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87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

“阿克敦,好自为之吧。”

呼塔布和阿骨等人,明白阿克敦的心思,帮助他们吸引火力,几人因此带领蛮军从三角山翻越。

三角山山后又一小堡,名字也叫小堡子的兵堡,原来是在蛮族的手中,这回大战之初,被金江军夺去。

此堡的剁墙已经坍塌了一块,守军谨慎,让后方民夫运来了工具,简易的修葺了一番,防止敌人轻易的从此进堡。

守卫此堡的是金江军张九年,大军整编后提拔为哨官,带领九十人驻守此堡。

此堡的作用不是抵抗,而是为大军示警。

蛮族对此堡很熟悉。

十几名精锐的蛮族老兵,分成了三处,悄悄摸到兵堡下方。

一张用油浸泡过的牛皮,被拉成很薄,然后晒干后,继续刷一层油,再晒干。

最后制作成一张弹力极强的大牛皮面。

四个人各拉一角,一名蛮兵站了上去,手中持有利箭,已经搭在弓弦上。

几名蛮族兵默契的点头,随着点头的动作,手里的牛皮布开始娴熟的上下弹动。

而站在上面的蛮兵,也开始节奏的随着牛皮的摆动,而开始上下浮动身体。

“嗯。”

几人一声低沉的声音。

弹性极强的牛皮布,“哗”的一下弹起,上面的蛮兵高高的飞跃起来,竟然直接超过了剁墙的高度。

就在刹那之间,飞跃起来的蛮兵,第一时间寻到警戒的金江军,拉弓射箭行如流水一般。

“嗖”的一声。

一支利箭直插入金江军士兵的喉咙,无声的倒在地上挣扎。

那名金江军的士兵,捂住喉咙,发出痛苦的表情。

没有意外。

竟然成功了。

远处的蛮兵,快步的奔向小堡子。

睡梦中的张九年,被外面沉闷的脚步声惊醒,感到情况不对,立马大吼一声。

惊动了周围的金江军。

而数百蛮军已经涌入了堡中,开始围剿没有防备的金江军士兵。

张九年持刀打开木门,熟练的躲到一旁。

果不其然。

几杆长枪就捅了进来,不是他经验老道,这一下子就废掉了。

但是张九年不得不出去。

“啊。”

大吼一声,持刀往外杀去。

“点燃烽火。”

张九年一边往烽火台处杀去,一边奋力大吼,提醒他不知道状况如何的同袍们。

希望有同袍能点燃篝火,为山中大军示警。

这处兵堡在蛮族手中多年,堡内的布置都极为的熟悉,早就做了充分的计划。

既然突袭成功,定然不会让此地守军轻易的点燃篝火台。

......

“点燃篝火。”

没有来得及穿甲,身上前后全部插满箭失的张九年,终于跪倒在了地上,嘴中还在喃喃喊道。

阿骨走到他的前面蹲下,认真的看着他。

“点燃篝火。”

张九年的童孔已经放大,嘴唇却还在闭合,但是已经没人能听清楚,他在说什么话。

“这是一名勇士。”

阿骨起身。

周围密密麻麻围上来的蛮兵们,满脸的震惊。

张九年扶着长刀,单膝跪倒在地,对着篝火台的方向。

蛮兵们开始撤出了此堡,所有的蛮兵都远离他,不愿意惊动此人的尸身。

密密麻麻的蛮兵,漫山遍野的往金江军方向而去。

这座名叫小堡子的兵堡,异常的安静。

“张九年。”

台下数千队长,被将军点到名字的张九年,异常的激动。

“九年,走啊,走啊。”

饿倒在逃离路上的老父亲,无力的挥手,让张九年继续往前走。

“九年年龄大了,要为他说个媳妇,不然咱们张家就绝后了。”

老妇担忧道。

家中儿子多,但是老大死在了周军的服役中,二子三子被蛮族抓去了,有去无回,现在就剩下了九年这个独子。

“你又被谁欺负了?”

大哥,二哥,三哥不满的看向流着鼻涕的张九年。

......

“彭。”

无名的英雄倒在了地上。

在山林之间,落下了绝唱之声。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一日破之

几千毛葫芦兵损失惨重,被蛮族骑兵造成了大溃,史鼐亲自带领中军,才接应回了毛葫芦兵。

毛葫芦兵威名传了数百年,从元朝时就有了偌大的名声,不论是前明,还是本朝之中。

无边无际的秦岭山脉中,以游为生的毛葫芦兵,人人善射,都是优秀的手。

数百年来先后为三朝征战,都给新朝之初造成了大量的损失,令新朝统治者头疼无比。

每一回被新朝打压,但是最后都因为战斗力的原因,又被新朝的统治者重用。

几个世纪以来,毛葫芦兵先后为三个朝廷,元明周,剿灭了无数的叛乱。

这一次终于遇到了强敌,甚至大败于同是游起家的蛮族。

全军军心士气下滑,史鼐不敢再轻举妄动,立马派人去联络左翼的金江军请求支援。

朱秀既要统筹左翼大军的战线,又要留出精力,关照国内的援军。

蛮族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只全力攻击金江军的阵线,他也没有余力调去支援国内援军。

在营口大本营坐镇的唐清安,收到前线传来的战报,知道战场形势越发的严峻。

但是只要金江军抗住蛮族的进攻,那么胜利就能属于金江军,因为蛮族身侧,还有合计十余万的国内军,蒙古军,锦州军。

“传信给忠顺王,史鼐二人,我金江军牵制蛮族的主力,做出最大的牺牲。

二部以及蒙古各部,稳打稳扎的同时,要速速攻取海州,断绝蛮族大军的粮道和后路。

数十年的辽东之患,平息就在今日。

我们众部齐心,为朝廷迎来太平,还百姓清安。”

军司的官员,听到将军的命令,立刻做出了安排,一旁的谢友成,神情露出担忧。

“国内援军虽多,却连大名鼎鼎的毛葫芦兵都大败于蛮族手中,只怕指望不少啊。

蛮族军队的战斗力,仍然不可轻视。”

谢友成开始担忧起战事来。

国内援军五万余,却未建立存功,之所以能前进百里,无非是因为金江军拖住蛮族主力之功。

“国内援军战斗力并不差。”

对于谢友成的说法,唐清安并不认可。

毛葫芦兵他知道。

毛葫芦兵虽然和蛮族一样起家于游,但是毛葫芦兵和蛮族兵比起来,优劣是不一样的。

蛮族靠近蒙古和草原,奴儿干司也有马,所以不缺优秀的战马。

而毛葫芦兵准确的说,应该属于山地步兵。

毛葫芦兵的战场不在辽东,就像蛮族的兵,他的战场不在南方。

这就是大周的国情,国土面积太大了。

同样的一支精兵,放在山西甘肃陕西,则无人可以战胜。而放在辽东之地,则不能建立寸功,反而被打败乃至击溃。

广西的狼兵也是如此。

大周朝廷多次借用广西狼兵,平乱云贵或者两广之民乱,但是这一回同样起不到作用。

“各军不熟悉辽东,因此暂时遇挫是人之常情,但是蛮族军少,僵持下去必定会被国内援军突破。”

唐清安如此认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