而感叹浪费了美好的时光。

但是无论哪个时间段,都会有个相同点。

那就是他们对以往的经历,由衷的升起自信,觉得能做的更好,或者说做出正确的选择。

将军向来充满自信,仿佛预知未来一般。

花眼却不同。

眼看着就要光复辽东,可能是最后一回大规模的论功行赏,所以想要立下更大的功劳。

他的努力下,几部骑兵营,单独离开沈阳城,往其他方向而去,独立作战。

铁岭方向的蛮族援兵,随着阿骨的败亡而退的无影无踪。

章毅,花眼等将领,率领骑兵主力,六千余骑兵,沿浑河抵达抚顺城。

发现抚顺城成为了空城,然后一路而下,东洲堡,马跟单堡,散羊峪堡等兵堡,皆无人把守。

顺利的收复了百余里。

至此。

整个辽东。

蛮族只剩下辽东东北方凸起的一角。

孤军深入铁岭一带,被章毅拒绝,拿出将军临行前交代的稳打稳扎的吩咐,让花眼无可奈何。

只能率军而归。

抵达东营时,发现营中士兵喜悦,经过询问得知,沈阳东罗城已经拿下。

“是个朝鲜人?真是走了狗屎运。”

听到一名朝鲜人射杀了杜度,立下了大功,获得了将军的召见,让花眼露出羡慕的语气。

他这番沈阳作战,一直寻不到机会,没有亮眼的表现。

花眼说话一向不好听,众人都习以为常,章毅忍不住劝道。

“朝鲜军是友军,隔了一成,不熟你的性子。万一被人听到你的话,传了出去,难免闹出不愉快,还是慎言的好。”

花眼冷哼一声。

当年镇江一带时,辽民涌入,物资困顿,无法过冬。

章毅被委以重任,冒着大雪的天气,解决了一路的艰难,顺利的完成任务,因此入了将军的眼。

如今的职位已经和他平级,花眼资历最老,却不把章毅的话放在心里。

“想要卖弄人情做好人,你自己去做,却管不到我。”

众目睽睽之下。

留下这句话,花眼径直离开,原地的章毅,脸色十分的尴尬,却没有发怒,而是忍着怒气,带领士兵们回营。

前番李如靖斩杀阿骨,传了出去后,花眼嗤之以鼻,认为是章毅巴结将军的义子,认定了对方是卖巧之人。

所以最近一向冷眼对待章毅。

章毅虽然被花眼针对,却没有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了退让,维持军中的和睦,以免影响到战事。

如此种种,传到军司衙门中,皆认为花眼的大局观不如章毅。

花眼是谁?

最早主动反正的一批将领,而且是当时难得的猛将,粗中有细,骗得当时的金州降将耿炳远团团转。

心高气傲的他,也不会当众解释。

大佬们之间的不和,影响了不少人,包括因为斩杀阿骨而兴奋的李如靖,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不敢在四处惹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