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山海关可不好打点,还有蓟镇,山东这一路下来,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众人提出了问题的所在。

“所以我想引入薛家,由我们走海陆到山东来登,后面的路则交给薛家,他们家领内府帑银的行商,有商道可以掩护。”

唐清安把薛家的跟脚解释了一番,除了乌家兄弟,其余两人恍然大悟。

山东

光唐清安知道的他们几家的关系就有这些,还有他不知道的呢。

其实到了山东反而没有什么风险了,薛家背靠四大家,加上薛家本来就是皇商,有这个门道。

最大的风险反而是他们,能不能把辽东的商道打通。

北镇和东海堡,正好一北一南,商道是现成的。

“北镇,胜安兄有把握吗?”唐清安问起守备公子。

李胜安沉吟了一番,最后摇了摇头。

“如果只是小打小闹,那没有问题,但是按照你说的,把薛家要牵扯进来”

“一步步来吧。”

唐清安笑道。

现在薛家长房应该到了京城了,自己出来这么久,也该去一趟京城,不光见见薛家,也要见见贾珍。

在几人说笑的时候,从抚顺,铁岭,开原各地,一队队骑兵涌入赫图阿拉城。

所骑全是草原骏马,时而加鞭疾驰,时而拉马缓奔,让疲惫的马屁稍得修整。

还处于半冰冻的硬土地上,“得得得”,马蹄声显得格外醒目,在空旷的野原里,就像奔腾的猛兽。

今日大汗召见,又正是每五日一次议政日,所有的理事大臣,和八旗贝勒,梅勒额真都来到蛮族的都城。

自从前年把抚顺的降民编成一千户,迁入了赫图阿拉城后,整个赫图阿拉城才有了都城的气象,不像以前显得破落。

代善,莽古尔岱,皇台吉,杜度,阿敏八旗的贝勒先后进来,理政听讼大臣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里,安费扬古,加上其余的梅勒额真们。

整个议事大厅显得人才满满,角落里的李永芳,则安静的呆立一旁,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

作为第一个投降蛮族的大周武将,李永芳得到了优待,娶了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贝勒的女儿,成为抚顺额驸。

“大汗。”

“大汗。”

当一个雄壮的人进来后,众人连忙喊道。

那人坐下后,张口问道,“现在各地关于俘虏可安置妥当?”

费英东上前,回道,“各地俘虏合计三十万,皆已散给八旗,安置完毕。”

听闻后,努尔哈赤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我准备把八旗中,投靠和收降的蒙古人,单独编为一旗。”

李永芳听到后,抬起头眼睛一亮。

“你们认为如何?”

众人商议一番,最后都认为可行。

土蛮老可汗去世,新可汗林丹汗少年时期无作为,导致蒙古各部失去依靠,被蛮族拉拢不少。

后来林丹汗为了壮大本部,以不听本部号召,亲近蛮族,亲近大周等借口,不断兼并其余部众,更加引发了各部的不满。

本来就因为大周长期的封锁,察哈尔本部十分的贫瘠,不但无法封赏各部,还不断从各部索取。

现在又开始吞并各部,导致各部与察哈尔本部离心离德,趁着两部的纷争,蛮族突然插手其中,拉拢了不少蒙古部落。

把八旗中心向蛮族的蒙古人,单独设蒙古旗,众人都认为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既然如此,尽快把这件事安排下去,周国如今巩固沉阳防线,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时间。”

前番得三十万奴隶,抢夺了无数的物资,都分发给了旗民,如今军心正旺。

努尔哈赤对大周军队太了解了,知道大周军人生活困苦,所以并不认为对方能有什么变化。

“抚顺额驸。”

李永芳听到努尔哈赤的叫声,连忙应道。

“有件大事拜托你。”

“请大汗吩咐。”

“你认得不少周国军将,你帮我去招降他们,无论他们要银子还是要女人,甚至要继续指挥自己的部下,都可以答应他们。”

努尔哈赤看向李永芳,认真说道。

“我把八旗的汉人都挑出来交给你带领,你放心的去吧。”

李永芳感动的眼泪通红,跪在地上大喊。

“大汗英明!”

第四十二章 营所

唐清安回去大黑山,带上李如靖,重新返回东海堡,来去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你出来这么久,你娘肯定很担忧,赶紧回去吧。”

李如靖带上干爹给他买的布匹,鞋子,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干爹,等离家越来越近,心里才激动起来。

“所里最近有么什么事?”

刘承敏摇了摇头。

“我把余丁精简了一番,除了老弱留在所里干活,其余人则告知操练的日子尽心操练,平常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得奴役他们。

也严令各旗主,不得用这些人的家人去帮他们种田和使唤,以此交换收拢军心,练了四十余人,勉强能成阵型。”

唐清安非常认可。

他只是个百户,没有多大的权利,改变不了什么规矩,也凭空变不出钱来。

就算等有了钱,他在东海堡,也不能以补贴的形势花在自家军户上,除非以后脱离朝廷管控,建立东江镇才可以有些变动。

他如果敢那么做,明日就无法在辽东立足,还要落个居心叵测的罪名。

而督促自家小旗,把军户分别对待,能参加操练的军户则不用为旗主们干活。

不能参加的军户,则沿袭陋规,算是一个妥协的方法,不至于闹得上下不满。

“你这趟出门,收获如何?”刘承敏关心的问道。

“收获颇丰。”

唐清安仔细的告知了一番,还讲了各地的形势。

“大哥,我觉得你运道真不错,刚结交了辽东都司的官员,对方就升职了,就能提拔你。”

唐清安不置可否。

他为什么要来辽东?不就是看在舅舅是当地的豪强的份上吗?上有关系,下有根基,不能立足才是奇怪。

只要有关系就能融入关系网,融入了关系网就能办大事,而没有关系则寸步难行。

活了两世,这点道理都不懂,那他就白活了。

至于陈策升职,也不是意外,这张关系网里,大网结小网,网中人有人进一步,有何大惊小怪的。

“百户所里的事务,你放心大胆的管起来,有谁敢闹事就尽管处置,别的地方不敢说,东海堡这里,没人能比我在辽东关系深厚。

既然只有四十余人,那这四十余人就都好好的操练,让刘老汉多买点口粮,让众人每日吃饱饭。”

大哥这趟出门,回来口气更大了,看来真的底气足了。

“这么多人放开了吃,就怕我们的钱管不了几个月。”刘承敏担忧的提醒。

作为一个预知未来的人,他最大胆的是什么?那就是敢放心花钱,不怕钱花完了,人还没死。

看到大哥的态度,刘承敏明白了,“行,既然你有主意,那我就不担心了。”

唐清安一路奔波,忍住疲劳最后向刘承敏交代。“你今日跟三弟写封信发出去。”

刘承敏愣住了,随后一脸的欣喜,看向大哥等待他的下。

“让他来辽东帮我,所里的事情离不开你,我一个人在外,车轱辘转不过来,有些事情,必须交给自家兄弟才放心。”

其实自家的二弟,唐展望也可以来帮他了,不过他留在薛家还有用,所以没打算喊他来辽东。

以前自己和二弟离开金陵,并不确定能不能在辽东顺利落脚,如今已经稳定下来,不愁养不活三弟的家人。

“那寄多少银子去?”

“给十两吧,现在手头不宽裕,写信跟他讲明白。”

刘承敏点点头,又忍不住说道,“就是不给银子,只要大哥说一句需要三弟来,三弟也会舍家来奔的。”

“写给他家人看的。”

“哦。”

刘承敏明白了。

正想去休息,唐清安又想起一件事,“我要给二老爷写一封信,你一同发出去。”

“哪个二老爷?”

“薛家的。”

忍着疲惫,唐清安找来笔墨,思前想后写完后,看到刘承敏还在写,写了几页了。

把信往刘承敏面前一推,他直接在刘承敏床上躺下来。

饭也没吃,直接睡到了第二日上午。

让所里的军户打来了热水,梳洗一番,和二弟吃了饭,又出门去了右屯卫。

这一次去右屯卫,心情又是不一样的。

唐清安只觉得这一回,自己才真的有底气,称自己乃东海堡世袭百户。

韩彬家的公子,已经去了京城备考科举,这一回没有见到他,在厅中等了好一会,韩彬终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