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59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壁炉的炭火烧的正旺,整个屋子里极为暖和。

屋子里有不少的官员。

见到新进来的两人,纷纷起身打招呼。

戴国伟和陈恒,负责一地主官,几年下来资历不低,这一回肯定要升官了。

众人羡慕的看着两人。

用来安置等候的官员的公房不止一处,有四间院子,腾出了十几间房子。

分别提供给官员武将落脚。

这一间的公房,基本都用来接待东岸各地的官员。

粮食缺口很大,缺衣少物的辽民很多,等待处理的公务很杂等等,但是并不妨碍官员们脸上的喜色。

金江镇的地盘,今年直接扩大了数倍,占据了五分之二的辽左。

戴国伟没有把大衣递给迎上来的官员,选择转身自己挂在钩子上,回头就看到了满屋子官员的笑脸。

他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

他一个举人出身。

成为了分巡道道官,不久将会治理一地。

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多少京城的进士都还等在外放,攀交关系打点银两。

而金江镇一地的生员,乃至童生,都已经开始做起官来,甚至有的人品级不低。

谁能不欢喜。

这几年的辛苦,大家都没有白熬。

“投靠来的辽民,很多人不愿意把粮食截出来,非常的不明白事理,还是将军太过仁厚。”

这些官员聚在一起,谈的当然也就是公事上的烦心。

“是啊。”

听到有人抱怨,有人满脸的附和。

“粮食虽然借了,可是对于这些人是有好处的呀,不管是给利钱,或者抵扣为官府屯田的年限,乃至分田。

明明是极为划算的买卖,就是有些百姓太过短视,浪费了将军的一片好心。”

唐清安升任金江镇节度使,可是上下都仍然习惯称呼为将军,以示亲近之意。

戴国伟把众人的话听在耳里,却不发一言。

以前他不是如此,如今越是身居高位,他越是不愿意对外表态,展露自己的想法了。

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名成熟的政客。

不光他如此,他的余光看到了陈恒,陈恒躺在椅子上,正闭目养神。

戴国伟嘴角一晒,学起了陈恒。

眼睛一闭,果然没有人来骚扰他了。

“郑国良道台在不在?”

突然。

从外面跑来一名吏员,进了屋子就对着人群喊道。

他虽然只是吏员,在节度府见惯了官,反而官员会对他露出笑脸,因此极为娴熟。

“没看到。”

那吏员扫了眼,看到了戴国伟和陈恒。

“将军召见道官,请速速前去。”

听到这句话,戴国伟和陈恒同时睁开了眼睛,取下自己的大衣,整理了一番仪容。

在屋子里满是羡慕的视线中,两人同时出门而去。

“啧啧,明年咱们头上就有十几位知府知州了。”

等两人离去,有人忍不住感叹道。

“慎言。”

有人觉得众人越来越没了分寸,开始提醒道。

戴国伟,陈恒被人领到正厅。

正厅里。

朱,顾道初,李成贤,王宣,方士珍,郑国良,王昊已经有了十余人。

“刚才还有人到处找你,原来你早已来了。”

戴国伟看到郑国良,对他笑道。

郑国良也一脸笑意。

“我在别处的院子碰到熟人,正好听到让道官来,我就先来了。”

不同于刚才的屋子。

几人随口几句,就各自陷入了安静。

有名吏员在门口扫了眼,见人数已齐,才留下一句话匆匆离去。

“各位道台别走动,我去请将军。”

吏员说完。

在座的官员们纷纷打起精神。

没一会。

唐清安从大厅侧门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冯胜之,顾应时,谢友成三位大老。

众官员纷纷起身相迎。

“都坐。”

唐清安坐定后,摆了摆手示意众人。

等众人纷纷重新坐下。

“正事先不提,我先说见旁的事情。”

唐清安右手靠在黄花梨背椅的扶手上,身体向右前倾,嘴角带笑,左手搭在案几上,拇指与食指互捻。

神态有些闲散。

虽然如此,在座的官员都神色谨慎。

“我听闻有些官员,抱怨有粮之人小气,短视,认为官府对百姓太过仁厚。

本是对百姓有利的事,到了结果的时候,这些顽固的百姓,自然会对官府感恩戴德。”

戴国伟眼观鼻,鼻观心。

想到刚才公房里肆无忌惮说话的官员,内心对这些人摇了摇头。

“因此,还有官员向我写信,告戒我官府要有威严,不然一昧的宽仁,会让百姓失去敬畏之心。

而如果百姓对官府没了畏惧之心,反而是一大害处。

这件事,我想听听各位在座的想法,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将军这般神态。

在座官员都是人精,没有一人赞成这种言论,反而指责起来。

唐清安笑了笑。

他从不因言获罪。

不过到底自己的威望在这里,官员们不敢触犯,也是人之常情,他也没指望有人能说出个三五六出来。

“六年前,蛮族全取辽左,得辽民近五百万,为何选择屠戮劫掠,而不是治理民生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想,十年前蛮族在建州,对于发展民生也有所努力。

而朝廷昏庸,治理反馈,辽民无以供应,反而不少逃离辽左,涌入奴儿干司。

那如果蛮族把这股劲头保留下来,用来治理这五百万辽民,带领百姓新修水利,开垦田亩,而不是以战养战的军略。

那么这六年下来,蛮族的实力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唐清安笑道。

奴儿干司不提,就是辽左也大部分地区都还处于深山老林,沼泽荒地的状态。

新修水利,开垦田亩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可是真的办不到吗?

当然不是。

清朝封锁全辽东乃至奴儿干司。

原来的田亩都重新变成了老林,水利都荒废掉无法使用。

而清末统治无力,阻挡不住闯关东的百姓,遂放开了限制,两百余年后。

东北终于迎来了人口。

短短的时间。

东北人口将近两千万。

没有官府组织新修水利,没有官府组织开垦田亩,当然也没有官府提供物资。

化肥,机械化都没有。

比现在的形势还要困难。

那这两千万百姓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推荐阅读!