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再一次来到陈策的家中,陈策见到唐清安,脸上露出了笑意,彷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见状,唐清安暗自松了口气,对方这等态度,可见事情并不严重。

把两人请到客厅,陈策先是夸赞了唐清安一番。

“我可是收到你们同知的书信,信中对你的评价很高啊,说你在当地做的不错,短短的几个月,和上司同僚都相处的很好。”

“不敢当此夸赞,皆是世叔的情面,如果不是当初世叔的安排,我如何能轻易在当地站稳脚跟。”

唐清安并没有太过欣喜。

同知虽然对自己不错,不过多半的原因不在自己身上,一个是眼前陈策,一个是自己身后的贾府。

就算自己有才能,又不能为同知带来利益,如何就会高看他呢,还专门写信夸他。

无非是大人间的客套,真要是因此沾沾自喜,给人看在眼里,只能落下无知小儿的印象。

“那同知对清安确实不错,还透露了关于军械所的事,听说有变动?”

乌进孝虽然是白身,但是和陈策是世交,所以直奔主题。

陈策听完“咦”了一声,笑道,“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看来韩彬的确很关照你啊。”

没有回答乌进孝,陈策看向唐清安。

“我从东海堡离开时,先去了同知家里,因为同知大人不在家,同知家的公子接待了我,才告知了我这个消息。”

“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能猜到什么原因吗?”

见到老友考较外甥,乌进孝自顾自的喝着茶,老神在在的呆在一旁,不发一言。

他当初可是在宁国府见到过老爷如何考较外甥,外甥又如何口若悬河,把老爷说的一愣愣的。

对付起老伙计,那不是手到擒来。

“惭愧。”唐清安笑道。

“咳咳咳。”

乌进孝内心“咯噔”一下,被茶水呛住了,好不容易放稳了茶杯,抬头看到外甥迎面而来的关心目光。

见舅舅无事,唐清安才回头说道。

“本来我是猜不透的,后来回前屯所向千户告假,千户问起军械所的事,我告知后被指点了一番。”

“你们千户怎么说?”陈策好奇起来。

“他说是官场恪守成规的习俗。”

只简短的一句话,两人就都明白对方是真正的明白,倒是乌进孝完全不懂他们再说什么。

“你们那个千户不简单呀。”

陈策感叹,真是不能小瞧任何人,广宁右屯卫里的一个普通千户,只凭借一点信息,就把事情看透了。

“我们前屯所的千户叫李彪,人如其名,说话很彪悍,世侄年前刚见到其人时,也被表象迷惑,打过多次交道后,才发现千户其实是粗中有细,实际乃审慎、细心之人。”

唐清安把自家的千户介绍了一番。

“这等人最能迷惑人,谁要是因此轻视他,结果反而会被他所制,你不但看穿了他的为人,还能让他主动帮你分析,沾上这份因果,可见他也是看好你的。”

简短的交流一番,陈策对唐清安越发的满意。

官场上的人,最喜好踩低捧高。

唐清安才去广宁右屯卫几个月,虽然有自己的书信,托右屯卫同知关照。

但关照也只是关照而已,不会浪费太多的人情。

他能赢得上下的交情,靠的还是他自己做人的本事。

“你是个有才的,贾府能出面帮衬你,这一点就母庸置疑,”陈策开始谈起正事。

“其实在你去广宁右屯卫前,我还是隐隐的对你担心,你可知道为什么吗?”

陈策娓娓道来。

“请世叔指教。”

唐清安恭敬的回道。

第三十五章 经历司

“但凡有才的人,都颇为自负。”

陈策感叹了一声,再看向唐清安,眼前的人不正是有才的人吗?又才十八岁,年纪轻轻就受到贾府的赏识。

哪怕按部就班的等下去,大好的前程也不会少了他的。

自问换成是自己,也做不到平常自如,多半也会傲气凌然,得罪人而不自知。

在公事上得罪人,还不算可怕,就怕引起了私愤。

而眼前的后进,性子沉稳的真不像一个年轻人,不骄不躁,不急不缓,这等品质太难得了。

这种人在官场上才能走得远。

如今辽东多事之秋也,正是武夫展露拳脚之际,天时地利人和,此人三样都占了。

辽人守辽土啊。

“军械所的事情,虽然已经否决了,但是你也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听到司务陈策的话,唐清安内心颇为迟疑。

一个户科的司务,哪里来的底气呢?虽然和对方接触的不多,知道对方不是大包大揽不自量力的人。

“又要为世叔添麻烦了。”

陈策不置可否,继而交代。

“你明日去兵巡道报名武举,我这两日会请白养粹见个面,托他介时关照一番,你的武艺骑射如何?”

年前来辽东都司入职,当时就说好年后会来兵巡道报名武举,所以陈策有此问。

“中等偏上,算不得突出。”

“也不要紧,只要不是太过难看,取个第六第七的名次,也没人能说三道四。”

兵巡道隶属于山东提刑按察使司。

听到白养粹这个名字,唐清安恍忽了一阵。

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历史上的人物,不过从官名和时间点来看,大概率就是此人。

原来的时空,毛龙也是参与兵备道白养粹组织的武举,获得了名次。

虽然还是相同的时空,但是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年的战乱波及全国,所以穿越至今,没有听到过前世的名人。

想不到第一次接触到的同时段的历史人物,却是个没什么名气的二臣。

此人后来做了大清的官,最后担任直隶永平府巡抚。

只是今日世叔有点奇怪啊,对自己态度仍然不错,但是总感觉口气变大了。

唐清安暗自奇怪,乌进孝也有所发觉,但并没有放在心上。

陈策不让两人去客栈,留他们在家里住,因为还有事情所以先离开了。

“老爷当初让你在武举中获得名次,他那边可以借机使力,帮你升一级,这件事你可不要大意了。”

乌进孝认真说道。

“老爷这人最没有耐心,对你好的时候那是真的好,但要是对你失去了耐心,那可就是又打又骂。”

怕唐清安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了世袭百户,天高皇帝远老爷管不着他,不放心的又说道。

“老爷心眼可小了,要是嫉恨上你,想尽办法都会报复。”

唐清安笑道。

“舅舅放心,我武艺虽然是中人之姿,但是考武举混个七八名的名次还是够用的。”

舅舅不是官场中人,不懂其中的奥秘,觉得武举沾了个举字,下意识的就重视起来。

辽东原来有五处兵巡道,开原陷落后,还有三处兵备道,他们广宁也有一处。

辽阳一处,金复海盖一处。

至于开武举,也是不定期没有成规,对比科举的严谨,武举更像戏班子唱戏一般。

原本的历史上,大明直到成化朝才初步的规定了一番,不过随后几经变化,就沉沦下去没有规范。

最后到崇祯朝锐意重武,才开始制度化,彷照科举定三甲,才正式有了武状元之说,在之前地方兵备道中了武举,也只是武生而已。

大周承袭明制,武举一样不受重视,因为武官多为世袭,考中武举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凭白浪费力气,武举更多的只是个形式。

像辽阳兵巡道开武举,并不会有多少人报名,也没有什么藏龙卧虎之流,因为历史上就是如此。

本来就是个做样子的戏台子而已,武生又不是生员。

唐清安属于朝中有人,参加武举可以获得好处,这种则另当别论,就和毛龙一样。

毛龙参加武举,同样也是因为有关系,可以操作升职,当时他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内丁千总。

他现在忧心的不是武举的名次,而是来不来得及,在辽沉陷落前升官。

舅甥俩两人说着话,陈策去了经略府。

辽沉各处调兵遣将,经略府门外,拴马柱旁的车马并不少。

虽然来得晚,但是陈策却很快就见到了辽东经略。

“翼所,今日来不会又是因为军械所的事情吧。”经略大人王镇语气亲切。

翼所是陈策的字。

王镇任职兵部右侍郎,朝廷任命经略辽东。

辽东经略是职位,无品,但他是兵部右侍郎,所以是正三品的封疆大吏。

辽东都司在大周初是军事机构,最开始叫做定辽都卫,后来改成辽东都司,归制与山东布政使司。

和内地不同,辽东以前是边荒之地,人烟稀少,所以设立军户屯边,设置定辽都卫,同辽东节度府一起防御蒙古。

后来改成了辽东都司,但是辽东又没有设置布政使和按察司,而是被山东布政司兼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