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7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忠顺王为了保下蛮族,做出种种行为,限制金江镇,例如抢占海州。

以海州威胁金江军的粮道,金江军选择了退让,而忠顺王又要夺海州民众。

一步步的行为,都在逼困金江镇。

可是。

对于蛮族。

金江镇一定会出击的,因为这事金江军百姓的民心。

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

最后终究破裂。

而忠顺王对国内的影响,远远大于金江镇。

真的到了对付忠顺王的时候,朝廷很难不认定金江镇为造反。

这是死局啊。

听完冯胜之的忧虑,唐清安点了点头。

的确,正如冯胜之所言,不论忠顺王如何想,金江军今年必败蛮族。

金江镇的百姓所愿是其一,不可错过日本的天时是其二。

“哪怕真到了最后的局面,金江镇也永远是持大周的旗号,我也是大周的平辽侯。”

唐清安安慰了冯胜之一番。

~~~~~~

唐清安的心胸,别人理会不了,也不会相信。

知人知面不知心。

福建弹劾的奏疏,让京城刚恢复秩序的风气,有严肃了起来。

刘一儒亲自约了史鼎。

两人在一处别院,谈起金江镇。

史鼎哪怕和平辽侯有关系,他的根基始终是大周,就算是金江镇造反夺得了天下。

史鼎从中投靠了金江镇,不还是个侯爵?

更不提其中的风险。

所以刘一儒想要见一见,这个对金江镇有了解的勋贵,也是他较为信任的勋贵。

“据我所知,平辽侯的确没有反心。”

史鼎慎重的说道。

他和大哥史鼐谈论过此事,和贾府谈论过此事,和王府也谈论过此事。

包括锦乡侯府李长松,神武将军的公子冯紫英等。

“既然如此,他为何派军去袭扰福建呢?难道想要从一北一南,钳制国家?”

刘一儒询问道。

皇帝已经信任了忠顺王,认为金江军必定有反心。

而国内形势艰难。

作为内阁首辅,当朝第一人,他有责任分清楚形势。

第三百八十五章 贾政退婚

皇帝未亲政前。

史鼎代表勋贵的势力,投靠了皇帝,提前下注。

而眼前的刘一儒,更是皇帝的师傅,名声极大的翰林学士,门生众多。

现在。

刘一儒独撑朝纲,自己远远比不上此人的势力。

史鼎的态度很恭敬。

根据他所知。

刘一儒派了他的得意门生去陕西,负责招安乱民,行动已经开始见效。

有了朝廷的招安,民乱当然会平息下去。

史鼎是这么认为的。

局势也正如他所想,陕西无数的乱民,响应官府的号召,接受官员的招安。

乱民们放下武器,准备获得接济,重新开始种地,心中期待新生活。

是他们拿起武器抗争,以获得的新希望。

达成了他们的这个简单的愿望后,他们立刻就放下武器,放弃了斗争。

刘一儒听完了史鼎的想法,对于平辽侯本人,有了更深的认知。

史鼎送走了刘一儒,去了贾府。

在回去的轿子上,刘一儒神色困顿。

他派去陕西的巡抚,也就是他的门生周世丰所言,周世丰的书信中,认为自己今年内就能平复民乱。

不费一兵一卒。

目前。

的确不是激反金江镇的好时机啊。

刘一儒虽然权势滔天,在京城竟然没有自己的宅子,而是借助朋友的家中。

当初他在京城的房子失火后,并没有重新修葺。

如此举动令人称赞,纷纷夸赞刘公清廉,一心为国。

朋友有几处的宅子,此处腾给了刘一儒,里外都是刘一儒的管家在管理。

其实很多官员都是如此,想要留下个清廉的名声。

在京城的官员,很多人会暂居住于寺庙。

寺庙清苦。

吃饭也是吃斋饭。

最热闹的寺庙,斋饭一定是最美味的。

刘一儒回到书房后,拿起门生求助粮食的书信,信中长篇大论,如何治理民生。

“周世丰还是有才的。”

偌大的书房,书架上满满的都是书,各种孤本都有,还有好多画卷,收起来放在画瓶中。

摇了摇头,刘一儒又叹了口气。

门生求助到他,希望获得他的支持,说服朝廷多派些粮食赈灾,以此展开治理。

可惜啊。

“朝廷要是有粮食,又如何陷入这等困境。”

刘一儒又放下书信,想着如何应对。

去年辽东之战,掏空了国库,各地的征收,把未来的税都收了,形势不利。

而忠顺王今年各种大手笔。

对辽西蒙古的封赏,还有扩充新兵。

辽西才十万人口,其中士兵就有三万多,全靠国内的供应,还要招募更多的兵。

而去年士兵的犒赏都还没下发。

还有九边的将士,已经欠饷多年,去年多次兵变,谁也不敢再拖,哪怕不足,多少也要供应些。

南安郡王也多次告急,告知朝廷南疆不稳,理当加大供应云南之粮饷。

清丈全国田亩。

刘一儒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

全国的税赋不足,而各地都积蓄更多的银钱,唯有开原节流两道之法。

节流。

他已经提倡,连自己都住在朋友的家中,很多官员住在寺庙,可是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开源。

那就只有增加更多在册的田亩。

只有田亩才能生产出粮食。

可是隐田多在勋贵,太监,官员,乡绅,武将的手中,连他自己的家族。

他的族人们也有很多隐田。

如果要清丈全国田亩。

他将会面临所有势力的反扑,甚至是自己的族人都会反对他,自己的名声也会败坏殆尽。

而皇帝能支持他吗?

刘一儒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稳重。

国家形势如此危急,再进行改革,反而会激怒全国的官员武将和乡绅。

“应当训戒忠顺王,不得浪行。”

定下了主意,刘一儒把刀子伸向了忠顺王。

在文华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