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50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平顶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海州的战事,导致蛮族在此处兵力空虚,被朝鲜军所趁,让金江军重新光复。

蛮族手中的鞍山一带,受到了威胁。

双方的探哨,巡逻队伍,已经发生了多次的交锋。

鸟铳手好训练,弓箭手难训练。前者射速慢,后者射速快,不同的环境下,各有利弊。

山林间的战斗,双方互有伤亡,谁也没有讨得便宜。

金江军动作频繁,大军云集,蛮族针对性的动作频出,为了拱卫沉阳的右翼。

派了大将郎阿亲自驻守本溪城。

长勇堡,虎皮驿,奉集堡,本溪城,一堵墙堡等,形成了一条互相支援的防线。

长勇堡,虎皮驿,奉集堡三堡是沉阳的卫堡,临近沉阳城,可以迅速得到支援和补给。

本溪城则是防备平顶山方向的敌人的最后屏障。

如果本溪城破,那么金江军可以长驱直入,绕过奉集堡,直接威胁沉阳。

平顶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本溪城,是关键中的关键。

因离沉阳较远,补给与支援不利,所以修建成一座坚城,而不是兵堡。

城中。

守军有一万余人,除了少部分的旗兵,绝大多数都是抽丁出来的蛮丁。

战争的八个年头。

越战越勇的金江军,让谁也不敢小觑。

本来就已经保持不住优势地位的蛮族,哪里敢把主力军队分开使用呢。

除了沉阳,其余各地都用蛮丁守城,唯独本溪重要,派了千名旗兵协守。

郎阿不知道自己会面临多少敌军,但是手里只有千名旗兵,让他底气不足。

不久。

金江军和朝鲜军远远不断抵达连山关,满山遍野的旗帜,开始出现在平顶山。

“平顶山无法施展旗兵,是否把敌军引入开阔的平原上,以骑兵歼灭朝鲜步兵?”

郎阿摇了摇头。

他们当初马多,就连步兵都配了马匹,到达目的地后,步兵在下马作战,获得行动迅速的优势。

今时不同往日。

虽然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朝鲜军,郎阿也不敢浪战。

“今贼势大,军心旺盛,而我部兵少,扼险为上,野战非利。不如据岭厄,多张旗帜、烟火以疑贼心,然后方可出奇制胜。”

作为老将,他当然不会困守孤城,让自己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但是也不会强硬出击。

平顶山。

就是他的陷阱,一步步把猎物诱惑到死地,寻到机会一举歼灭。

第三百九十八章 旗开得胜

平顶山地势险要,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噼,但是山顶却平坦,因此修建山城。

只有一条山道直通山顶,易守难攻。

在山顶上,可以把山下的本溪城一览无余,可以说是一座天然的要塞。

有这等地利,郎阿不会困守孤城,派了一部兵力,驻守平顶山,扼守要道。

后世日俄战争,就爆发了着名的平顶山战斗,决定本溪的归属,战斗异常的惨烈。

朝鲜军军力低下,士兵穷苦,本来就无多大战心,但是上有长官催逼,下有三部义军监视。

因此犹如蚂蚁一般,军士们艰难的前行。

山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山城都没有摸到,就一次又一次的被打退,徒留一地的尸体,哀声遍地,鬼哭狼嚎。

如果不是因为兵少,心中有顾虑,驻守山城的蛮军,说不得还会发起反冲锋,击溃朝鲜卫所军。

山脚下的兵营,权申旭望着山雾云绕的平顶山,神情焦虑,无可奈何。

林之远是老太监林忠的亲侄子。

林忠阴差阳错,成为了李倧最信任的太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是他视为自己送终人的侄儿。

为了让自己的侄儿获得最好的机会,林忠提前看准机会,让林忠负责镇守镇江的朝鲜军。

以此便利,和金江镇结下深厚的友谊。

林之远目光短视,但是听话,林忠跟他说,一切以金江镇为重,他就紧抓这一点。

军士伤亡惨重,士气低落,这些事他不管。

“何时发起新的进攻?”

听到林之远的催促,权申旭露出苦笑。

作为两班勋臣,他心里鄙视林之远,但是面上却客气无比,不敢得罪此人。

“山道易守难攻,没有其余的机会,继续进攻只能徒增伤亡。”

林之远摇了摇头。

“如何能因为担忧伤亡,就困步不前,平辽侯的命令,让我们攻下鞍山,汇合沉阳。

现在连鞍山城都没有碰到,就止步平顶山,我无法向平辽侯交差,孰轻孰重,权府使心中当有分寸。”

话中丝毫没有担忧士兵,可见其心思坚定。

权申旭虽然不算什么名将,但做官多年,领兵也多年,算得上一名沉稳之将。

前番见攻势受挫,军心低落,想要修整几日,且仔细探索平顶山,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转机。

这番面对林之远的催促,虽然不惧林之远,也不怕林忠,但是忧虑眼前的人是小人。

万一日后此人在平辽侯面前,指责自己畏战,影响了自己和平辽侯的关系,令他感到顾忌。

金江镇越来越强大,治下人口有赶超朝鲜之势态。

今日之金江镇,就已经轻易拿捏朝鲜,他日之金江镇越发强大,谁又能知道朝鲜未来的形势呢。

终归在平辽侯面前,留下一份好印象,才是长久之策。

两班勋臣就是如此。

心中只有家族,没有国家,历史上投靠后金,投靠日本,就是没有坚定的抵抗过。

越是大的门楣越是如此。

只有乡间的一些两班勋臣,投降获不到利益,反而坚定的抵抗。

不久。

朝鲜卫所军,又发动了新的攻势。

士兵们脚步磨蹭,谁也不愿加快步伐,身后的军官抽着鞭子驱赶,总算是把军阵推到了前面。

蛮族以前从周军中获得的大量火器,在与金江镇的战事中,已经销毁殆尽。

去年时,蛮族主力和金江军对持于海州,朝鲜军突然出现在汤河,导致大量的辽民逃离。

原来收刮的工匠,也十去九空。

所以蛮族手中的汉军,也没有多少火器,何况蛮人不用火器,大部用弓失。

朝鲜军有火铳,也有弓箭。

但是蛮军居高临下,仗着地利,很快就又射退了朝鲜军。

令蛮军守将吃惊的是,朝鲜军仿佛不在乎伤亡一般,连连发动新的攻势。

瞎猫碰上死耗子。

在林之远的催逼下,朝鲜军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平顶山之利,想要拿下山顶的山城,没有其他的选择,唯有不计伤亡的猛攻。

不然也不会有日俄战争时,平顶山的战斗,成为最惨烈的战斗之一。

驻守山顶的蛮军,兵少不提,且大多都是蛮丁,并不是旗兵。

老奴死了,也代表了那一代,生活在白山老林之间的游猎出身的蛮丁消亡。

新一代的蛮丁,大多数也是出生在赫图阿拉城,还有部分成长于辽东。

反观朝鲜卫所军。

虽然处境没有变化,但是参加多年的战事,又有金江镇的提拔,踊跃了一批善战的将领。

黑九发现山道守军攻势迟缓,立马就带着自己的手下,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靠着前面同袍扑出的道路,杀到了蛮族守军的身前。

黑九的好朋友大山,没有浪费黑九拼下来的战机,第一时间率部前去支援。

在两部的拼杀下,朝鲜援军不断的涌了过去,最后杀败了蛮族守军。

残余的蛮族守军,溃逃至山城下,但是敌军已经尾随而来,山城不敢开门放人进。

眼睁睁的看着残军,被朝鲜军绞杀,或者被俘。

平顶山地势不同。

最艰难的是山腰,山顶却是平地。

朝鲜军有五万余,而守军只有千余,山道损失一部,城中守兵更少,军心动摇。

此时。

高金权当仁不让,不愿意放弃破城的战功,带领自己两千人马,发动了主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