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乌德诧异的看向父亲,在他眼里当庄稼汉多好,又不是让表弟们做佃户。

“人家想当武官呢。”

乌忠一针见血。

乌进孝扫了眼自己的儿子们,老大忠厚,有点小心机也都在庄子里,成不了什么大事。

二子心思活泛,却是个眼高手低的,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做起事没有韧性遇到困难只会抱怨。

三子四子没有主见,浑浑噩噩的不晓得自己想要做什么。

乌进孝每年都会进京为宁国府输送钱粮物资,一路千里见过大世面,加上在黑山作威作福,目光更为高远。

前年朝廷二十万大军在萨尔浒全军覆没,虽然是在那白山黑水之处,影响不到他们这里。

但是到底是伤了朝廷元气,他们此处的镇远堡,军户能逃的都逃了,只剩些老弱病残。

朝廷为了抵抗那蛮人,保护辽沉重地,肯定会想办法扭转局势,重新招募军户。

外甥远在金陵,却能发现这里的机会,果然如亡妹所言,大外甥唐清安志向颇大。

到底是外甥,比不上儿子的性命宝贵,乌进孝舍不得送儿子们去沙场搏前程。

但是乌家在辽东的优势浪费了也可惜,用在侄子身上岂不是正好。

“你跟你表弟写信让他来,等我下半年入京,向老爷为其求个恩情,求老爷赏他个出身。”

乌德点点头。

信件一来一回,却是过了小半年。

刚过完生日,已经十八岁的唐清安收到信件,已经是九月了。

看完信件,唐清安嘴角翘起露出微笑。

刘承敏见到唐清安,得知了他舅舅同意帮他谋个前程,不乐意的埋怨。

“是你舅舅又不是我舅舅,你去当官,我难道为你跑腿?我还是不去了。”

唐清安上前箍起刘承敏的脖子,用力压着他。

“当年怎么说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去辽东拼命,你不跟我一起去?不怕天打五雷轰?”

“当年我还小不懂事,你比我大,我跟你同年同月同日生,我亏大了。”

刘承敏力气大,很快就要挣脱,唐清安压制不住,使出了杀手锏。“你不跟我走,我就把你偷看你婶子洗澡的事说出来。”

“找死你。”

刘承敏急了,反手就把唐清安来了个过肩摔。

“你来真的。”唐清安被摔得头昏眼花,爬起来就扑向刘承敏报仇。

两人在地上你来我往,最后皮青脸肿都没了力气,翻身躺平后喘着粗气。

“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

“是,不懂事,就懂得偷看你婶子洗澡。”

刘承敏翻了个白眼,懒得再理会唐清安。

良久。

“去辽东的事情,真不告诉三弟吗?”

唐清安点点头。

二弟刘承敏,家里有三十几亩田,三弟陈德言上面有个老母亲,

刘承敏喜欢舞枪弄棒,陈德言则心思细密,算的一手好算盘。

刘承敏和陈德言都看过三国演义,是铁杆的三国迷,满心欢喜的效彷刘皇叔,和唐清安结拜,立志做一番事业。

七年过去了,三个小孩子都长大了。

陈德言的家中,全家就指望他在薛家的月钱过活,根本不可能随他们去辽东闯荡,提出来只会让他为难。

所以唐清安要求刘承敏,把辽东的事情不要告诉三弟。

而一定要拉扯上刘承敏,是因为唐清安真的需要刘承敏的帮助,看中了他一身的好武艺。不通武不善,二弟和三弟就是他为自己准备的帮手。

刘承敏内心真的不愿意去辽东吗?唐清安笑了。

看到唐清安嘲笑自己,刘承敏也笑了起来。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我刘承敏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如既往度春秋,一身铁打的本事,正是大展宏图之时。

“你准备如何向薛家太太开口?”

女人难缠!

如果不是顾虑唐清安的两个弟弟,刘承敏觉得还不如痛快离开,管这些婆婆妈妈的琐事。

“我和二老爷说。”

大哥有主见,这些他自有主意,刘承敏转过头,看着天空上的白云,思虑着天到底有多高?真向大哥说的,地会是圆的?

第四章 薛家老爷

和刘承敏告别,唐清安特意买了一只烧鸡回家。

弟弟们回来了。

手里捧着成家宝业,带回家中背诵。在薛家,学徒们也要认字,不过学得的是这些专业的书籍,当年唐清安也是读的这些书。

唐清安扬了扬手里的信件,“舅舅来信了,同意我去辽东。”

“哥,你真的要去辽东吗?”唐展望,唐承志两兄弟内心还是有些不舍。

大哥几个月前说他要去辽东投奔舅舅,让他们两人在薛家好好学习,认真做事。

在他们心里,哥哥留在薛家的前途,比去关外投奔舅舅更好。

唐清安笑了笑,脸色坚定。

覆巢之下无完卵。

就算只是为了自己,也要去辽东做一番事业出来。

“大房的公子是靠不住的,你们要远离他,但是大房太太出自王家,背景深厚,你们仍然要如以往一般恭敬。

但是毕竟是妇道人家,无法抛头露面,所以以后薛家的生意,会是二房老爷说的算,这中间的分寸,你们要把握好。”

听完哥哥的交代,两个弟弟脸上露出难色。那薛家公子说话,他们还敢不听?

“算了,等过两年你们大了,迟早也要去辽东帮我,所以这几年,你们埋头做事,好生学习本事。”

“好的。”

长兄如父。

唐清安十岁的时候起,家中的事情就逐渐由他说的算,这些年两兄弟已经习惯听从命令。

二人从小听着大哥讲的故事长大,学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一向崇拜大哥。

所以对大哥的决定,虽然有所疑惑,却没有反对。

金陵四大家族。

贾,史,王,薛。

薛家当家人薛岩,得知唐清安请辞,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看到掌柜肯定的神色,一脸的疑惑。

唐家三兄弟的父亲,原来是薛家做事的学徒,长大后随着薛家的商队行走。

后来在辽东娶亲带回金陵,那迎娶之妇和贾府有些渊源,加上唐父能力出众,被提拔成为一掌柜。

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

薛家心善,收留了他们一家。

自己病故的大哥,生前非常喜爱唐家三兄弟,特别是那唐家老大,能能武一表人才。

三年前发明了简易数字,还有几道算数公式献给薛家,自己看过也深感其才。

年前其母病故,家中寡嫂还赠送了十两安葬银子,为何突然要离开呢?

薛岩让人去叫唐清安,要当面问个清楚。

唐清安不是第一次进薛家,被下人引入偏厅等候,有小厮送上茶水,道过谢落座。

没有多久,薛岩从里门走出来。

“老爷。”

唐清安起身行礼。

“清安为何要走?难道对薛家有不满之处?”

在薛岩心里,唐家三兄弟也算是薛府的晚辈,所以问的很随意,并没有过多言语。

“老爷对我三兄弟有大恩,报恩都来不及,如何有不满?岂不是禽兽不如。此番请辞,实乃我自己的原因。”

唐清安连忙解释,如实告知。

“从军?”

这个回答超乎薛岩的预料,满脸的不可置信。

唐清安有先前献数法的功劳,还有寡嫂藏不住的心思,只要在薛家继续干几年,等资历够了,成为掌柜是水到渠成。

倒时候薛家最年轻的掌柜啊。

外人羡慕不已的富贵,而唐清安不但放弃了,反而要去从军,这志向可真是不小。

对于唐清安的决定,薛岩不确定是好是坏。

作为皇商,薛岩的见识不是普通人能比的,是金陵少有的具有忧患意识的权贵。

但是时也命也。

天机难测。

“贤侄就这么有信心?赌自己一定能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