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9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锦乡侯府,必然要在自己的手中光复,不然自己有何颜面存于世间,对得起祖宗呢。

忠顺王阻拦自己,那忠顺王就是自己的敌人。

“去告诉平辽侯,忠顺王敌意之深,必当会影响平辽军出征之事,当小心防备。”

程之信还未离开北镇,李长松就派人了去通知唐清安。

金州。

军司谢友成,徐辉等,在节度府和将军商议,排兵布阵。

“朝鲜军经历多年的战事,又有金江军的训练,其卫所军不提,三部义军的实力今非昔比,可以独当一面。”

谢友成在舆图前,向众人说道。

“凤城到连山关一带,山道经过修葺,可以提供朝鲜军行军。朝鲜军军备少,轻步兵多,适合此山道,以免长途绕道。

从连山关出平顶山,强攻本溪城,威胁奉集堡,配合我军主力光复沈阳。”

以往的战事,朝鲜军大部都沦为民夫之用。

上一回的战争,虽然没有建立军功,却一路行军到安平山,为金江镇出了大力。

因为这件事,谢友成认为朝鲜军,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各位怎么看?”

唐清安觉得可行,不过没有表态。

“可行。”

徐辉同意谢友成所言。

朝鲜三部义军,心向金江镇,不会出人不出力,从而影响军国大事,双方多年的磨合,信任充足。

而且三部义军的士兵,大多家中姐妹嫁入金江镇。

不论是三部义军的将领,还是士兵,除了旗号还是朝鲜军,实际上已经唯金江军军令为重。

众人都认可朝鲜的三部义军,佩服将军下了一步好棋。

当年。

正是将军把朝鲜国内旮沓角落,残破不堪的义军拉了出来,谁也没有想到,会脱变到如此的地步。

不论是战斗力,以及军心所向,都让金江军如虎添翼。

“那就让陈凯武负责此事。”

唐清安说道。

陈凯武虽然调离了镇江,但是当初驻守镇江多年,和朝鲜的军队联系非凡。

他的军事才能,已经沦为金江军将领的第二梯队,却最适合担任此事。

三部义军终归还是外军,需要一个伶俐的人来居中调和。

“何时发动进攻?”

谢友成问出了众人都关心的问题。

各军调动频繁,朝鲜国已经万事俱备只欠将军的军令,就可以开动大军。

唐清安没有很快的答复。

和当初的形势不一样,虽然金江军强大了,需要顾虑的事情也多了,政治上的考虑更多。

如果不是忠顺王的牵制,战事早已进行。

而因为能从国内获得更高利益的金江镇,却无法对忠顺王发动进攻,陷入被动的局面。

保持现状获得的利益,高于打破现状,和忠顺王翻脸的利益。

“发动进攻的时间,不在于我金江镇,而在于朝廷。”

唐清安笑道。

“可是大军云集,等待的时间过久,凭白浪费物资,且恐怕不利于军心稳定。”

右司马王宣担忧道。

济州岛一年几百万两银子的海贸,还有今年只尝试的接纳贫苦之民,就高达两万人,来年更是不知道会多少。

还有旅顺的商贸等等。

比起大军云集消耗的物资,又只是短时间,两相对比下来,实乃小巫见大巫。

唯独王宣所言影响军心,是值得重视的。

“在等三日,当陈德言传来京城的消息,我们做出针对性的措施后,即发动攻势。”

唐清安做出了决定。

根据李如松所言,忠顺王送了秘疏去朝廷,秘疏的类容不用猜也能清楚。

皇帝的反应,还有国内的形势,唐清安要做到详细的了解,避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蛮族虽然陷于颓势,可是老兵老将还在。

其剩余的数万精兵,加上又是卫国之战,肯定会抽调本族所有的青壮,投入到本地的防御之中。

仍然是金江军需要全力以赴的对手,如果大意之下,说不得就会翻船,从而导致大好形势中断。

只有把所有的意外因素都抹去,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不只是唐清安看到了这点,皇台吉也看到了,忠顺王也看到了,所有人都在努力盘外招。

皇台吉如何频繁派使者联系草原众部落不提。

忠顺王的秘疏,到底是他的亲叔叔,多年为他保驾护航,让皇帝犹豫了。

“忠顺王让朕看三国演义,他是变相的指责朕呢。”

皇帝笑着看向刘一儒。

“可笑可笑,朝廷在辽西如何是吴国,平辽侯又如何是魏国,还说蛮族是蜀国。

蜀国刘皇叔乃是大汉宗室,要是听到忠顺王的话,要气得从坟墓中爬出来。”

刘一儒开了一番玩笑。

忠顺王的比喻,说如果朝廷坐视金江军灭了蛮族,要不了多久,朝廷也会失去辽西。

皇帝心情不错,所以对于忠顺王的指责,并没有生气。

刘一儒心情也不错。

他不顾非议,提拔自己的门生周世丰担任陕西巡抚,在招安的旗号下。

陕西无数的义军,大多主动投降了朝廷。

哪怕还有一些顽抗的义军,也无力应对,陷入了朝廷大军的围剿之中。

当初入辽参加作战的国内援军,一半发还原地,一半投入到陕西,打得义军连连败退。

如此情形下。

京城的压抑气氛一扫而空,人人都认为民乱不久就会平息。

皇帝又如何不开心呢。

自己从太上皇手中接过的烂摊子,民乱被平息,蛮族也被平息,相信到了明年,国势在自己的手中,将超过太上皇。

数年来的辛苦,终于还是迎来了太平。

朗朗乾坤,自己就是明君,对比之下,太上皇就是昏君。

史书定然如此记载。

“平辽侯此人太过复杂,朕不信任他,前番顾忌他抗拒朝廷的旨意,让朝廷颜面扫地,所以没有要求他归京叙职。

如果朕下旨,命他归京叙职,爱卿认为他会遵旨吗?”

皇帝疑问道。

平辽侯是忠臣,平辽侯是国家冠军侯,平辽侯是奸臣,平辽侯是独夫……

京城中。

关于平辽侯的言论数不胜数,各种说法都有,让人无法分辨。

但是平辽侯实力强大,有割据之势,是无可争议的。

皇帝又不傻。

对于叔叔的担忧,他放在了心上。

随着蛮族的求和,民乱的平息,他的底气渐足,有了精力看向金江镇,正视起金州的问题。

“民乱虽平息,但是国家暂没有积蓄,当缓缓图之,充足国库,整治军队。

如此,就算平辽侯有不轨之心。

当我国家兴盛后,他如何敢以一隅之地对抗全国。

百年前北镇势大,规模不下今日之金江镇,不也乖乖听命于朝廷的旨意。

只要我国势上升,将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位上策。”

刘一儒自信的说道。

当年朝廷败于安南,导致安南脱离而出。

因为安南山林沼泽之多,且后勤线太长,十成物资运到前线不足一成。

又安南自立太久,民心变化,如此种种,大周难以收复。

但是辽东不同。

奴儿干司地势艰难,辽东却是熟地,且离京师不远,又有辽西之地利。

而辽民是大周百姓。

只要国家积弊尽除,国势兴旺,平辽侯想以辽东对抗全国,实乃痴心妄想。

刘一儒是文臣,更喜欢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平辽侯。

皇帝点了点头,认可刘一儒之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