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4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粮饷则没有,除非从百姓的口粮中挤出来。

这是人的需求。

战马,驽马,驴,骡等牲口的草料,同样是天数字。

原来是由大周朝廷供应,以及朝鲜供应,还有济州岛的天然马场,才算是勉强解决。

如果明年要和蛮族决战。

数万匹,头的这些牲口,就要拉出来,济州岛养着的战马,也要离开济州岛,需要供应精料,大豆等。

“还是得向朝廷求一求啊。”

唐清安感叹道。

这就是冯胜之前两年,除了儒家教育的影响,坚决反对将军和朝廷决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朝廷决裂,金江镇的军需完全不能自给自足。

以朝鲜国的体量,如论如何也不可能供应得了全部所需。

唐清安沉思。

国内南方的粮食,他已经运来了,每个月都有,东南亚的海贸,粮食也运来了。

朝鲜的粮食更是年年加码,已经挤不出多余的水分。

十万兵。

三百万民,平均下来是不到四十万户。

相当于四户人家养一兵。

还有兵甲火药盾牌等等军备不提,马匹,牲口的草料,这些大型牲口的草料需求,不下于人,甚至是人的数倍。

金江镇的兵不是卫所兵,而是营兵,不事生产的职业兵。

放在历史中。

养这种职业兵,强盛之朝代都才能养三十万上下而已,金江镇如今以小半个辽东来养。

的确是不可能之事。

以前朝廷还未打压金江镇,能从朝廷获得补给,现在没有理由,是很难获得的。

“五年平辽,朝廷已经同意了。”

唐清安感叹道。

冯胜之,顾应时也只能如此了。

谢友成也轻叹了一口气。

不以五年平辽的理由,如何打动国内供应金江镇。

“把明年大军开动起来,所需要的军粮,军饷,行粮,牲畜的草料,欠缺的兵甲,火药等各项物资。

你们列一个单子出来,我递给朝廷。”

听到将军的话,谢友成点点头,冯胜之,顾应时都有些担忧。

“这么巨大的数目,只怕朝廷不愿意给,或者只给一部分。”

顾应时说道。

唐清安摇了摇头。

“咱们的皇帝亲政了,正等着大展拳脚,治武功,连他的亲叔叔都打发去了宁远。

这个皇帝固执起来,可不会听人劝,既然打定了主意,让咱们金江镇和蛮族决战,就不会轻易的更改。”

唐清安把贾府,锦乡侯府等勋贵,向他传递的关于皇帝的性子,以及如今朝廷的局势,向二人讲述了一遍。

“那才好。”

顾应时笑道。

“谢司马,你把军需尽快列出来吧,和冯支使,顾判官商榷准确,我再来和皇帝约个时间,坚定他的主意。”

几人领命而去。

金江镇全部十二万军队,水师五千,明年如何作战,需要征集的民夫。

驮马,驽马,骡子,驴子等等,每头牲口每日的草料。

所有事都要提前计划,并且做到万无一失,不能出错。

军国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出了一处错,就会导致前方军队跟着出错,军司上下的官员,忙得焦头烂额。

第二百九十章 朝鲜的抗拒

当一个没有人祸的势力,哪怕才数百万民众,也将是强大无比的。

西方的几名年轻的传教士,见惯了愚蠢落后的部落国家,只有越深入了解东方古国的西方人,才知道对方是强大的。

正如西班牙征服了美洲部落帝国,又万里之遥的征服了吕宋,信心膨胀的给国王写信。

请调国内两万兵,以征服大周。

可见西班牙人的傲慢。

不过随着和大周的接触越久,这种狂妄的征服心被打消了。

因为无法实现。

所以西方人分为两种,一种重视大周,一种小觑大周。

可事实就摆在那里,不会以人的认为而有所改变。

认清了现实的西班牙人,随后不在向国内送去如此狂妄的书信。

所以唐清安并没有处罚那几名年轻的傲慢的传教士,不但会影响王丰肃带来西方船匠炮匠的利益。

而且唐清安相信,等他们了解了金江镇之后,现实就会逼着他们改变。

正如魏毅初来辽东,面对魏毅的挑衅,唐清安并没有放在眼里,事实给了魏毅教训。

就像朝鲜,十分认定金江镇的强大。

当金江镇节度使,平辽侯唐清安,在朝鲜的特使陶杰,递交了平辽侯写给朝鲜国主李倧的书信。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却在朝鲜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金瑬,李贵,金自点,申景禛,李曙等两班勋臣,在朝鲜王宫的大殿内。

人人神情严肃,且不敢随意出声。

良久。

“诸卿如何看待平辽侯所言?”

李倧看向众人。

众人不答。

这事不应该同意,可是谁说出来,就是得罪平辽侯,没人想要出这个头。

朝鲜出兵五万。

前年朝鲜出兵三万五千士兵,损兵折将,且为国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才过了两年,第三年又要求朝鲜出兵五万。

朝鲜全国才几万兵而已,出兵五万,等于朝鲜还要招募百姓,才能完成平辽侯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朝鲜还要负责五万兵的补给,以及支援金江镇物资。

朝鲜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裕了?

真要是有这么富裕国力的朝鲜,也不会是个人都能来欺负。

“平辽侯这是要逼我国山穷水尽吗?”

数年前,在镇江见过平辽侯,性子较为直来直去的李贵,终于打破了平静。

有人出头,立马就有人附和。

不过众人面对陶杰都比较客气,说话也很委婉。

以事实告诉平辽侯在朝鲜的特使,朝鲜的确无法完成平辽侯的要求。

“平辽侯计划明年和蛮族决战,我国是支持的,可是平辽侯所提的要求。

朝鲜心有余而力不足,陶使在我国数年,当知我国国情,何不向平辽侯解释呢?”

李倧虽然为朝鲜国主,却很有自知之明。

因为朝鲜两班勋贵政变而登上王位的他,从来不会主动表态,而是等两班勋贵表态后,他才会出面。

李倧结合了两班勋贵的意见,温和的告知陶杰。

陶杰拱了拱手。

“朝鲜国数百年来,和蛮族纷争不断,深受其苦。而最近十年以内,达到最甚。

不光是朝鲜,我朝也是受到其背叛,对我朝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我金江镇就是应运而生,多年来都处于抵抗蛮族的前线,不但让我朝,也让贵国免受直面伤害。

平辽侯决定明年出兵决战蛮族,乃我朝与贵朝之大幸,一旦功成,则万世无忧。

对于朝鲜国内的困顿,我已转达平辽侯,可我主贤明,自有名言。

长痛不如短痛,忍受一年之苦,以解决无数年之苦,又何乐而不为呢。

请殿下,诸位贤臣三思。”

陶杰的话,众人没有指责的地方。

每年数十万石的物资供应金江镇,的确不如一口气供应,免得年年都受此困扰。

可是众人当着陶杰的面,有些话不敢深谈。

金江镇如此强邻,如果又全复辽东,那将是比原来蛮族还要可怕的一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