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0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探春拿这些执事没有办法,但是有一点,她是绝对不会允许外人查抄自己这里的。

“我的东西到许你们搜阅,你们不搜,但是还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

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她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王熙凤不说话,看着其余的人。

周瑞家的和别家的不同,她家的女婿,被平辽侯认作长辈,但是她却万万不敢当平辽侯长辈的。

不过是各论各的。

她们一家生活在贾府,以后还要生活在贾府,因此也不敢背叛执事们,同时也不愿让三姑娘受委屈。

所以她主动出面解围。

“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

周瑞家的愿意出面,凤姐便起身告辞。

探春却不愿意她们轻易的离开。因为前日贾母教明白了她一个道理。

“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

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

探春冷笑。

“你果然到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

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

探春的不依不饶,令凤姐诧异。

这可不像平时三姑娘的品性,悄悄见探春的神色,发现其眼中和往日截然不同,竟有一股令人悚然的狠厉。

王熙凤有些不自在,下意识陪笑起来。

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城的平辽侯之剑

面对探春的逼问,王熙凤给了准话。

“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

闻言,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

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

探春在大观园的改革,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因此有了这一番对大观园婆子们的报复,但是无人敢真的对付三姑娘。

偏偏有人不同。

俗话说鸡犬升天,邢夫人却在贾府没有什么权势,连带着王善保家的,也在府中讨不到多少好处。

平日里也没什么人攀结她,觉得受了不少的气。

好不容易抓住这个机会露头,她明白邢夫人的是心思,自己是邢夫人的心腹。

于公于私自己都要帮邢夫人出头,自己在人前显威,也是彰显主母的权势。

素日虽闻探春的名,她自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她敢怎么。

小姐和奶奶是不一样的。

小姐是要出阁的,以后都见不着面。

王善保还真不怕三姑娘,多年前府里的小姐,出阁嫁给林姑爷的之前,不也一样么。

被王夫人,以及王夫人带来的陪房们压的死死的。

她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

今见探春如此,她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她们无干,她便要趁势作脸献好,以显自己的能耐。

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

王熙凤变了脸。

周围的执事们,带来的嬷嬷婆子们,皆吓得屏住呼吸,甚至有人情不自禁的后退了两步。

做事有章法,只要占了理,得了上面的令,她们不怕事。

但是不占理就不同了。

贾探春怔怔的看向王善保家的。

她是平辽侯的妻子。

这些年来,她虽未见过平辽侯,但是已经认为自己是他的人了,谁也改变不了。

在园子里和姐妹们玩,从小哪怕再玩的疯闹,她都督促自己端庄大方,不能失仪。

她不能丢平辽侯的脸。

自己将是侯府主母。

这些年在各家勋贵内院之中,面对王妃,封君,封诰,夫人,各家婆媳姑嫂,小姐等等。

多年如一日,向来谨守克己,遵规严礼。

因为她代表着平辽侯府的门面,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平辽侯府的家风。

这些年她为了平辽侯府而活,活出了堂堂主母之风,京城王公勋贵之家,无人不夸,无人不赞。

多年来,她从未被外人碰触。

今日,她被一个老妈子,当众掀了她的衣裳,犹如她精心为夫君准备的画被玷污了一般。

眼泪唰唰的掉下了,控制不住的犹如线一般。

“拿剑来。”

探春伤心欲绝。

几名金州来的丫鬟,小跑着回房,捧出了将军亲自送给探春的平辽侯之佩剑。

执事们吓得纷纷后退,甚至有人跪在了地上磕头求饶。

“姑娘。”

王熙凤按住探春。

这剑绝对不能拔出来,此事她承担不起。

“姑娘,是我们的不对,千不好万不好,看在多年伺候的情分上,饶我们一遭吧。”

众执事胆寒,纷纷求饶。

“把这老货捆起来,送到太太处发落。”

周瑞家的指着王善保家的怒斥道。

其余的人听到周瑞家的话,一拥上前围住王善保家的。

王善保不知道为何小姐的闺房之中,会有剑这等凶物,但是见众人的神情,知道自己闯了大祸。

如何敢抗拒,一言不发的被人捆得严实。

金州的丫鬟们捧着宝剑,就等探春的吩咐。

探春心中已经伤心至极,虽然气恼这般地步,又如何真敢拔剑杀人,不再理众人独自回房,趴在炕上哭的喘不过气来。

锦乡侯府的人到了金州。

李达祖之子李长松,悄悄的离开京城,从登来坐船到此地,一路所见所闻,接触的越深,越看清楚了金江镇目前的实力。

其实以金江镇对抗蛮族,已经就是不得了的事情。

但是听闻是听闻,当近距离见过之后,才越发的震惊。

以前金江镇有陈德言在京城,负责金江镇在京城的打点,和各家的关联。

此事非同小可。

朝廷当初大力支持金江镇,以及这些年的又防备又拉拢,给了不可计数的物资和军资。

才是支持金江镇练出十万精兵的原因之一。

不然金江镇只有无粮之兵,无粮之兵则不能打胜仗,也就不可能有如今金江镇的地盘和规模,达到能独自应对蛮族。

但是随着这番大决战,陈德言被唐清安召了回去,参加决战以加深资历。

锦乡侯府在京城找不到金江镇的决策人,因此亲自来金州。

李如松虽然到了金州。

但是金州的首脑人物都在前线,他没有这些人的手书,无法离开金州,更不可能到前线。

“我有大事要面见平辽侯。”

面对金州官员的询问,李长松只有这一句话。

此人是李达祖之子,虽然李达祖已经牺牲,但是此人在辽东的威望不小。

金州的官员不敢耽误,急速命人去营口,告知将军此信息。

碾碾转转找到了军司的官员,最后消息到了谢友成手中,谢友成才找到唐清安。

“锦乡侯府的人找我有何事?”

唐清安好奇的问道。

现在和蛮族的战事,金江镇占了上风,但是蛮族防守严密,加上其余友军作战不利。

因此双方数十万大军陷入了僵持,每日耗费不可计数的物资。

但是因为金江镇占据了主动的局面,所以金江镇上下充满了信心,稳步的压缩蛮族的阵地。

“不知道,李达祖的儿子什么都不说,只说带来关于金江镇未来的机密,只有亲见将军才愿意说。”

如果是前番的时候,战事未决,唐清安是没有精力理会此人的,现在不同。

“那就让他来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