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7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海贸的粮食,最大的用途,不过是补充军粮罢了。

农耕民族。

想要养活庞大的人口,只能指望田亩,想要以通商来解决问题,起码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

说来说去。

每一次辽民人口的扩增,都会导致沦为青黄不接的境地,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总的原因,就是金江镇年年收拢辽民,导致年年没有积蓄。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官员答应今年开始每年增加百万田亩,不管能不能达成,至少在向这个目标奋斗。

唐清安则答应过解决粮食的缺口,用来度过这一两年的难关。

只要熬过这一两年,则金江镇的形势将彻底变化。

在场都不是外人。

“朝鲜虽然答应今年还会提供三十万石粮食,但是告知要等秋收以后。

金江镇的辽民等不了,我也等不了,因此会督促朝鲜国主,分批次在秋收之前供给金江镇。

这三十万石粮食,可以解决十七万辽民之用。

然后,我会向朝廷写奏疏,祈求供应金江镇部分粮食,至于其中的难处,我会让陈德言,贾府帮忙去帮手。

同样也以三十万石为目标,又是十七万辽民,合计就是三十四万。

剩余六万人,大家就省吃俭用,从军粮中也调拨部分,同心协力度过今年的难关。”

唐清安缓缓的说道。

虽然他说的轻易,其实压力极大。

不管是朝鲜方面,还是国内方面,都不是好解决的。

这也是他为何要派刘兴祚入朝鲜的原因。

因为他不知道旁的人,有没有本事能应付的了朝鲜局势,而刘兴祚有历史的成功,到底让自己有些信心。

朝鲜国主李倧,亲笔信告知了朝鲜的难处,这是数年来第一次。

以两人的默契。

唐清安知道这三十万石的粮食,对于朝鲜国主李倧,真的已经无力支付。

那么威逼朝鲜拿出这三十万石粮食的后果呢?

饿死朝鲜国民,救活辽东辽民。

这是唐清安的选择。

十分的残酷。

二选一。

唐清安选择了后者。

冯胜之,顾应时两人负责金江镇全局,当然知道朝鲜之事,听到将军的计划,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只怕朝鲜方面不好应对。”

顾应时原来负责镇江,和朝鲜打过交道,因此感到不安。

朝鲜终归是一只下蛋的老母鸡。

真要是搞成了鸡飞蛋打,那才是得不偿失。

而且金江镇虽然有十万大军,却如何抽得出军力去朝鲜平乱,大军开拔的粮食都无法保证。

唐清安明白顾应时的担忧。

他心里也有些顾虑。

朝鲜国弱,军队差。

可也是一个数百年之国家,打朝鲜容易,征朝鲜难,至少要积蓄数年的物资。

后金全占辽东,也只能威逼朝鲜,哪怕明知朝鲜和大明眉来眼去,也选择了无视,因为没有精力去征服朝鲜。

历史上的倭寇入侵朝鲜,也是因为军资不足,在朝鲜散了大军去地方劫掠,导致了不少的损失。

一国都是如此。

唐清安有蛮族大敌在侧,又身为大周的将领,真要是惹得朝鲜翻脸,他还真不好应对。

论军力他能碾压朝鲜,可是战争的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还要考虑外部的因素。

如果只论军力,日本早就占领朝鲜了。

他要是敢入侵朝鲜,蛮族不会放过他,大周朝廷更不会放过他。

要是能多出一年的时间就好了。

唐清安感叹道。

可是他又想到,如果不能光复复州和盖州,就无法增加大量的田亩,而选择光复了复州和盖州,则必然就会涌入不可计量的辽民。

“我会告知朝鲜国主,今年答应我的要求,则免除明年一半的岁额,以此他和交换。

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可以向朝鲜国内交代。”

听到将军的话,顾应时并没有放松。

事情如何这般轻易。

众人无言。

唐清安见状,笑了笑,鼓励众人不要灰心。

其实他如今,还真有些理解历史中的毛龙了。

为什么有后金虎视眈眈,仍然放纵东江镇军民在朝鲜作乱,引起了两者的不和。

粮食的问题就在这里,凭空变不出来,只能选择下策。

要么放纵辽民在朝鲜求食,要么管控辽民在海岛饿死。

“这些事情我来操心,当初我就做了承诺,你们只管把民生的事情处理好,今年必须新增足够的田亩。

去年趁着战事,我用了各种手段,从朝鲜和国内积蓄了五十万石粮食。

明年可就没了这五十万石多的,所以明年能不能保证三百余万辽民不饿死人,就是你们的责任了。”

见状,冯胜之,顾应时等官员,同样再次向将军承诺,今年播种前超额完成任务。

得到官们的承诺,唐清安这才心情愉悦了些。

永宁监城。

营总陈宏,开始召各小营合计四千兵,得到将军即将抵达永宁监城的传报。

各营军兵在校场列队,等候将军的检阅。

众人都知道将军的脾性,会第一时间视察军队之后,才会做其他的事情。

当唐清安的队伍抵达永宁监城时。

陈宏领着各武官,早已出城数里相迎等候。

因为诸多中高级武将去了锦州,在场的除了陈宏之外,把总都才两人,更多的是哨官。

这也是唐清安突然组织军队大练兵的目的。

当军队的头头脑不在时,军队还有没有组织力,能不能形成战斗力。

节度府一声令下,由军司调度各军。

能不能迅速行动起来。

目前来看还是有的。

当唐清安骑着高大的白马入营时。

无数的视线纷纷落到唐清安身上。

这些视线里饱含了众多的感情。

唐清安同样。

他非常信任他的士兵们。

甩开亲卫的簇拥和保护,独自骑着马缓缓的在各营阵前走过。

让所有人清楚的看见他。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

各营士兵,在什长,伍长,乃至哨官的带领下,竭尽全力的嘶吼,没有多少人偷懒。

“金江军威武!”

唐清安意气风发,大喊道。

彷佛有一丢丢的停顿。

立马。

“将军威武!”

引来了更加热烈的呐喊声。

冯胜之,顾应时等官,在校场的高台上,看着将军和军士们的互动,谁都心里感慨万分。

将军的威信。

何人能及。

哪怕诸将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