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52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面对如此的形势,没有人出面接状,因为这就是人情。

哪怕是璠皓的政敌刘一儒,也没有以此来对付璠皓,反而把此事平息了下去。

做好了人情,才是好名声。

真要是有官员,接了状纸,哪怕不抓捕璠皓的违法犯忌的家人,只命令其家族退还百姓田地,也会成为官员的公敌。

不但会引起公愤,还会名声扫地。

年轻的薛蝌有才华,既然如此,他当然也会有抱负,而机会他也有了,所以抱负同样不小。

薛家子弟出身,导致他对国内的风气,有清楚的认知,比金江镇绝大多数的官员都要清醒。

金江镇和大周国内的制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金江镇能做出如此事业,民生发展迅猛,以辽东一地就能供应十万大军。

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风气。

人情往来,未大于法度。

当哪一天。

金江镇的人情大于法度,打破了将军所言的度,破坏了规矩,那就是金江镇颓废之始。

旅顺到金州,两地往来有公务马车。

宽敞的车厢里,坐了有七八人,稍显拥挤,薛蝌正好坐在靠窗户的位置。

看着窗外的景色。

薛蝌两眼出神,仿佛发呆般。

王府想要用采用人情的手段,实乃大错特错,自己要是按照王子腾的要求,必定不会有好结果。

至少将军绝对会出手。

偌大的金江镇,好大的基业。

薛蝌希望堂姐有好的未来,还没有踪影的堂侄,更能受到将军的喜爱。

薛宝钗肚子虽然还没有动静,但是薛蝌对堂姐有信心。

薛家要在金江镇扎下根。

不光要靠堂姐,自己也要帮助堂姐。

竞争对手是秦钟。

节度府虽大,但也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自己能超过秦钟一步,就能压过他一世。

蔡文看到了薛蝌的表面,却没有看到薛蝌的本质。

薛蟠优势是薛蝌的不知多少倍,却只能在京城混个薛大傻子的名号,最后灰熘熘的离开京城。

四大家族一损巨损。

原文中获得好下场的人寥寥无几,倒是薛蝌,不但有美满的结果,还保住了良好的名声。

可见其不只是有才能,也是有手段的人。

且手段高超,润物细无声,让人无法发现。

蔡文没有太过关注,已经放下了薛蝌的事,心思沉重的来到了登来,求见登来的巡抚。

金江镇工科司务亲来,登来巡抚品级远高于蔡文,倒也派了人来迎,给足了情面。

巡抚韩昊猜到了对方的来意,心中犹豫不决,要不要见面。

他和平辽侯关系非常,相识于微末,那时候他还未登科,平辽侯只是一名百户。

论私情,他应该帮助平辽侯,但是论公,他不敢违背。

要是引起了朝廷的不满,山东右布政使苏观已经致仕,没有人可以帮他分担,恐怕自己的下场很危险。

蔡文吃了闭门羹,不但没有感到尴尬,反而照常吃,照常睡,每日一早就去巡抚衙门等候。

金州的物资,向来由登来供应。

金江镇崛起后,去年以前,每年不可计数的物资,由登来发往金州,导致了登来重要性的突出,双方都得利。

所以虽然巡抚冷落了蔡文,巡抚衙门的官员,却热情的招待了对方,至少蔡文杯中的热茶没有断过。

对每个打招呼的官员,蔡文都很客气。

他在节度府地位高,在此却态度恭敬,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求人的,有这份自觉。

到了第三日,在不见对方就是的得罪人了。

姿态已经做足,没有给人话柄,韩昊才让人去领了蔡文来自己的公房。

“韩巡抚。”

蔡文充满了热情,脸上丝毫没有等待了三日的怨气。

“快请坐,添茶。”

韩昊虽比蔡文要年轻许多,但是科举上他高中进士,担任过御史,资历远比蔡文要强多了。

不过蔡文年长,所以韩昊没有摆态度,火候恰到好处。

两人落座后,一时间有些安静。

韩昊知道对方的来意,非常的棘手,不愿意主动提,而蔡文则内心感慨。

自己是举人出身,对方是进士出身,且名次高。

双方之间仕途上的差距,有一条无形的巨大的鸿沟。

正常的情况下。

对方的终点是入阁,或者六部尚书,差一等就是侍郎,或者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或成为地方上的左右布政使等。

能爬到二三品,甚至一品的官职。

而自己。

哪怕能成为五六品的官员,也已经是举人中凤毛麟角的存在。

收回了感慨,蔡文才主动提起他的目的。

请求登来发送物资到金州。

各项物资金州都缺,只有大周国内才能供应。

例如牛。

制作弓需要的牛筋,牛角。

因为金江镇的渔业发达,所以鱼胶不缺,但是缺少制作弓弦的材料,如吃黄桑叶的蚕茧等等。

还有制作铠甲需要的水牛皮,战鼓,号角等等。

金江镇的耕牛都不够,如何敢杀壮年牛来提供军需,而老牛远不够使用。

大周国内同样重视牛。

但是大周国内耕牛的基数大,每年的老牛,死牛,能提供不可计量的原料。

这就是体量巨大带来的优势。

只牛一项上,金州就离不开国内的供应,更不谈其他的物资。

十万大军可得,而供应十万大军的物资却难得。

每年的消耗,更是不可计数。

金州很多物资储备见底,出现的缺口,唯独大周才能供应充足,哪怕如朝鲜,都是无法补足的。

蔡文负责工科,知道今年大军作战的物资还能提供,但是明年呢。

他要提前就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至少。

无论何时金江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军需不能拖后腿。

而想要做到随时能供应大军的军需,那就需要储备到充足的原料。

韩昊早就料到了蔡文的来意,脸上做出为难之色。

“登来发往金州的物资,需要朝廷下发公文,我已经上疏过,但是还没有回复。”

韩昊不再是当初年轻的御史,收敛了锋芒,和积年老官无二,说话温和,不轻易得罪人。

“不过。”

话锋一转,韩昊笑道。

“蔡司务亲自来催,我也不会袖手旁观,明日就重新上疏,催促兵部的公文。

蔡司务先回金州,相信朝廷很快就有公文的。

只要朝廷的公文抵达登来,我必定会立刻安排发出,不耽误蔡司务。”

蔡文虽然品级不高,但也做官数十年,哪里会不知道拖字诀,当然也就不会轻易的上当。

要是真的听了韩昊的话,转身回去了,恐怕等待明年都得不到回复,最后空跑一趟。

“唉。”

蔡文露出为难的神情,长叹一声。

“韩巡抚有心了,既如此言,我理当回去等候,不过实乃金江镇物资短缺,上下翘首以盼。

将军奔赴沉阳前,曾向我透露,将军和韩巡抚为莫逆之交,如果有困难,直接请求韩巡抚的帮助。

正是有将军的吩咐,下官才敢冒昧前来。”

听到蔡文把唐清安的名号抬了出来,韩昊开始了沉吟,盘算此事的得失。

如果只是蔡文,小小的司务,韩昊必定会打发对方。

但是既然是平辽侯的话,韩昊就不得不重视。

虽然料到蔡文说的话有水分,但是两人的关系,本来就无可厚非,关系紧密,暗中的盟友。

“沉阳的战事如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